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食品工业

第二节 食品工业


  1918年(民国7年),全县有7家食品加工业。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私人陆续投资兴办糕点糖果、酿造、豆制品等加工作坊。到1943年,有以“东兴德”糕点、糖果店为首的13家,酱园4家,专业及兼业白酒厂4家,豆制品作坊14家。
  1945年解放后,仍然依靠这些食品作坊,调剂市场需求。1952年,县企业公司成立全民所有制食品厂;1971年,建立罐头厂、冰棍厂;1981年,建立回民食品厂、糖果饮料厂。1985年,县城有食品厂、饮料厂等11家.酱菜厂1家。
  糕点糖果业 民国时期勃利县有果匠铺“东兴德”、“天巨祥”、“德聚泉”、“通远斋”等9家。这些铺店靠人工制作,主要品种是光头饼、圈火勺、蛋糕、月饼、白糕、下杂拌。果匠铺兼制糖果,品种简单,仅糖球、糖块等几种。东北沦陷时期,由于苛捐杂税多,原料受限制,糕点和糖果生产,没有大的发展,但糕点品种,逐步增多,有大八件、小八件、白皮酥等高档品种。包装样式有所改观,从纸包装变为木制“果匣子”。
  解放初期,开业的只有“东兴德”、“福春盛”、张家果匠铺和姜家果匠铺等几家。1947年秋天,全县进行土地改革,县城各行各业基本停业、关闭。1948年才陆续开业。1956年将16家以果品为主的店铺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转为集体所有制的食品厂,不久并入豆腐社为国营企业,移交给商业局。1981年,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多,人们生活的需要,回民食品厂开业。1982年食品加工厂的花样糕点和罐头厂的福字牌软花糖,被合江地区商业局评为优质产品。
  冷饮罐头业 清凉饮料生产始于1941年。当时,是由日本人开设的饮料厂,因冷冻机械马力小,主要生产冰棍。1952年,私人张贵金投资,利用日本人遗留的旧机器,开设永茂冰果厂,也只能生产冰棍、冰糕、年产冰棍180万支,冰糕1.5万斤左右。1956年,以张贵金为首的4家冰果厂并为公私合营冰棍厂,1975年,服务公司接受其为国营企业。1971年商办工业罐头厂投产。1980年后,冷饮业更为兴旺。1981年商业又办起了冷饮果酒厂,水产公司冰棍厂。1983年,邮局冰棍厂、文化宫麦精露饮料厂投产。截止1985年有冷饮厂21家,年创产值153万元。
  豆制品业 1918年,是用小型土办法生产的个体豆制品作坊,更多的是家庭兼办。当时县城有较大豆腐房3家。东北沦陷时期,伪政府对粮食控制较严,仅保留几家,其它豆腐坊因原料奇缺停业。1945年解放后,粮食生产大发展。豆制品生产重新兴旺起来。1947年县城有较大豆腐坊14家,主要生产大豆腐、干豆腐。1955年,县城将20几家豆腐坊.组织成立了豆腐社,成为手工业联社领导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原料由粮食部门供应。1965年,粮食紧张原材料供应不足,豆腐社连年亏损而转产。1980年,县城专业和兼业家庭豆腐坊达到100余家。
  酿造业 1918年前,勃利就有用土办法生产白酒的。1921年,专业和兼业生产白酒4家。1945年解放后,由县政府接管“济东源”易名制酒厂,只生产白酒,1971年起兼生产啤酒。
  酱油(菜)业 1943年,县城只有“玉发成”酱园。后有日本人懒户龟甲开设的“兴亚”酱园和“福昌”酱厂。1945年解放后,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由县政府扶助开设新兴酱厂,以后又有私人兴办“义信成”、“天利荣”等小规模酱厂投产。1948年,由私人江志义等5人合资开办“利兴源”酱厂。1956年合作化时,县城4家酱厂和双河“益胜”酱厂一起入社,成立酱园油社,后改名食品酱菜厂。
  味精厂的前身是苯酚厂,于1972年成立。1973年生产农药“春雷霉素”。后因原料不足而停产。经过两次化学产品试验之后,1975年定型生产味精。当年生产味精50吨,产值8.5万元,实现利润4.4万元。企业实行改革开放后,打碎了“铁饭碗”、“大锅饭”。1985年,产味精169吨,创产值198万元。
  重点企业简介
  勃利县地方国营制酒厂是勃利县工业企业中历史悠久的厂家之一。1921年资本家栾鸣九和王喜亭、殷达舟投资哈洋1.8万元兴办的,商号为“阜丰涌”烧锅,有简易厂房32间、酒窖8个,雇用职工30人,每班生产白酒800斤豆油200斤。1930年栾鸣九辞退股东,以1200元哈洋兑给殷达舟。殷经营3年,于1933年底作价2.8万元(伪币)兑给齐圣言,改名为“济东源”股份公司。
  1945年解放后,资本家齐圣言与军队共同经营烧锅。不久,经理齐圣言主动提出,将厂改为公私合营,易名“新兴源”烧锅。1948年冬,合江军区将烧锅移交勃利,更名为地方国营制酒厂。
  1985年,制酒厂,占地面积24205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8736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12万元,生产设备91台件,年产白酒千吨,啤酒500吨。有职工249人,其中:管理人员48人,技术人员6人。
  生产原料主要是玉米糠。私营阶段,原料靠厂方自购或以酒换料;国营阶段,国家按计划调拨,由粮食部门供给。主要产品:红卫河白酒、酤酒、白干酒、双龙液、四喜酒、甘酒、甘醇、纯粮香等10余种。1971年扩建啤酒车间,生产勃吉牌啤酒。
  勃利白酒畅销省内,远销沈阳、北京等地。红卫河牌白酒,列为黑龙江省和七台河市名优产品。1985年,白酒、啤酒总产值达236万元。从1949年到1985年向国家上缴税金1400万元,上缴财政利润500万元。
  
  制酒厂产值、产量、利润统计表
              单位:吨、万元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