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东
武振东
武振东(1916—1966) 原名武宝山,曾用名武维民。1916年3月17日生于河北省建屏县下槐村一富农家庭。1925年7月至1934年7月先后在西黄泥村小学、洪镇小学及石家庄中学读书。其间,因母亲去世及家庭经济困难,曾两度辍学。1936年6月,武振东参加县民众师资训练班,受训两个月。结业后,利用农闲时间在家乡办民众夜校,不久即因故解散,赋闲在家,钻研中医。
1937年8月,八路军在武的家乡建立抗日政权,武被指派担任代理村长。其后,抗日民主政府安排武去石峪村和石漂里村当小学教员。1939年7月,县政府派武参与建立庄窝区政府并担任助理员。同年10月,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先后到边区行政学院和中共北方分局党校学习。4月底,武被派往华中工作先后担任党小组长及班长,并积极参加反对动摇逃跑的斗争。1941年6月,几经转折到达华中淮海地区。中共淮海地委派武到泗阳县(原泗沭县)五区任副区长、区委委员,领导区中队与土匪、国民党顽军展开游击战。同年10月,对顽军作战取得节节胜利,根据地不断扩大。11月,武被调到新开辟的陈道口区任副区长、区委委员。1942年2月,区中队突然哗变,叛乱士兵将区中队指导员诱杀,冲向县政府,将区助理员击伤。武在平叛中,沉着镇静,机智勇敢。脱险后登上炮楼,连络外援,终于将叛兵击退。数日后,武带领县大队及自卫队,于史集镇将叛兵堵截,一举抓获叛匪头目。至此查明,区中队副队长原系土匪、帮会头目。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奉调北上。1945年11月,武来到松江省任中共阿城县委副书记,同时兼任该县料甸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在料甸区建立起武装中队,打击小股土匪及地主武装,维护阿城到宾县的交通。1946年3月,武任中共阿城县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反奸清算斗争;1947年7月任中共方正县县委书记,领导该县土地改革运动;1949年3月任中共拉林县委书记,领导群众生产救灾与防涝治涝,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1951年9月,武任中共松江省委组织部支部工作处处长。1952年3月,省委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派武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监察委员会书记。先后主管“三反”、“五反”运动和监察工作。1955年8月,武入中央党校学习,次年7月结业后,任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处书记。
1959年,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武突被指控犯有“蜕化变质,反党反领导”等错误,遭到批判。并被错定为“反党分子”,给予留党察看2年的处分,下放到市郊区悦来人民公社畜牧场劳动。1966年2月23日,因病逝世,年仅50岁。
1979年8月15日,中共佳木斯市委对武振东的问题进行复查,认为对武振东的处理纯属一起错案,应予撤销原处分决定,恢复名誉。嗣后,中共合江地委及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中共佳木斯市委的复查报告,宣布全部撤销有关武的所有错误决定。至此,武振东错案得以彻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