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剿匪斗争

第二节 剿匪斗争


  1917年(民国6年)冬,土匪“小白龙”(原名沈桂林)率300余名匪徒窜至佳木斯,占领城西小学和城北公顺和商号,进而攻城。桦川县监督高抱荃、警察所长孙华堂组织百余名警察和保卫团员,凭借高墙壁垒,闭门固守,相持七昼夜。时值吉林省江防部队及桦川县警备队增援,匪队见夺城无望,引部北撤。此次围城战,警团阵亡2人,掳走学生4人。
  1920年(民国9年)11月18日,佳木斯驻军守备营得悉城南横头山集结土匪干余人,经佳木斯去攻打依兰县城。孙营长率部出城阻击,寻无踪迹。次日夜,土匪首领镇中华(本名丛喜廷)、战东(本名孙玉珉)带土匪千余人,破城而强制百姓在前面掩护,攻打警、商团各机关。警察所长齐君霭率部退到城外。土匪以东升庆、南剧院为票房,抓人票索取钱财,各界人士纷纷逃匿。驻军守备营阻击扑空,回防不及,布防于城外,每日对垒交火,互有伤亡。半月后,吉林陆军第四旅和奉军卫队旅抵佳增援,颇有震慑。镇中华经士绅孟广钧出面斡旋调停,达成协议,镇中华投降献城,官军收编加委。12月15日,当镇中华、战东二匪至官军营地献城受委时,被李少白旅长设计擒获,枭首示众。28日,官军向余匪发起攻击,匪众不敌,仓惶败走。此次战斗相持时间长,伤亡大,土匪弃尸300余具,官军阵亡营长1人、下级官兵80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等惯匪头子趁混乱之机,纠集敌伪残余和反动势力,招兵买马,组织起大股土匪队伍,活动在佳木斯周围县境,窥视佳市,伺机进犯。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合江军区部队在中共合江省委、佳木斯市委领导下,进行了三年的剿匪斗争。将土匪全部消灭,取得彻底胜利。
  当时,市辖区域内活动的主要是王福和李宗祥两股匪队。
  王福匪队。王福,桦川县中伏乡人。1945年8月截获日本开拓团一军用汽车,得三八步枪3支、猎枪10支、套筒枪60支,聚众百余人,拉队为匪。9月14日,佳木斯“民主大同盟”将其收编,派驻悦来镇。之后,王又收编孟兆山、王大虎、矫中正、佟家勤4股匪队,其势有所扩张。1946年1月14日,王福带200名匪徒投靠国民党,被委以少将旅长。后扣留“民主大同盟”代表,伏击苏联红军,气焰十分嚣张。2月26日,匪部570人窜至佳木斯西南郊草帽顶子屯,与苏联红军、三江人民自治军遭遇。战斗中,毙匪80人,余众逃散。苏军牺牲多人。同年3月,三江人民自治军在地方政府配合下,在佳木斯、桦南、桦川等地将残匪肃清。匪首王福于6月4日在佳木斯公审处决。
  李宗祥匪队。李系佳木斯市西郊火龙沟人。曾于1935年拉队为匪,绰号“四季好”,后投降日军。1945年9月再度为匪,侵扰四方。被“民主大同盟”收编后,仍恶性不改。10月,杀害苏联红军2名,伤自治军2名,带60余人投奔谢文东,被国民党委任为旅长。1946年2月5日,李率匪部攻打汤原县城未果,撤至佳木斯西郊木舒吐村,图谋攻打大来岗。次日,驻佳苏军应大来岗苏军通讯小组请求,派20名官兵、一名中国翻译(赵广涛)、一名向导乘汽车前往增援。中途遭李宗祥匪队伏击,苏军19名官兵牺牲。3月,苏联红军会同市保安大队,分东西两路包围李匪驻地王家围子和杨昆屯,进行围剿,匪队被击溃。匪首李宗祥于1951年8月18日在永安村公审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