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瑞
刘长瑞
刘长瑞(1919—1989) 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武清县后苍村。家境贫寒,幼时在村私塾就读3年,随即辍学在家。17岁赴天津学习瓦工技艺,每岁春季离家,冬闲始归。学徒4年期满后,与工友集体到东北,先后在佳木斯、鹤岗、双鸭山等地辗转谋生,卖工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佳木斯。
刘长瑞热爱新中国,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6月加入市建筑工程公司。1953年5月,刘因劳动出色,成绩突出,思想进步,于建筑公司二工区桦南县工地被吸收为中共党员。1954年,由波兰援建的友谊糖厂破土动工。此项工程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刘积极钻研改进瓦工技艺,吃苦耐劳,以高标准的质量完成砌筑任务,连续突破生产纪录,深受有关部门及波兰专家的好评。年内,刘4次受奖,被提升为瓦工组长。此后,刘18年坚持在此平凡而艰苦的岗位,兢兢业业,忘我劳动,严于律己,将工作放在第一位,曾创连续7年出满勤纪录。每遇生产任务紧张时,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一次在电厂的烟囱施工中,为保证工期与质量,刘废寝忘食,连续奋战几昼夜。由于常年坚持不懈地勤奋工作,连年超额完成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成为全市建筑工程战线的一面旗帜。
刘不仅注意自身的模范行动以激励带动工友,且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在担任瓦工组长的18年中,坚持经常进行班后家访、谈话,帮助后进工人进步,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困难,使工人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自觉树立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为提高砌筑技术水平,刘带领全组人员刻苦钻研瓦工技艺,坚持推广“苏长有双手挤浆和三段砌砖法”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条件创造细砂罩面抹灰法。刘带领全组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集思广益,先后修改、制作大瓢铺灰器、挖冻土机等20余种先进生产工具,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状态,实现半机械化施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955年后,刘长瑞小组连年荣膺公司先进生产小组及省、市红旗小组称号。刘多次被评为各级先进生产者及劳模标兵。1956年,刘长瑞出席全国建筑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群英会。此后,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9次进京,6次见到毛泽东主席。
刘长瑞一生保持工人本色,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1973年,刘升任佳木斯市建筑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1976年任市总工会副主席。1984年退休。1989年3月,因病逝世,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