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刘英俊

刘英俊


  刘英俊(1945—1966)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佳某炮连战士。1966年3月15日在外出训练中,为保护6名儿童的生命安全,勇拦惊马,英勇献身。
  刘英俊1945年4月8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二道河子区一贫农家庭。全家衣食全靠其父劳动维持,生活十分贫苦。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春,刘英俊一家获得翻身解放。1953年,刘入二道河子车站完全小学读书。在校学习成绩好,爱劳动,守纪律,曾被学校授予“勤工俭学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多次受到共青团长春市委、共青团二道河子区委表扬与奖励。
  1962年征兵时,刘英俊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因系独生子,按政策规定可以免服兵役。但刘英俊态度坚决,再三请求,终于被批准光荣入伍。在部队服从分配,听从指挥,刻苦学习军事本领。在一次师部组织的军事训练班学习时,由于学习努力,潜心钻研,训练结束考核时,取得7个科目的3项优秀和4项良好的优异成绩,受到师部的表扬。
  刘英俊模范地执行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驻地附近群众做了许多好事,在佳木斯市永红区三十七委居民中广为流传。因刘为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姓名,居民们彼此询问,竟不得知。直至他牺牲后,始知为“刘英俊”。居民委有一压水井,由于隆冬时井台边积水成冰,刘即利用休息时间刨冰铲雪,以利取水。驻地有一老红军夫妇年老体弱,刘英俊得知后主动承担其家务。每到休息日即来老人家为其担水、劈柴、买粮,清扫院落。
  一风雪交加之夜,刘从外地归来,途中发现两名儿童在路边啼哭,询问后始知是迷路找不到家,便不顾旅途疲劳,抱起孩子寻访,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孩子的家。家长极为感激这位解放军战士,当给他倒水转身时,发现他的身影已消失在黑夜风雪中。
  在一个瓢泼大雨的下午,刘英俊路过新立桥时,见一辆拉菜的牛车陷在河中。上游的水流不断涌下,水越聚越深,如不及时抢救,农民就要受到损失。他冒着大雨,跳进河中帮助把菜卸下,将车推上岸后又把菜装上,然后穿着湿透的衣服返回营房。
  刘英俊每当探亲回家,都在列车上为旅客义务服务,给乘客倒水,帮助列车员清扫车厢,火车到站时帮助带小孩的乘客和老人上下火车。一次在候车室,见一中年妇女抱着孩子似在寻觅什物,刘上前询问,当得知此大嫂进城给孩子看病返回途中,丢失仅有买车票的钱时,立即到售票处买了车票并给买了在路上吃的食品。大嫂热泪盈眶目送眼前这位素不相识、做好事不肯留下姓名的解放军战士。刘英俊曾在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为革命贡献一切的人才算一个真正的人。雷锋同志能做到,我也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在日记中写下的诺言。
  刘英俊热爱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除认真参加部队组织的学习外,每有空闲即阅读毛泽东著作。夜晚军营熄灯,刘即燃点油灯或用手电继续学习,并自制一台幻灯机与幻灯片,自编解说词,热情帮助战友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
  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与战友们驾驶3辆炮车外出训练。当行到佳木斯纺织印染厂附近公路时,其驾驶之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震惊,突然狂奔。路上行人众多,如不及时控制,路人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刘奋力扛起战马脖颈,迫使惊马拐出公路左侧小道。此时,刘处境极险,在场群众惊呼:“快撒手!”刘突然发现炮车前不远处有6名儿童惊慌失措,处境十分危险。在此紧急时刻,刘将缰绳紧缠于胳膊,猛力拉缰,就在战马前蹄腾空的一瞬间,刘用双脚猛蹬战马后腿,马倒车翻。距车前3米远的6名儿童安然脱险,然而刘英俊却被这突然翻倒的车马压在底下,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1岁。
  刘英俊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向刘英俊学习。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在他牺牲地建立烈士纪念碑和刘英俊烈士事迹陈列馆,供人民群众纪念和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