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化学工业 勃利县化学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兴起的。国营化肥厂是1970年兴建的,1970年还办起了集体所有制的轮胎厂,这些厂家主要生产农用化肥和塑料薄膜,翻新轮胎。产品销路广。1975年兴建国营塑料厂。1985年,化工产品创产值740万元。
塑料厂是国营企业。1975年建厂,年末生产塑料制品12.4吨,实现产值4.3万元。主要生产塑料薄膜和各种规格的聚乙烯管,包装袋、凳子角、天棚盒、农用膜、地棚、防寒膜、撕裂膜、双型管、热合雨衣、斗篷及各种复制品、辅助品等20余种。
工厂设备先进,有挤出机、注塑机、压力机、热合机、撅裂膜机组以及其它辅助设备20余台。1983年,塑料编织袋车间投产,有纺织机20台,生产各种规格编织袋。
1984年,由于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老化,一度亏损。停产整顿后,强化领导班子,加强企业管理,生产走出低谷。产品销售兴旺,近销本省本县,远销辽宁和关内省份。1985年创产值134.6万元,比1977年提高5倍。建厂12年共上缴利税31.1万元。
轮胎厂建厂前为自行车修理厂,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为轮胎翻新。1957年开始搞小型轮胎补洞,逐渐发展翻新兼营其它修理。1978年该厂是黑龙江省定点轮胎翻新厂。厂房814平方米,机械设备较为先进,拥有固定资产21万元。1985年创产值65万元,实现利润5万元。
化肥厂是省和县投资625万元兴建的国营企业。1967年建厂,1970年上半年全部安装结束,8月份正式投产。该厂占地面积19.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024平方米。其主要产品有合成氨和碳酸氢氨,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5万吨和6万吨。产品近销省内,远销吉林和关内。
1985年全厂有固定职工685人,固定资产1031万元,主要生产设备75台件。平均年创产值248.4万元,劳动生产率为3170元。
建厂初期,有新参加工作的青年394人,企业缺乏管理经验,缺技术、缺骨干。为解决“三缺”,先后分三期送派210名工人。去江苏省六合县、武进县、浙江省绍兴市等化肥厂学习。
勃利县化肥厂是补贴厂家,投产16年来,基本是年年补亏,到1985年末,县财政补贴1437.2万元。
化肥产值、产量一览表
单位:万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