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戏剧曲艺

第二章 文学艺术

第一节 戏剧曲艺


  戏剧勃利县的戏剧活动,始于1929年(民国18年),有天津艺人在同乐茶园演出京剧,观众争相购票。一时街头巷尾大哗,轰动整个县城。
  30年代,在花市、老市场等地出现野台子戏,演出“蹦蹦”,大口“落子”及京剧、折子戏等。
  1935年(伪康德2年)在凤鸣大舞台演出活动日渐频繁,除外地艺人演出外,本地票友戏迷、流散艺人自动搭班演出。
  解放后,接受老解放区的文艺活动形式,全县文艺活动十分活跃。1947年秋,县成立业余京剧队,移植演出了时装京剧《兄妹开荒》、《血泪仇》、《赤热河》等。同年末。排练演出了秧歌剧《别盼他》。1949年业余京剧队改为勃利业余京剧团,演出了京剧《石头人招亲》、《小二黑结婚》等。
  1951年为庆祝东北光复六周年,演出京剧《武家坡》,深受观众好评。1953年5月成立大众评剧团,属文教科领导,上演剧目大都是传统戏,有《红娘》、《美凤楼》、《杜十娘》,还有时装剧《刘巧儿》等。1955年评剧团整理改编,上演了《刘海砍樵》、《柜中缘》。
  1956年县投资建成1200平方米新剧场。同年大众评剧团改为勃利评剧团。在新剧场演出《劈山救母》,并首次使用灯光布景。
  1959年县对闲散艺人、业余演出班组,进行了整顿。成立了县艺术剧团,下设评剧团、曲艺团、书曲茶社。创作了反映斗争生活的剧目十几个。编演了京剧、评剧、地方剧十多个。在省和地区文艺汇演中,曾多次获奖。
  1958年曾创立新剧种“勃利戏”,并创作演出了代表“勃利戏”的新剧目《探亲》,后改名《花香风舞》。“勃利戏”的特点是:语言流畅、乡土气息浓厚、唱腔高吭婉转,在勃利及附近县乡演出颇受欢迎。“勃利戏”虽然在一段时问对传统戏有所革新和发展,但终因实践经验不足,研究人材缺乏而没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夭折。
  1961年评剧团演出连台本戏《王昭君》、《金鞭记》、《封神演义》、《半夜夫妻》等。同年创作了《夜明珠》,参加合江地区戏曲汇演。获优秀剧目奖。1962年评剧团演出《大劈棺》,演出时真棺上台,对此,省文化局在全省文艺界通报批评。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9年春评剧团全体演员、职工集体到小五站插队落户。秋季返回县城,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0年8月从学校、农村招收第一批演员,与评剧团合并,成立勃利县文工团。先后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等样板戏和现代评剧《追报表》、《山鹰》、《海岛女民兵》、《小护理员》等剧目。1972年创作的拉场戏《农牧曲》,先后三次参加省调演,被评为优秀剧目。1975年上演拉场戏《红旗指路》,并参加合江地区文艺汇演。1982年9月.评剧团演出《春秋素烈》,参加了合江地区教学剧目汇演。同年,上演自编剧目《救命仙汤》、《两捆柴》。
  二人转、拉场戏 二人转旧社会称“蹦蹦戏”或“双玩艺”,由“莲花落”演变而成,一般二人表演,又唱又说又舞,以唱为主,一人表演的称“单出头”,两人以上的称“拉场戏”。1931年(民国20年),勃利有从外地流入的艺人与本地艺人搭班,在城乡演出,所演多数是些不健康的传统剧目。1935年(伪康德2年),在老市场出现野台戏,演出二人转和单出头。
  新中国成立后,二人转有很大发展。1954年经批准成立集体所有制民间艺术剧团。1958年剧团推出《二大妈探病》,并参加省首届曲艺汇演。获得优秀剧目奖。1959年拉场戏《花香凤舞》在合江三市十三县文艺汇演中,被评为优秀剧目。1961年二人转《牛肠肚》、《翁婿之间》在地区文艺汇演中被选为优秀剧目。1963年《张飞审瓜》,参加省文艺汇演,受到好评。
  1983年参加合江地区汇演剧目二人转《月儿圆》、《春催桃李》、《拱地》,获优秀演出奖。1985年七台河市“金杯赛”汇演,有两名演员获优秀表演奖。
  地方戏(拉场戏、二人转),在文化业务部门及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在音乐方面不断创新,吸收其他剧种和民间小调之长处,使戏曲唱腔更加丰富、动听,受到观众更大的享爱。
  皮影戏 1949年末成立勃利县皮影队,有9名演员。演出过《小女婿》、《刘巧儿》、《小二黑结婚》、《张羽煮海》等剧目。曾参加省文艺演出,获得表演奖。当时,配合形势教育,镇压反革命,宣传婚姻法及护林防火等工作演出千余场。1954年皮影队解体。
  曲艺 解放初期,说书艺人都是从外地流入的,活动在县城明德旅馆附近。1947年刘贵办起了志仁茶社,有坐席130个,开书售票、兼卖茶水,每段5分钱,坐满为止。每次演唱5至6段,3个小时左右。1956年由曲艺队代管。1964年成立曲艺茶社(自负盈亏)。县城内零散艺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走遍全县180个大队,受到群众欢迎。
  1964年春季,县开展“三新一站”(说新、唱新、创新、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活动,勃利在合江地区第一个开展新书演出活动。书曲艺人,将评书《平原枪声》、《桥龙飙》、《箭杆河边》等改成东北大鼓,下乡巡回演出。合江日报曾以《迈开新书第一步》予以报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说唱艺术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书曲茶社得到恢复。代表合江地区参加过省调演活动。

  创作剧目参加省、市、地区汇演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