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建材工业

第八节 建材工业


  1918年(民国7年),勃利县在大四站西侧有一处砖瓦窑,双河福安村沟里有一处石灰窑都是私人所建,投产后,因产品质量低,销售少而停业。东北沦陷时期,砖瓦窑少见。日本人基建用砖,多为水泥砖。
  勃利县建材工业,多为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1985年统计:国营建材工业有5家,集体所有制有16家,创产值737万元。
  砖瓦业1952年,县兴建地方国营砖瓦厂。经过多年更新改造,增添设备,现已成为年产1400万红砖的大型机械化砖厂。
  1965年,二轻局建集体所有制砖厂之后,相继有机关单位,本着自给为主,兴办了不少砖厂。1976年兴办了战备砖厂;1978年兴办了运输社砖厂;1981年兴办制米厂砖厂;1983年兴办了粮库砖厂。主要生产基本建设用红砖、红瓦。年产红砖4500万块,创产值310万元。
  白灰和碎石业 勃利县白灰生产从东北沦陷时期开始。解放后,1957年找矿期间,在县城南山发现白云石,由镇公社开办集体所有制土白灰窑。后移交给二轻局,秋天将白灰窑改为白灰厂,有职工20余人。1958年,白灰厂扩大到70多人。由一层窑扩大为二层窑生产,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日产量36吨,1966年秋,变为国营企业。1970年,新建两座13米高漏窑。1981年,又兴建碎石车间,扩大了生产项目。1985年,白灰厂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生石灰烧白云灰1万吨。产品除本县城乡销售外,还运销佳木斯、富锦、双鸭山等地。
  水泥业 勃利县水泥业发展经过3个阶段。1958年由公私合营米厂,过渡为公私合营东风水泥厂,用土法上马建有两个立窑,投产后,年产能力为610吨。因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设备简陋,1962年停产。1970年,由水利科主办,重新兴建水泥厂。设计能力为年产1万吨,1982年产量为7000吨。因标号低连年亏损,1982年与钢铁厂合并,实行一个牌子两个工厂。改建扩建后,生产能力为4.4万吨,生产矿渣及硅酸盐水泥,生产标号为425#水泥6000吨,开始扭亏增盈。
  纤维板、油毡纸业 1966年8月,二轻局兴建纤维板厂,1967年8月投产。日产1.25米×65公分纤维板100余张。1970年,省投资11万元。扩建后,1973年,生产2.4万张,创产值40万元,纯利润7000元。1979年,因原料无来源而停产下马。1978年,亚麻厂建立集体所有制麻纤板厂,原料自给,产品可制家俱和建筑用,生产效率高,销路广。1985年创产值25万元,实现利润1万元。
  油毡纸厂是由12家小单位合并建起来的,办厂初期兼营其它行业。1973年正式建立油毡纸厂。建厂以来,由于实行科学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二轻局系统骨干企业和经济支柱企业。
  
  油毡纸厂产值利润一览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