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恩举

李恩举


  李恩举(1895—1939) 又名李晋三。1895年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城南六坡东怀家屯一农民家庭,14岁入私塾读书,后考入官立中学。因生活穷困,中途辍学回家务农,后又以教书谋生。1929年,李带领全家投奔姐夫董海云(即董仙桥),迁居佳木斯,先后于西门外小学担任教师、校长。
  1929年,民国政府实行县政改革,各省举办区县人才训练班。桦川县政府用考试办法选拔区长,择优送省培训。李为改变家庭困境,试图以自身的学识在政府中谋一官职。遂报名投考,中第二名。但因既无政治靠山,又无经济后盾,终被排斥于外。冷酷的现实使其更感到社会的黑暗及旧教育制度的腐败,因而忿忿不平,决心向旧势力挑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目睹祖国大好河山被日本侵略者践踏蹂躏,义愤填膺,毅然率领部分进步师生,同桦川中学、桦川女子师范班的队伍一起走向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日本侵略者的侵略罪行,为民族的觉醒呐喊。
  1932年5月17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佳木斯。各学校校舍成为兵营,学生无法上课。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李强压心头怒火,与教员宋绍景一同带领西门外小学部分进步师生,奔赴农村,意欲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但因交通阻塞,此行未果。1933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苏梅来佳木斯开辟党的地下工作。由于李思想进步,斗争坚决,与董海云(董仙桥)、李淑范一起,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1934年春,佳木斯西门外党小组成员增多发展为党支部,李担任支部组织工作。在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壮大组织的同时,将党的抗日主张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利用教师身份向学生讲述爱国故事,启迪学生的民族感情。
  1937年,日伪当局加紧对抗联部队的“讨伐”,并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扼杀抗日武装。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地下党组织决定避开敌人的注意力,将联络站与物资集散点设在农村敖其小学。同年春,市委通过关系将李调到敖其小学任校长,同时担任地下党敖其支部书记。
  李恩举任支部书记时,以校长职务为掩护,发动群众支援抗联。并以学校购置教学用品为由,给抗联部队购买油印机、油墨、蜡纸等宣传工具及其它物资,转送到抗联部队。一年内筹集、运送各种服装600余件,油印机4台以及大量药品、宣传用品等,有力地支援了抗日部队的对敌斗争。
  1938年,斗争形势急剧恶化。3月13日,地下党员小方(高贵林)被捕后叛变告密,李在汤原执行任务时被捕。他乘敌不备,逃出虎口,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党组织,并回家销毁文件。不幸被追捕的敌人赶到,再次被捕。
  李被关押于日本宪兵队。警察特务对李施以酷刑,妄图使李供出佳木斯党组织的全部情况。李毫不畏惧,视死如归,始终未暴露党的机密。1938年5月,李被判徒刑10年,押往哈尔滨道外第一监狱。
  李在狱中继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进行斗争,向难友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及“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能有光明和希望”的真理。在李的发动和组织下,团结难友多次进行绝食斗争,抗议敌人的迫害和虐待。当敌人发现李为组织者后,连续对其施用酷刑。1939年4月15日死于狱中,年仅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