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喜贵
丁喜贵
丁喜贵(1929—1968) 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桓仁县一雇农家庭。4岁时随父母乞讨来黑龙江省勃利县钟家屯。后其父参加抗日联军于作战中牺牲,其母改嫁,丁为地主放猪、扛活度日。
东北解放后,丁喜贵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于1947年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结婚仅18天,即报名参加人民解放军。丁苦大仇深,立场坚定,在党组织培养下,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入伍仅1月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秋,丁在参加辽宁省著名的黑山阻击战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杀敌,战绩突出,荣立大功。
1949年初天津战役开始。丁所在连队担任向敌方纵深穿插突击任务。在随连队进入市区后,与顽敌展开激烈巷战。当冲进守敌一幢楼房时,丁所在班仅剩3人。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开展政治攻势,以大无畏的精神,震慑敌人,终于在我军胜利形势的威慑下,迫使40余名守敌投降,丁立大功一次。嗣后,大军南下直逼江南,丁在抢渡长江的战斗中,勇敢顽强,战绩显赫,第三次荣立大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丁随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担任炮排排长。二次战役开始,丁所在部队担任突击任务,当我军夺取敌方阵地后,遭到敌炮火猛烈打击,伤亡严重。为阻敌军反扑,上级指示炮排补充至其它连队继续战斗。敌军仗其装备精良的优势,在坦克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丁与其战友奋起反击,浴血奋战,炮弹已尽,丁捡起牺牲战友的枪弹继续战斗,终于胜利完成任务。丁因战绩突出,第四次荣立大功。三次战役后,我军在突破“三八”线战斗中,丁又荣立第五次大功。
在名震世界的上甘岭战斗中,丁编入加强营,守御前沿阵地。敌以炮火、飞机昼夜向我军阵地猛烈轰炸,我军伤亡甚重。丁所在阵地最后仅剩他和3名战友,且均身负重伤,丁胸部被炮弹片击伤,流血不止,伤势严重,但他咬紧牙关仍坚守阵地,直至增援部队到来。丁从战场下来后立即被送回祖国治疗。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根据丁喜贵在朝鲜战场的表现,予以立三等功,并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一枚。
丁喜贵伤病初愈即带着二等甲级伤残,于1956年复员到地方,分配到佳木斯市建筑工程公司任现场材料员。丁到地方工作后,从不以功臣自居,谦虚谨慎,严从律己,积极工作,不务虚名。有时伤口疼痛,丁则忍痛坚守岗位,工人们均深受感动。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建筑工程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1961年,丁喜贵妻子病故,两幼子无人照抚。为了不影响工作,丁将三口之家搬至工地,此种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工人、干部无不赞服。
1968年,在一次施工中,丁不慎跌倒在工地地槽中,引起伤口急剧发作,经多方抢救无效,于同年10月逝世,年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