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组织沿革

第五章 佳木斯市科学技术协会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957年3月成立佳木斯市科学普及协会筹备委员会(简称市科协)。成员由各方面科技工作者代表与有关部门负责人36人组成。筹委会设工业、农业、医药卫生、数理化等6个专业组,开展科学普及宣传指导活动。1958年7月召开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市科协前身)。单履迅任协会专职秘书长。
  1958年10月10日,中共佳木斯市委确定成立市科学技术协会,由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作为筹备委员会。1959年1月18日召开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22人,选举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7人,常委7人,主席刘文斌(兼),副主席戴家璋、王天圣。科协机关设专职人员2~3人。市科协建立后,大力发展基层组织,至1960年底建立基层科协158个,会员达24292人。1962年,市科协委员增至29人,常委增至9人。增补刘庆恩、袁恒为副主席。1963年,在科协内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委员会,委员23人。至1964年,全市已建立自然科学专业学会9个,基层科协50个,拥有会员1200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协活动被迫停止。
  1977年11月,市科协及所属学术团体全部恢复活动,由市科委归口领导。1980年9月,市委决定市科协属党群序列,由市委直接领导。科协机关内设办公室、学会工作部、新技术推广部和科普宣讲团,有团员11人。1981年增设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1981年6月11日,市科协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257人。大会选举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70人,常委27人。王文义任科协主席。李春笑、刘庆恩、孙石麟、王家训、谢卿鸿、孙维宝任副主席。同年,新建基层自然科学学会(协会)与科石团体22个,分科学会65个,拥有会员1154人。同时增设科技联合咨询服务公司。1984年设市科技培训中心(又名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及市声像管理站,兼管微机普及活动。
  1985年,合江地区科协并入市科协。科协机构设有办公室、学会工作部、普及工作部、基层工作部,编制18人。
  1986年10月10日,市科协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71人。大会选举市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95人,常委29人。于凤文任主席,孙石麟、李健群、尤玉楷、岳育新、颜承达、郑功庭、于兹善、黄树华、李文专、李嗣濂任副主席。王文义为名誉主席,刘庆恩等10人为顾问。1987年3月,市科协召开三届二次常委会,决定成立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组织建设、科技咨询、教育培训5个工作委员会。1988年6月成立市厂矿科学技术协作中心,定员5人,沟通信息,推动厂矿间的科技协作。1989年,科协饥构设办公室、学会工作部、普及工作部、基层工作部,共有工作人员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