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消防管理 消防组织 1920年(民国9年)6月30日,佳木斯始建消防队,由24人组成。有手压式水车2台,人担供水,以灭火为主业。伪满洲国时期人力、设备略有增加。日伪政权崩溃后自行解体。
1945年8月重新组建消防队。初建时34人,整顿后为20人,指挥部设城西区,后隶属公安局。
1946年结合战备发动“全民办消防”。各单位成立群众性的义务消防队,负责防火、灭火工作。1950年,义务消防队编成4个中队,共160人。每队设运水、给水、抢救3个小组。建立了会议、请假、批评表扬、火场工作4个方面制度。义务消防中队分别受所在地公安派出所领导。
1955年,佳木斯造纸厂、纺织厂、木材厂、友谊糖厂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大中型企业单位开始建立专职消防队。每队配队员13~16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同时承担重大火灾的增援和厂区附近地区的火灾扑救义务。1958年3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指示》精神,企业专职消防队与公安消防队合并,成立市消防大队。消防大队设灭火组、车辆修配厂、直属中队及佳东、佳西、佳北3个消防中队,总人数196人。
1965年11月,消防大队由职业制改为义务兵役制,编制96人。1969年增设消防五中队。1983年1月,消防大队改为武装警察部队序列。
1985年,地市合并,市消防大队管辖富锦、桦南、桦川、汤原、依兰、同江、抚远、饶河、绥滨、友谊、萝北、宝清、集贤13个县(市)消防中队。11月,市消防大队改为消防支队。下设政治处、秘书科、警务科、战训科、战勤科、防火一科、防火二科、火烟调查科、宣传科、训练队、卫生所、修配所、勤务中队,队员515名。受黑龙江省武警消防总队和市公安局双重领导。
1986年4月,亚麻厂、化学制药厂成立企业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到12个,队员500余人。1988—1989年又新建民办消防队16个,队员近300人,形成专群结合的消防力量。
消防设施 1945年组建消防队时,配有2台手压式消防车以及水桶、钩、斧、水袋等器材。供水靠人担,倒入车内,再用手压式泵喷射灭火。1946年,市政府召开消防募捐大会,各界积极响应,募得东北流通券1000多万元,购买3台消防车及一批消防器材。5个城区义务消防队各配手压式水车2~3台,设备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1947年6月13日,市商工会成立消防募捐委员会,深入工厂、商店开展募捐活动,募得东北流通券1132万元,购置消防车4台及一部分消防器材,消防力量略有增强。60年代以来,消防设施逐年增加,到1965年,市公安消防队拥有消防车9台。到1989年底,公安消防队拥有消防车78台,企业专职消防队有消防车38台,民办消防队有水车14台,并按规定配备消防梯、水袋和水枪等器材,增设多处消防专用水源。消防设施不断更新,消防手段更为完善。由过去单一通讯发展到多功能的无线电通讯,并组成微机电脑程控网络,从消防车到火场指挥通讯畅通,形成一体化、标准化、正规化。
火灾预防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便利生产,方便群众,保障安全”的原则。1948年,市政府发布防火布告,作出17条规定,使防火工作有所遵循。1950年,公安消防队帮助各区组建1000多个防火小组,每组10~30户。制作了防火牌,居民轮流值日,检查防火,发现隐患责令整改。是年,会同电业局进行4次防火检查,消除火源、火险937处。
1954年,在全市开展‘大比武’和安全生产运动,市区组织3500余人深入城乡宣传防火知识,编印快板、相声、诗歌等防火宣传材料,散发5.8万张(册),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工具在街头、单位等公共场所进行防火宣传,人均受到2~3次防火教育。佳木斯纺织厂、电机厂等22个单位召开大型防火现场会159次,居民委员会召开防火经验交流会499次,召开炊事员、管理员、炉瓦工等专兼职防火人员会议6次。全市组织543个检查团,分成1432个小组,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火灾漏洞和隐患173567处,预防重大火灾事故224起。整顿防火组织227个,普遍进行了防火训练。充实修订防火制度,革新消防工具,改进设备41项。组织群众拆修炉灶17550个,农村修改烟筒21530个。使大量火险得到根治。
1984年,以贯彻《消防条例》为中心,结合市容整顿打通防火道208条,组织4次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5933处,当即解决70%。翌年,市木材公司第二经营处发生重大火灾后,消防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举办图片展览,向广大市民宣传防火知识。同时发动居民拆除违章建筑的围墙、棚厦等60433平方米,打通防火道95条,总长度35620米。
为提高灭火能力,消防部门坚持业务训练和考核。训练项目有消防车操作、消防梯攀登、障碍超越等。1963年后,根据公安部《关于消防战斗基本功若干项目试行规定》精神,业务训练日益系统,着装、铺设水带、操纵水枪等技术较前有很大进步。1983年以后,训练内容日益先进,现代灭火技术水平提高较快,熟练地掌握了无线电指挥、微机程控等先进技术。
1953—1989年佳木斯市火灾统计
表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