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门类 一、食品工业
(一)概况
1986年,食品企业有31家。1988年,食品企业发展到36家,总产值2611万元。1992年,县乳品厂生产的“大壮牌”产品经国家轻工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统检,被确定为“A”级产品。1998年,食品企业有35家,工业总产值6047万元。2000年,食品企业减少到17家,工业总产值4101万元。
(二)主要工厂简介
1.五大连池市乳品
乳品厂始建于1985年,为国有企业,隶属德都县工业局,占地总面积23400平方米,资产总额1300万元,职工150人,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20吨。主要产品有全脂加糖奶粉、母乳仕粉婴儿奶粉等。1992年,县乳品厂有职工260人,拥有资产总额为1500万元,负债1340万元。企业产品商标经国家注册为“大壮牌”,“大壮牌”系列产品经国家轻工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统检,被确定为“A”级产品。截止年末,共生产奶粉653吨,工业总产值586万元,销售收入533万元,累计亏损365万元。1993年,由于乳品厂销售量低,企业处于危困状态,被租赁给红光乳品厂。1995年,德都县向法院申请破户,同年9月宣告破户。1997年,五大连池市多方寻求合作伙伴,于7月将乳品厂租赁给河南安阳汇昌乳业集团。1998年,汇昌乳业集团扭亏为盈,生产奶粉377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02万元,销售收入304万元,上缴税金8万元。1999年,生产奶粉301吨,工业总产值240万元,销售收入307万元,上缴税金15.1万元,企业获利4.8万元,企业处于再掘起状态,拉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2000年,企业生产奶粉176吨,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40吨,工业总产值146万元,销售收入203万元,上缴税金12.7万元。
2.油脂厂
德都县油脂厂始建于1989年4月,1990年4月试生产。油脂厂为国有工业企业,隶属于县粮食局,占地面积为77100平方米,厂办公房面积2252平方米,生产车间面积2826平方米,企业资产总额9053万元,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大豆50吨,主要产品有豆油、豆粕。1992年,县油脂厂生产豆油2214吨,生产豆粕12905吨,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61万元,销售收入2528万元,上缴税金43万元,企业盈利62万元。1994年,资产总额达5563万元,生产豆油1843吨,生产豆粕10460吨(豆粕供不应求),工业总产值1286万元,销售收入1815万元,上缴税金16万元,企业盈利15万元。1996年,对预处理、浸出、精炼三个车间的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更新。经改造的设备,由日加工大豆50吨,提高到日加工大豆200吨。全年生产豆油3168吨,生产豆粕18736吨,工业总产值2254万元,销售收入5964万元,利税总额达116万元。同年,五大连池市油脂厂被黑龙江省企协评为优秀企业,厂长被评为优秀企业家。1997年,企业人员增加到259人。企业库存产品积压,效益开始下滑。1998年,市油脂厂由于主要产品豆粕价格下降,豆粕销售不畅,人员较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1999年,库存产品积压严重,企业能耗高,产品销售不畅,造成生产成本偏高,企业亏损,油脂厂处于半停产状态。2000年,油脂厂生产经营乏力,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主要产品产量明显下降,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全年生产豆油1575吨,豆粕8833吨,工业总产值1083万元,销售收入2502万元,上缴税金56万元;同年亏损500万元,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3.面粉厂
1985年,德都县面粉厂总面积10660平方米。砖瓦结构厂房面积2616平方米,其中五层楼面粉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1992年,企业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企业管理比较科学。截止到年末,生产面粉16300吨,工业总产值669万元,销售收入496万元,上缴税金2万元,获利10万元。1993年,产品销售不畅,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共生产面粉8500吨,工业总产值365万元,销售收入142万元,上缴税金7万元。1994年,山东省面粉直接占领全县及周边市场,由于产品积压,企业被迫停产。1997年,面粉厂重新启动小量生产,企业出现亏损。2000年,企业有职工135人,通过股份制改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有了一定转机,但仍不能达到满负荷生产,效益不佳,处于维持状态。
4.挂面厂
1985年,德都县挂面厂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厂房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日产4吨挂面机1台,和面机1台,压条机1台,金属切削机床1台。主要产品有宽条、中条、细条3种挂面。1991年,县挂面厂投资104万元对陈旧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购进350型挂面机一组,安装调试后,年生产能力为1800吨挂面,企业资产总额146万元,负债45万元,拥有职工97人。1992年,挂面厂由于改造后生产能力扩大,市场需求却在逐渐减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产品积压,严重销售不畅。1992~1995年,企业累计生产挂面2611吨,工业总产值154万元,销售收入141万元,上缴税金5.7万元。2000年,挂面厂由于生产成本高、挂面严重滞销,企业被迫停产。
