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门类
第二节 主要门类
一、工业
(一)建材
1986年,乡镇企业红砖生产全部为机制砖。县乡企局在乡镇砖厂推广吊丝窑烧砖新技术,烧砖技术得到提高。同年6月,龙镇砖厂成立。1987年,建设乡新建一砖厂,从业人员130人,技术人员4人,当年生产红砖700万块,实现产值30.45万元。1991年,共生产红砖4316万块。1992年,乡镇企业砖厂有城关、建设、龙镇、兴隆、太平、兴安6处。生产红砖2560万块,产值218.7万元,收入207.1万元,获得利润17.7万元,上缴税金8.6万元。1993年,生产红砖3150万块,产值319.2万元,收入258.5万元,获得利润51.5万元,上缴税金14.7万元。1994年,生产红砖仅665万块。1996年,城关乡合心村引进资金20万元,通过出租方式启动生产。1997年,莲花乡砖厂停办,属集体性质的砖厂仅有城关乡制砖厂和龙镇制砖厂2家,共生产红砖4610万块。1998年,龙镇砖厂因产权改革,承租给本厂职工。2000年,全市乡企共生产红砖2300万块。
(二)食品加工
1.制米与磨面
1986年,独立核算乡办粮食加工厂2家,工业总产值2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6万元,有职工10人。村办粮食加工厂6家,工业总产值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8万元,有职工15人。龙镇有面粉加工厂1家,从业人员5人,年产面粉132吨,实现产值66万元。1989年,独立核算乡办粮食加工厂1家,村办粮食加工厂20家。1991年,太平南泉面粉厂成立,投资14万元,年产面粉2000吨。1993年10月,双泉乡洪林面粉厂成立,投资17万元,日处理小麦10吨。1997年,黑龙江省政府下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与提高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乡镇面粉加工企业达9家,从业人员84人,年加工面粉能力9500吨,产值达1800万元,增加产值350万元。1998年1月,龙镇米油加工厂成立,总投资50万元,年加工面粉3000吨。农民可将小麦交到厂家加工,随用随取;也可以就地销售,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1999年,建设乡民兴村购进15万元优良设备用于稻米加工,每天可加工稻米10吨以上。团结、双泉等一些乡镇的个体业户纷纷利用小型碾米机进行稻米生产。龙镇有日处理10吨以上小麦的加工厂23家。乡镇企业面粉厂年加工面粉12260吨。2000年,有面粉加工厂13家,固定资产15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年加工面粉15000吨,从业人员143人,年上缴税金12.1万元。同年,双泉和团结乡成立了大米加工厂,乡镇企业大米再加工能力1720吨。
2.榨油
1986年,独立核算乡办豆油加工厂7处,村办豆油加工厂3处。1990年,乡镇企业油厂加工豆油1057吨。1992年,乡镇企业油厂有双泉、龙镇、四平、建设、兴隆、朝阳、城关、和平8处。加工豆油413.5吨,实现产值295.7万元。1993年,全县乡镇企业油厂年加工豆油490吨。1999年,龙镇油脂厂启动生产。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油厂加工豆油792吨。
3.调味品
德都县乡镇企业生产的调味品主要是酱油。1986年,龙镇酱油厂生产的酱油色、香、味俱佳,年产酱油114吨。1990年,独立核算乡办调味品企业1处,生产酱油140吨。1992年,龙镇酱油厂生产酱油60吨,产值4.8万元,收入3.6万元,上缴税金1万元,增加值1.2万元。1993年,龙镇酱油厂生产酱油57.5吨,产值4.6万元,收入3.5万元,获得利润0.2万元,上缴税金0.1万元,增加值1.3万元。1999年,乡镇企业酱油厂生产酱油1800吨。2000年,乡镇企业酱油厂生产酱油530吨。
4.饮料
1986年,独立核算乡办业饮料厂有3处,工业总产值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7万元,上缴税金1万元,共有职工20人。1990年,独立核算乡办饮料厂有5处,年末共有职工70人。实现产值41万元,上缴税金1万元,产品销售利润3万元。1992年,双泉冰棍厂生产冰棍15吨,产值2万元,收入2万元,获得利润0.2万元,上缴税金0.1万元。双泉饮料厂生产饮料510吨,产值19.5万元,收入7万元,获得利润1万元,上缴税金0.5万元。和平冰棍厂生产冰棍95万支,产值28.7万元,收入4.2万元,获得利润0.6万元,上缴税金0.4万元。1993年,龙泉村龙星矿泉水厂成立,年生产能力1000吨,固定资产40万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1994年,龙镇粮库东帝矿泉水厂成立,年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固定资产567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95年,兴隆乡、和平粮库和团结粮库成立矿泉水厂3处,年生产能力分别为5000吨、10000吨、5000吨。1996年,乡镇企业共有矿泉水厂12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1997年,乡镇企业矿泉水厂均划归黑河管辖。1999年,乡镇企业饮料厂生产饮料98吨。
(三)服装加工业
