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后记

编后记



  《佳木斯市志》是佳木斯历史上第一部志书。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6月,定稿于1995年末。从起步到搁笔,披历近十三个春秋,几经曲折,终于成书。编辑们不辱使命,完成重托,如释重负,其心情是十分激动和欣慰的。
  本志书的编写采取上下结合、一步成书的办法,即由各有关部门、单位提供资料,由市志总编室编纂成稿。为志书提供资料者有市直党政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共130多家;有600多位同志先后为志书提供资料文稿近1500万字,可谓众手修志,一家辑成。对于为修志付出辛勤劳动的诸君,谨表诚挚的谢意。由于单位和人员众多,难以一一列出,表示歉意。
  中共佳木斯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对修志工作始终关怀和重视。从建立专门机构、遴选编辑人员、发动市直部门和基层单位为市志提供资料,到明确市志编写指导思想、审定编目、审阅志稿、筹措出版印刷经费等,都及时给予指导和妥善解决,从而保证了志书的完成。
  在市志编修过程中,黑龙江省志编委会副主任张向凌同志甚为关怀,到佳木斯市视察工作时,曾三次对市志编修工作给予亲切指导,并应聘担当本志书顾问。黑龙江省志办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前来检查指导,王云琦、梁文玺、关华、柳成栋等同志认真审阅志书送审稿,并和编辑们座谈,进行具体指导。中华书局大力襄助,给予出版。南京第四彩印厂热情承担印刷,精心印制。对此,一并表示深切谢意。
  佳木斯从设镇起至今仅百余年,历史虽短,但战乱频仍,又遭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十四载,无比较完整的历史书籍记载,资料十分匮乏,难于收集和查找。清末、民初资料如凤毛麟角,查到点滴即如获至宝。沦陷时期资料大部被日军败退时销毁,收集到一些资料观点又多谬误,数据亦欠翔实。新中国成立后的资料,亦不够完整。幸赖志书编辑者和为本志书提供资料的诸君,不辞辛劳,多方挖掘,除在本地查找外,又去外地图书馆、博物馆悉心查阅,细致摘录。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料,使志书内容丰富充实。志书的编者,同心协力,锲而不舍,态度严谨,全神贯注,十三载寒暑,呕心沥血,伏案笔耕,全面考证史料,认真核对数据,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去伪存真,秉笔直书。文稿形成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修改,整部志书五易其稿。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志书的编辑们,力求尽最大努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记述佳木斯百余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方面发展的历史,社会和自然地理变迁状况,既记古又述今,详今略古,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佳木斯的历史和现状,使志书成为一部朴实、严谨、科学的著述。但由于志书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有其自身的特定要求,而编者们又多是从头学起,边做边学,加之受个人的政治修养、思想水准和学识上的局限,难免存在诸多方面的欠缺甚至误谬。我们诚恳地期待专家和读者们匡正。

  《佳木斯市志》总编辑室

  199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