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武国梁

武国梁


  武国梁(1898—1971) 又名武宪卿,1898年12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父武殿元以农为业,1918年因放地开荒,全家迁到佳木斯。父参加修筑铁路,自产自销瓦盆,经营蔬菜为主。不久市内扩展街基,土地为街基所占,改经营皮货,开设“东聚兴”皮货庄,家境渐丰,置房产百余间。武国梁幼时读书3年,后曾为人放猪、放马。因家境好转,于本世纪20年代参加桦川县自卫团,被委任四中队上尉中队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北,群情激愤,抗日烽火四起。时依兰镇守使李杜组织自卫团督练,连续4次发表告同胞书,训令各县为保境安民,抵御外侮,立即组织自卫团。桦川县长张锡侯当即决定在佳木斯组建一个团,招募128人,公推武国梁、武国臣兄弟为首领,发动镇内各界,为抗日武装捐赠军款,武氏兄弟带头捐赠大批款项,购买步枪70支,子弹20余万发,于1932年5月上旬正式成立佳木斯第一支抗日武装,名为吉林自卫军独立一团。由武国臣任团长,武国梁任营长,当时人称“武团”,驻扎太平川。5月25日,日伪军出动大批兵力进犯太平川。武氏兄弟率“武团”战士同仇敌忾,首战日伪军,以少击众,打死打伤日伪军40余人,取得首战胜利。“武团”分队长苗长胜、田凤山和战士20余人牺牲。同年7月在张锡侯的协助下,武国梁率百余名战士,于太平川附近,截击伪桦川县保安团的给养车,缴获全部给养。7月18日,佳木斯日伪军又出动大批人马,再次袭击太平川。“武团”因敌众我寡,遂与附近的抗日队伍喻化南部联合,共击来犯之敌。经过激烈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50名,缴获敌重炮2门,炮弹20发,再次取得保卫太平川的胜利。
  两战太平川后,“武团”仅有60余人,转移至桦南县驼腰子一带。在此与依兰县抗日武装梁相国团合并。
  1932年8月6日,在桦南湖南营与日伪军相遇。8月21日与抗日武装王勇部联合,在土龙山与日伪军交战,毙敌伪团长以下10余名。9月19日,日伪军出动千余人,飞机4架,于二道河子袭击“武团”,武国梁兄弟面对数倍于己部的敌军,指挥抗日部队战士浴血奋战,激战一昼夜,双方伤亡惨重。以后被迫转战密山平阳镇、黄泥河子一带。12月,日伪军出动飞机12架,坦克装甲车20余辆,将“武团”包围,抗日军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被迫退入虎林边境。后并入在此地的李杜所属左路总指挥杨辉钧部队。1933年1月,在杨辉钧带领下,进入苏联境内。过境后“武团”要求会见在苏联的李杜将军给予援助,以便由原道回国继续抗日。但未得到苏方同意,反而被缴械。
  1933年3月5日,“武团”与过境的其他抗日义勇军被苏联分期分批遣送到新疆塔城。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接收改编,将“武团”所在的吉林自卫军二十六旅编为二旅三十九团,武国梁任营长,派去伊犁屯垦戍边。1934年6月,盛世才将义勇军原将领杀害,部队瓦解。武国梁被迫离开部队,由新疆督办公署副官处安排作地方工作。先后在省银行当职员,阿山银行当事务主任,新疆银行总行任事务处主任。此间集体加入国民党。后转迪化(乌鲁木齐市)任土产公司总务主任,师范学校代理校长,省商业银行总务科长。1944年,盛世才借口防止国民党渗透,大肆逮捕国民党员,武国梁和一批公教人员被捕入狱。同年11月盛世才调离新疆,新省长到任后,武国梁等被释放出狱,不久被省银行召回,仍任总务处主任。
  1947年,新疆当局开始遣送东北义勇军人员回籍。武氏兄弟到达西安,身无长物,穷途潦倒,依靠“东北同乡会”互济维持生活。
  1949年西安解放,武氏兄弟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帮助下,于同年8月辗转返回佳木斯市。偕同回籍的有原“武团”成员李忠显、刘迎春、高才等人。
  武氏兄弟返佳木斯市后,政府当即退还其原被伪政权没收后又被人民政府作为敌伪财产处理的房产,并安排其工作。武国臣经营商业,于1956年病逝。武国梁参加街道工作,当居委会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先后被评选为模范军人家属,拥军支前模范等,荣获10余种光荣称号,受到市、区领导多次表彰及奖励。1956年,武自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带头献出私房56间。市政府发给奖状,誉为参加社会主义改造的模范。
  “文化大革命”中,武国梁因历史问题被触动,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1979年3月10日,予以平反。1971年5月23日病逝,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