1986年,乡镇企业服装企业有青山镇、和平镇两家,均以个人承包、分散加工的形式进行生产。独立核算乡办缝纫服装厂仅有1家。1992年,乡镇企业有四平服装厂、城关手套厂和双泉羽绒厂。城关手套厂加工手套5.41万付,产值4.1万元,收入1万元,利润0.1万元。双泉羽绒厂加工羽绒服9905件,产值164万元,收入70万元,利润10万元,上缴税金2.5万元。1993年,城关手套厂加工手套850万付,产值0.9万元,收入0.9万元,利润0.1万元。双泉羽绒厂加工羽绒服4500件,产值90万元,收入115万元,利润9万元,上缴税金2.5万元。1997年,青山镇建起绒绣厂。
二、建筑业
1986年,龙镇乡企建筑队组建。全县乡企队伍中有助理工程师3名,技术人员6名,能承建二层楼以下工程。1994年,县乡企建筑队加入黑河市龙华公司,属三级企业,有工程技术人员8人,有资质证的项目经理10人,项目参加投标时均能进入前三名。1999年,乡企建筑队实现产值41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50平方米。2000年,乡企建筑队伍实现产值40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80平方米。1994~2000年,乡镇企业施工代表作有:三中教学楼、畜牧局家属楼、山口水库家属楼、邮电家属楼、396办公楼、林业家属楼、养路段家属楼、龙镇政府宾馆、开发村教育办公楼、嫩江县广播电视局综合楼等。
三、商业饮食服务业
(一)商业
1986年,全县乡镇商业机构404个,从业人员2441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48个,从业人员1276人,商品零售额484万元;集体所有制商业76个,从业人员823人;个体有证商业280个,从业人员342人。1993年,乡镇商业货源充足,购买力下降。乡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5.1万元,批发贸易机构11个,网点7个,从业人员201人。零售贸易机构1079个,网点91个,从业人员1777人。1996年,乡镇企业社会消费品中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货源充足,市场繁荣活跃,多数商品均从外地购进,但社会购买力仍继续下降。全年乡镇集市贸易成交额1124万元。1999年,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提出了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培育农村个体商品流通业,为个体私营业提供优惠政策、技术信息、项目调研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服务。全年消费品货源充足,品种齐全,销售乎稳。乡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9.26万元,乡镇集市贸易成交额546.4万元。2000年,乡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4.57万元,乡镇集市贸易成交额546.4万元。
(二)饮食服务业
1986年,德都县乡镇饮食业经营机构69个,从业人员315人。其中:全民所有制饮食机构1个,从业人员15人;集体所有制饮食机构34个,从业人员220人;个体有证饮食机构34个,从业人员80人。1989年,乡镇饮食服务行业发展较快。乡镇饮食业经营机构有96个,从业人员246人。其中:全民所有制饮食机构1个,从业人员10人;集体所有制饮食机构42个,从业人员130人;个体所有制饮食机构53个,从业人员106人;乡镇服务业经营机构有69个,从业人员163人。县内乡镇有私人经营的旅馆、理发、浴池、洗染、摄影、日用品修理等服务性店铺。经营者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周到,但随着经营饮食业人员的增多,出现了业务技术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其中没有技术等级人员经营的店铺占60%左右。同年6月,县饮食服务公司组织经营者举办技术培训学习班,向经营者传授物价法规、工商管理法规、卫生知识法规等文件。1990年,县编委以德编发(1990)51号文件《关于核定饮食服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重新组建饮食服务局。饮食服务局组建后,组成行业普查小组,对饮食业、理发、照像、洗染、冷饮等服务业进行全面普查。截止年末,乡镇饮食业经营机构共98个,从业人员297人。服务经营机构45个,从业人员145人。1992年,乡镇企业饮食、服务机构147个,从业人员494人。1993年,乡镇企业餐饮机构26个,网点7处,从业人员97人。其中:独立核算餐饮业机构2个;乡镇企业局管理的餐饮业机构7个,网点7个,从业人员29人;个体餐饮业机构17个,从业人员68人。1995年,乡镇餐饮业零售额6488.3万元。餐饮业网点162个,从业人员294人,其中正餐网点92个,快餐网点24个,其他餐饮业网点46个。
2000年,全市有乡镇餐饮业581家,从业人员1825人。其中:集体2家,从业人员8人;私营7家,从业人员35人;个体572个,从业人员1782人。总产值3730万元,总收入3730万元,获得利润175万元,上缴税金38万元。
四、运输业
1986年,乡镇企业个体车辆366台。其中:客车6辆、小型汽车15辆,方便了城乡之间往返的群众。1996年后,个体经营车辆发展较快,到2000年,乡镇企业运输业451家,从业人员1184人,其中:私营运输业9家,从业人员78人;个体运输业442个,从业人员1106人。总产值3180万元,总收入3180万元,获得利润150万元,上缴税金30万元。
五、主要乡镇企业简介
(一)龙镇砖厂
在镇砖厂是1986年从沾河林业局买来的旧砖厂,经过维修,当年6月份开始投入生产,以生产普通红砖为主。1992年,该厂生产红砖650万块,实现产值58.5万元,收入67.6万元,获得利润7万元,上缴税金7万元。1993年,生产红砖600万块,产值54万元,收入65万元,获得利润3万元,上缴税金6.5万元。1998年,实行产权改革,承租给内部职工经营。