5.制酒厂
1986年,德都县制酒厂厂区占地面积13986平方米,有职工120人,以生产白酒、果酒及饮料为主。1992年,县制酒厂生产65度白酒、工艺酒、瓶装酒共1262吨,工业总产值142万元,销售收入117万元,上缴税金22万元,企业出现亏损,年末被关停。1993~1998年,制酒厂处于关停状态,以经营巴特罕啤酒维持企业生计。同年年末,与县工商银行签订了抵贷返租8年的合同。1999~2000年,继续履行抵贷返租合同,以房地产租赁来维持企业职工生活。
6.酱油厂
1985年,县酱油厂主要以生产酱油、米醋为主。资产总额71万元,有职工55人。1992~1998年,酱油厂累计生产酱油1663吨,生产米醋1840吨,销售收入181万元,上缴税金9.3万元,企业亏损。1999~2000年,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负债68万元,被迫停产。
7.食品厂
1986年,德都县食品厂占地面积7949平方米,工业生产车间、仓库2193平方米。资产总额305万元,有职工120人,以生产糖果、糕点、月饼、面包、饼干为主。同年,企业水、电、煤耗量大,人员增多,产量低,企业出现亏损。1991年,县食品厂转为粮办工业企业,由县粮食局主管。1992~2000年,企业经营乏力,仅靠出租厂房的租金维持退休人员的生活费。
7.油米厂
1986年,县油米厂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隶属于县粮食局,资产总额683万元,共有职工65人。1992~1993年,工业总产值190万元,销售收入211万元,上缴税金5万元,企业盈利13万元。1994年,由于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停产。
8.豆制品厂
1986年,全厂共有职工32人,固定资产14.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000元,生产品种50多种。1992~1996年,累计工业增加值168万元,销售收入133万元,上缴税金10.3万元,企业连年亏损。1997年,修北五公路占用豆制品厂2/3用地及厂房,企业无法生产。1998年后转为房地产租赁业。2000年,共有职工55人。
二、建材工业
(一)概况
1986年,德都县县内主要有水泥厂、砖厂、砂石厂。1987年,全县建材工业总产值88万元,1989年下降到76万元。1993年,工业总产值299万元。1995年,市砖厂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合作制。1999年,市砂石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实行“零价出售,内部买断”。
(二)主要企业简介
1.五大连池市水泥厂
德都县水泥厂于1983年停产后,成立留守处,负责管理企业的财产物资和待岗职工的工资和调转等事物。1989年,县水泥厂恢复生产,由克山县和辽宁省彰武县4人承包经营。1992年,辽宁省彰武县4人将户口迁入德都县,工作关系纳入德都县,实行委托经营管理。县财政投资22.5万元,对水泥厂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改造,购入东风运输车和水泥散装罐车各1辆,0.5吨生产用翻斗车2台,振动输送机、减速机各1台,锅炉1台,架设线路100延长米,维修厂房1500平方米。同年,从工商银行贷款233万元做流动资金,购入生产用原材料和备品备件。1998年,固定资产130万元,厂占地面积2486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84平方米,职工87人(其中离退休职工33人)。由于建厂时间早,设备陈旧老化,资金短缺,年平均生产水泥2668吨,仅占生产能力的13%,离退休职工多、包袱沉重,费用大、成本高,机制不合理、管理不善,连续几年亏损,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运转。1999年6月,水泥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以资抵贷、再租赁”的经营形式。市水泥厂大部分资产抵偿给工商银行。同年9月,市水泥厂被黑龙江省清理整顿“五小”领导小组按黑德整[1999]2号和黑建材清整字[1999]2号文件要求取缔关闭。
水泥厂从1989年恢复生产到2000年5月末,共生产水泥32018吨,实现产值416万元,上缴税金60万元,最高年份产量6579吨,最低年份产量1102吨。
2.五大连池市砖厂
1986年,德都县砖厂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36门、24门轮窑各1座,架棚1万平方米,150型制砖机组2套,解放牌汽车1台,轮式拖拉机1台,推土机1台。辅助机械维修加工设备有180型加长车床、钻床、刨床、压力机、气泵、电焊机等。固定资产净值81万元。1995年,进行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实行股份合作制,87名股东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股金每股为1000元,每个股东人现金1股1000元,赊股1000元。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每人 人现金股2股2000元,赊2股2000元。个人股金为17.8万元,集体股金为186.6万元。两条生产线由内部股东承包。1996年,上缴承包费70万元,生产红砖1000万块。1997~2000年,每年上缴承包费70万元,年生产红砖1000万块,实现利润均为零。
3.五大连池市砂石公司
砂石公司始建于1981年,从建厂到1987年,主要以收购砂石为主,每年收购的砂石均在5000立方米左右,实现利润均为零。1988~1990年,县砂石公司由李登朝租赁,生产砂石1万立方米,实现利润3万元。1993年,生产砂石6万立方米,实现利润2.3万元。1994年,生产砂石2万立方米,实现利润14.8万元。1995~1998年,生产砂石均为2万立方米,实现利润分别为10万元、9万元、10万元和10.9万元。1999年,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砂石公司实行了“零价出售,内部买断”,生产砂石2万立方米,实现利润为零。
