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正林

王正林


  王正林(1919—1980) 原名王同政,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赵县。1936年学生时代,即在北京参加中共外围组织“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党统治区任中共地下支部书记。随后长期转战于华中、华东等抗日根据地,历任新四军六支队《拂晓报》社、豫皖苏边区《群众导报》社、《路东通讯》报社编辑及中共灵北县委宣传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王正林调至东北,任沈阳市桃匠屯区区长兼区党委书记。后调至黑龙江,先后任中共宝清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桦川县委书记。不久,调任松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吉林省农业厅副厅长等职务。
  195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与苏联联合在黑龙江省建立友谊农场。王正林调至友谊农场,先后担任副场长兼总农艺师、场长、党委书记等职。建场初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头顶青天,脚踏草原,王正林与职工住帐棚、吃粗粮,跑遍全场所有地号,踏查荒原,开垦处女地。终于在次年建成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谷物农场即友谊农场,为新中国农垦事业建设作出了贡献。1956年,王被选为出席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0月赴苏联考察农业。1957年10月,随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
  1958年春,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转业来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农场。为适应形势需要,国家农垦部决定在佳木斯设合江农垦局,王正林任合江农垦局副局长兼合江地委书记处书记。他在任职期间走遍合江垦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抵制了当时的浮夸风。1963年春,东北农垦总局成立,王正林任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局长。“文化大革命”后期调任黑龙江省生产指挥部副主任,黑龙江省农业办副主任、顾问,省纪委委员等职。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成立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王任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1980年9月26日因病逝世,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