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植被
第六节 植被
一、植被特点
勃利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分布区的北部。植被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木本植物有红松、云杉、樟子松、黄波椤、水曲柳、胡桃楸、柞树、白桦、黑桦、色木、杨树、榆木、山杨等20多种;下灌木胡榛子、忍冬、杜鹃等25种;草木植物有1100多种。
植被变化是随着海拔高度,植被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形成了垂直分布层次系列,海拔100米至200米为沼泽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和草原植物群;200米至400米为多代萌生的柞矮林;240米至280米为柞树林;280米至600米为柞桦林、杨桦林和阔叶混交林;600米以上的为白桦林和针叶混交林;800米以上的部分边缘山脊可以看到云杉、冷杉、红松林的原始林相。
二、植被类型
红松、云杉、冷杉林 主要树种有红松,还有云杉、冷杉、樟子松。下木的小灌木有越桔、杜鹃,在出露岩与树枝干上生有苔藓。它分布在本县山区原生森林中。
针阔混交林 主要树种有赤杨、落叶松、樟子松、黄波椤、水曲柳。下灌木为胡榛子、忍冬、杜鹃,多分布在原生林与次生林交界处。
阔叶混交林 主要树种有色木、榆树、胡桃楸、椴树、桦树。下灌木为毛榛予、龙芽葱木、五味子、刺五加。此类多为天然次生林林区,分布在近山区。
柞矮林 主要树种是蒙古柞树,常混生有椴树、春榆、山杨。下灌木以榛子、刺莓、苕条。草本植物有铃兰、金针花、野百合、还有羊胡草、茅草,此林为山的边缘。
森林草甸植物群 是生长在山涧沟谷中的草甸植物,常随谷地所在山区不同植被也在变化,在山里沟谷多生有落豆秧、蓝靛果、野豌豆、苔草。在山边谷沟则生有小叶樟、苔草并伴有榆、杨、柳连生植物。
草甸植物群 以多年草木植物为主要的植物群落。在倭肯河、碾子河、地河子、双河、柳毛河、吉兴河等12条主要河流两岸均有分布。主要有小叶樟、苔草和其它蒿草。杂草类植物是草甸土典型植被。
沼泽植物群 是由水生植物与喜温植物组成。与草甸植物呈块状交错生长,又以水深不同而异,深水地以芦苇、臭蒲、水葱、菱草为群;浅水地以苔草、乌拉草、三棱草为群。
农田杂草群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宜农地被不断开垦,农作物代替了原始自然植被,杂草以顽强的生命力,一年生宿根植物生长着,并结成杂草群。有刺菜、苣荬菜、间荆、黄蒿、兰花菜、水稗草、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