三、电力供应
(一)市供电局电网
1986年德都供电局有职工37人,其中工农业人员16名,配电人员12名;管理及后勤人员9名。担负着一个市区、两个乡、36个村屯的供电任务。维护中压配电线路5条,直长115公里,一级设备占有率80%,设备完成率100%,低压配电线路亘长137.31公里。配电变压116台,16630千伏安,油开关5台,一级设备占有率80%,设备完好率100%。供电量:计划2055万千瓦时,实际完成2050千瓦时,完成计划的99.75%。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供电系统的配电设施和供电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增长。1995年,德都供电局配电变压174台,25630千伏安,油开关5台,一级设备占有率80%,设备完好率100%。供电量:计划2650万千瓦时,实际完成2600千瓦时,完成计划的98.11%。2000年,五大连池供电局有职工39人,中共党员10人,团员7人;营业20人,配电6人,管理、后勤13人。文化程度:大专6人,中专4人,高中18人,初中11人。担负着一个市区、两个乡、35个村屯的供电任务、维护中压配电线路5条,直长115公里,一级设备占有率89.7%,设备完成率100%,低压配电线路亘长137.31公里。配电变压186台,28960千伏安,油开关6台,一级设备占有率89.7%,设备完好率100%。供电量:计划3300万千瓦时,实际完成3270千瓦时,完成计划的98.38%。
(二)市农电局电网
1986年,德都县农电局主要供电设备有:35千伏输电线路1条,18.2公里;35千伏变电所1座,主要容量1800千伏安;10千伏配电线路195公里;配电变压器112台,6160千伏安;年均购电量428万千瓦时。对太平乡、四平乡、和平镇、建设乡、兴隆乡供电。1990年,德都县农电局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管理,受县政府和黑河农电局双重领导。内设生产技术科、用电管理科、人事劳资科、财务科和电度表试验室,下设5个乡供电管理站。1994年,县农电局归黑龙江省农电局管辖,共有编制32人。1995年,德都县农电局供电设备老化,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同年,县政府批准农电局对老化的供电设备更新改造。1998年,市农电局在讷谟尔乡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1条6.9公里,35千伏变电所1座,主要变电容量1000千伏安,10千伏配电线出口4回,电源由35千伏沾河变电所配出。同年,五大连池市农电局改为五大连池市农电公司,内设机构及职能不变。1999年5个乡供电管理站全部改为乡供电所,为农电公司直属的二级机构。同年3月,开始了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
2000年,五大连池市农电公司有35千伏输电线路2条、25.1公里。35千伏变电所2座,主要容量5950千伏安;10千伏高压电线路276公里;配电变压器174台、8709千伏安;低压配电线路262公里;1500个用电户,年均电量700万千瓦小时。
四、机械工业
(一)概况
1986年,德都县有农机修造厂、机床厂、汽车修配厂、农具厂、铸造厂等机械生产企业,能够生产电动机、车床、变压器等几十个主要机械品种。1990年,生产机引耕作机械550台,拖拉机配件66万件,中小农具2.4万件。1993年,生产机引耕作机械66台,中小农具32.2万件。1996~2000年,机械工业经济发展缓慢。
(二)主要工厂简介
1.五大连池市机床厂
1986年,县机床厂固定资产133万元。1989年,新建玻璃纤维车间,年生产能力20万平方米。同年,机床厂新建集体卫生纸厂。1991年,转户钢窗生产。1992年,工业总产值45万元,销售收入45万元,上交税金2万元,亏损6万元。1993年,工业总产值47万元,销售收入46万元,上交税金2万元,亏损3万元。1994年,厂内职工实行优化组合。1996年,机床厂部分车间对外承包,部分停产。1998年,全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1999年,改建停车厂。2000年,工业总产值2.6万元。
2.县汽车修配厂
1986年,有固定资产26万元,工业总产值12.9万元,销售收入7.2万元,税金0.3万元。1987年,投资30万元新建织布车间,结束了德都县不能织布的历史,年生产民用白布30万延长米。1990年,汽车修配厂恢复了汽车修理车间。1994年因经济效益不好停产。
五、其它工业
(一)印刷业
1986年,德都县印刷企业生产能力达到一定规模。1992年,印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万元,销售收入51万元,税金2万元。1998年,主要为市内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教用品商店提供印刷品和印刷服务。2000年,能够印制各种黑白和彩色印刷品。
主要企业有五大连池市印刷厂。1986年,印刷厂有厂房1000平方米,仓库500平方米,工业总产值28.5万元。1987年,改造纸箱车间,年生产能力20万吨。1988年,印刷厂由租赁改为承包形式。1991~1993年由个人承包。1994年,因经济效益不好停产。1995年,厂房出租。1996年,由外单位人承包。1998年5月,由厂内职工以买断形式买断了部分车间和设备,开始投入生产。2000年,印刷设备齐全,生产能力加强。
此外,五大连池市民营的龙华印刷厂、第三中学印刷厂都有很高的印刷水平和能力。
(二)纺织、服装、鞋革业
1986年,纺织、服装、鞋革等制造设备均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1990年,全县织布20万米。1992年,全县生产服装15.6千件,皮鞋4.3千双。1993年,服装厂工业总产值7万元,鞋厂工业总产值25万元。1996年,生产鞋8.4千双。
五大连池市1986~199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
表11—4
五大连池市1986~1997年工业企业单位数
表11—5
单位:个
五大连池市1986~1997年工业总产值
表11—6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