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三节 主要活动


  开展学术研究 市社联及所属学会自恢复、新建以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983年8月,市社联举办《邓小平文选》理论研讨会。参加会的有市委宣传部、研究室、党校及县团级读书班干部等80余人。会上有5人作专题发言。同年12月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界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报告会。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周文华参加会议并讲话,有5人分别发言,高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贡献。1984年6月,市社联召开城市改革理论研讨会,各学会、研究会、工厂企业等单位负责人40余人参加,就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解决吃“大锅饭”问题及商业、银行、财政等如何适应改革等问题展开讨论。同年7—8月,市企业管理协会与市经委联合举办企业管理科学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市工交系统各局、公司和企业负责人90余人。同年11月—12月,通过召开理论讨论会形式,组织各学会与研究人员,集中研讨《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理论问题,重点研讨关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理论。1985年7月,市社联与市委宣传部、体改办等单位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有200余人参加,12人在会上宣读论文。同年8月,市社联与商业经济学会,共同邀请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综合局局长任涛等人来佳木斯市,举办商品流通与改革理论培训班,共讲授16个专题。参加培训的有财贸系统干部350余人。同年10月召开关于制订“七五”计划建议理论讨论会,有关部门20余人参加会议,就如何制订佳木斯市“七五”计划提出具体意见。1987—1989年,市社联先后举办商品流通理论讨论会、关于增强农业后劲理论讨论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生产力标准理论研讨会、党风建设理论政策研讨会、学习节论文报告会、纪念建国40周年理论座谈会及哲学理论座谈会等,共交论文243篇。
  组织横向交流 1986年初,有关学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怀等3人来佳木斯市,为“经济法”讲习班讲经济法课,为期1个月。同年7月,市教育学会邀请教育学家段力佩来佳木斯市讲学,有500多名教育工作者听取学术报告。同年7月末至8月初,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等一行27人,以上海企业家联谊会代表名义来佳木斯市参观并交流经验。代表团中的教授罗竹凤和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单峰,介绍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组织企业家联谊会活动的经验。8月,由佳木斯发起与5市两局主办的三江平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咨询研讨会在佳木斯市召开,有关专家学者250多人参加。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马洪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周文华等参加会议。会议对三江平原经济区总体开发战略,进行深入探讨。同年10月,市社联组成代表团,回访上海市社联,交流社联工作经验。
  市社联还通过创办、发行刊物和书籍交流学术经验。自1984年起,创办发行《佳木斯社会科学》学术性内部刊物。至1989年共出版20期,刊载各种学术文章400篇,与全国120个城市进行交流。1987—1988年,市社联编写出版《观念变革漫谈》、《企业精英》两本著作。并组织专家、学者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题解》、《党建题解》、《中小学职业道德讲话》、《家庭教育讲座》等社科书籍40多部,系统地总结研究成果。
  科学普及 市社联和各学会、研究会,自1983年起,采取举办培训班、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形式,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1983—1989年社会科学普及情况
  表30—5



  评奖优秀成果 1984—1989年,市社联共进行3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第一次为1984年10—12月,参加评奖的有150项。获奖59项,其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4项,优秀成果奖3项。第二次为1986年,参加评奖的290项。获奖者168项。其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50项,优秀成果奖91项。1988年11月—1989年1月进行第三次评奖活动,参加评奖的有1075项。获奖者有112项。其中获一等奖5项,获二等奖21项,获三等奖16项。
  1986年以来,参加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2次;1986年,市社联向省推荐优秀成果17项,被省评上6项。其中三等奖1项,四等奖4项,优秀成果奖1项。1988年,向省推荐优秀成果17项,评上2项。其中三等奖1项,佳作奖1项。两次获省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共为8项。

  1986—1988年获省级奖励的科研成果
  表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