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电力工业

第七节 电力工业


  1936年(伪康德3年)勃利有满电佳木斯出张所。
  解放后,勃利县临时政府以满铁勃利出张所职工为主,组建勃利电业所。1965年成立农村电气化科,从1970年到1979年末,电业机构分并多次,到1980年设供电局(隶属合江电业局)和电业局,归勃利县领导。
  1936年,满电勃利出张所筹资建的是小型火力发电所,发电量为34871度,主要供给县内日本军用机场和机关的照明。1937年桦南发电厂建成投产后,输电给勃利,勃利发电所改建为变电所,又相继建成倭肯、杏树变电所。
  1942年,勃利变电所安装一台500KVA变压器,保证了县城供电。
  
  变电所设备情况一览表




  1945年日本投降时,供电线路一度遭到破坏,经短期维修,县城、杏树、倭肯局部供电区照明用电恢复。冬季倭肯变电所供电延伸到吉兴乡(原草帽顶子)。
  1959年,农村电气化大发展,城乡村屯用电量增加,到1964年末,全县配电线路达341公里,投运变压器357台。全县有13个公社,125个大队,665个生产队实现了电气化。
  为了加速农村电气化建设,从1970年至1979年,先后对勃利、杏树、倭肯变电所进行升压、增答,电压由22/3.3升至3.5/6.3干伏,容量由750增至3200千伏安。
  为了满足七台河矿区和勃利地区用电,国家投资172.8万元,在新民修建变电所,1966年正式使用。新民一次变电所是220千伏与鸡、牡电网并列的开闭变电所,安装有220/35千伏20000干伏安主变一台和220/110.35千伏9万千伏安主变一台。
  
  1985年变电所供电一览表




  电源输电线路分布:勃七地区电源主要为鸡西电厂至新民变电所,为鸡勃线。全长61.72公里;新民变电所至佳南变电所为佳勃线,总长115.23公里,以220千伏运行,全线用水泥杆和铁塔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为新民至勃利;勃利至倭肯;倭肯至三道岗;新民至青龙山4条线路,总长为166.02公里。
  
  35千伏输电线路一览表



  
  6—10千伏线路逐年发展表

  0000161(缺失图片)

  1980年以后,城乡工厂和企业事业单位增加,为解决用电不足问题,各企业单位备有发电机组。
  
  各企业发电量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