(二)龙美人造综合有限公司
龙美人造综合有限公司建于1992年8月,是龙镇与美洲共和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创办的合资企业,总投资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0万元),该公司是以生产压缩固体燃料为主的经济实体公司,经济独立核算,业务自主经营,主要设备是从台湾引进的先进压缩固型燃料成型机一套和干流炭化炉一套。截止1997年,有职工50人,厂房2000平方米,年产成品炭1000吨,产值463万元,获得利润93万元。
(三)龙镇米油加工厂
龙镇米油加工厂始建于1998年1月,总投资50万元。当地农民可将小麦交该厂,随用随取,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吃粮的问题。2000年,年加工面粉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实现税金1.2万元。
(四)双泉乡洪林面粉厂
双泉乡洪林面粉厂始建于1993年10月1日,投入资金17万元,日处理小麦能力10吨。1996年,有职工10人,年处理小麦1000吨,产值145万元。2000年,产值150万元。
(五)太平南泉面粉厂
太平南泉面粉厂建于1991年,投资14万元。处理小麦能力12吨,有职工11人,年生产面粉2000吨。1995年春,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面粉质量比以前更好,在山东面粉占领德都县大部分市场的压力下,南泉面粉厂靠价低质优的产品走出低谷,并在哈尔滨、呼兰面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1997~2000年,有职工12人,年生产面粉2300吨。
(六)新发乡万发食品厂
新发乡万发食品厂建于1999年,以新发乡万发村为主,由11户村民承租五大连池市食品公司的300平方米的冷冻库,以维修费代替承租费,租期5年。该厂一是向安徽招商,全年共加工白条鹅3万只;二是用来速冻白条鸡、鸭、鹅等肉食品和速冻玉米,进行反季节销售,形成产销一条龙模式,解决了需冷冻产品的贮藏问题,给广大客户带来了方便。
(七)哈飞矿泉水厂
哈飞矿泉水厂是双泉村与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联合创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始建于1995年10月,总投资600万元,主要生产重碳酸型和偏硅酸型两种产品。1998年,因经济效益不佳,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2000年,该厂有职工50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八)银星木材综合有限责任公司
银星木材综合有限责任公司建于1995年2月,是讷谟尔乡与沾河建设银行联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总投资470万元。2000年,有木材加工户20户,加工落叶松、红松、杨桦等原木2万立方米,年创产值1080万元,利税150万元。
(九)龙镇木制品综合加工厂
龙镇木制品综合加工厂始建于1986年2月,是一个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木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截止到1990年,该厂已由单一经营方式转化为多种经营方式,经济效益逐步提高。1990年至1992年,连续三年创产值100多万元,创利税7万多元。1993年,该厂并入龙美人造碳有限公司。
(十)太平兴华造纸厂
太平兴华造纸厂建于1995年,股金共24.3万元,日户瓦楞纸3~4吨,年创产值100万元。
1995~1997年,企业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原因,一直处于半停业状态。1998年,太平乡党委对设备更新改造,年生产瓦楞纸300吨,创产值40万元。2000年,企业停业。
(十一)兴隆乡红升村造纸厂
兴隆乡红升村造纸厂建于1996年8月,投资15.1万元。2000年,年生产能力达150吨,创产值30万元,上缴利税6万元。
(十二)双泉乡双兴纸箱厂
双泉乡双兴纸箱厂建于1995年11月,是双泉乡村干部和包扶单位集资办的企业。建厂投资35万元。其中:机械设备投资25万元,建筑投资10万元。该厂生产人员21人,管理人员3人。
日生产纸箱2~3千箱,年产纸箱80万箱。由于纸箱销售不畅,该厂于1997年停业。
(十三)和平化工厂
和平化工厂建于1993年,固定资产128万元,职工224人,技术人员4人,该厂主要生产金属水溶防锈底漆、防锈剂。1995年,生产能力2000吨,创产值1400万元,上缴利税740万元。1998年,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停产。
(十四)太平地毯厂
太平地毯厂建于1993年,太平乡从木兰县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引进设备和技术,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年织地毯350平方米,实现产值9万元,收入9万元,获得利润2万元。2000年,有熟练工人90人,与木兰县合作生产迎宾牌美术胶地毯、挂毯、沙发垫、汽车专用毯等近百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