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建设 一、道路
1986年,德都县公路管理站管养4条线段,即:哈黑线(哈尔滨至黑河)、北五线(北安至五大连池)、德北线(德都到北兴镇)、德二线(德都至二龙山)。其中,北五线(北安至五大连池市)属于三级砂石路,由沿线乡政府管理,属于县级公路乡级管理。四条线路连接着德都与各市县的交通运输,成为德都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命脉。1988年,哈黑公路升级为国道黑大线(G202),龙镇站管养里程12公里。1992年,由于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原德二线路基承载重量已不能荷载现有车辆,特别是一些大型车辆的通行,造成路面坑辙起伏、路基塌陷,严重影响了德都县与外市县的经济联系和交通畅通。县交通局根据黑路2批字(1993年)18号文件,由县公路站对德二线路基承载能力较弱的路段进行了路面补强,工程技术标准按三级公路标准整修。工程地点:11K+000M-13K+650M,全长2650M,建设规模是路面宽7M,路基厚17CM,磨耗层面3CM,处理翻浆850M。1993年7月15日工程开工,批准概算40万元,工程实际造价37万元,同年10月20日竣工。德二线路面补强工程共出动人力530人次,56个机械台班,出动铲车2台。工程实际消耗:碎石灰水4580立方米(包括翻浆680立方米);粘土1100立方米;水泥900吨;碎砾石700立方米。1994年5月,德二线砂石路面补强工程被黑龙江省公路局评为“省优”工程。同年,根据县委《关于改革民工建勤养护和修建地方道路的办法》的要求,全县各乡政府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实施民工备料任务,全县共出动人工5240个(其中专业养护1352个)、民车3500台次、运土方1.8万立方米、砂石2万立方米。为增加运料效率,黑河市公路处给德都公路站批款购进了2辆东风解放车(价值9.5万元),支援了地方道路建设。公路站在公路养护中开展“升级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公路养护的技术等级。1996年6月30日,德都县与原五大连池市合并,成立新的五大连池市。合并后的五大连池市公路站养护里程增加了沾五路24.4公里和6.5公里的养护里程,总养护里程达147.3公里。1997年,除沾五公路、黑大公路和沾8线,其余部分划归龙镇农场管养。黑大龙镇支线为引龙河农场的场级道路,后改线经专业养护升级为县道,成为龙镇通往国道的一条重要出口,自1997年上升为C级组,1998年继续上升为B级组。北五、五二线原是在大车道的基础上改善修建成的县级公路。1998年5月,因雨水量较大,致使路基含水量增高。公路等级低,公路改造先天不足,五二线和北五线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翻浆。路面碎损严重,强度下降,同年因北五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交通全面关闭,五北和五二线的交通量急剧增加,平均日流量比历年增加80%台次,大型载重车辆较多,使两线出现重型翻浆8公里(35680立方米),中型翻浆0.55公里(1100立方米),翻浆总量达36780立方米/8.55千米,工料机械费合计34.8万元。人工895个工日,机械台班73个,砂石材料7870立方米。翻浆时具体处理情况:1.五北线(五大连池市一北兴镇),位置:OK+OOOM-21K+500M之间,翻浆路段合计32600/7.35(平方米公里),处理翻浆时采取开挖填碎石,打沙桩加厚路面等形式,共出动人工760个工日,机械台班64个,砂石材料6530立方米,共投资282720万元,历时7天半,五北线顺利通车;2.五二线(五大连池市——二龙山)位置:2K+300M-20K+500M之间,重型翻浆4180/1.2(平方米公里),处治时采取挖换土填大碎石,路面补强等方法,出动人工135个工日,机械台班9个,砂石料1340立方米,历时8天,五二线顺利通车。1999年10月,五大连池市公路站在黑龙江省公路养护评比中,由C级站上升为B级站。
2000年,五大连池市的公路网由1条国道、1条省道、6条县道和9条乡道连接而成。202国道经北安西侧向北五公路(省道)交岔,在五大连池市东部与北黑铁路平行延伸,北五公路已改造56.589公里二级白色路面。县道6条均为三四级:沾河至五大连池(32公里)、五大连池一二龙山(33.7公里)、五大连池市一北兴(32公里)、沾8线17公里、讷五线42.665公里、黑大公路龙镇支线1.432公里。9条乡道123.662公里构成五大连池市境内与境外联系的主要路网。国、省、县道都有专门的养护机构养护,养护水平比较高,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拨款和地方民工建勤。乡道由乡政府负责管养,属于季节性养护,养护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主要由当地民工建勤解决。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B级组地位的好成绩,使龙镇站成为黑河市公路养护的先进站。
五大连池市部分年度公路情况统计表
表12—1
单位:公里
五大连池市1986~2000年黑大线龙镇段年平均交通量统计表
表12—2
五大连池市2000年黑大线龙镇段分段技术等级表
表12—3
二、主要公路简介:
(一)北五公路(北五界—五农界)
北五公路于1997年5月正式开工,将旧的县级砂石路改造建设成省级二级白色路面。1999年9月底,北五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经过取直和重新设计,五大连池境内里程由52.1公里减少到45.2公里。北五公路成为五大连池市连接外县的一条主要交通命脉,直接推动了全市的农业、工业、旅游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为五大连池旅游区的经济发展和矿泉经济的开发注入了活力,使五大连池旅游区旅游人数比上年增加80%,也加快了矿泉水和矿泉系列产品的开发速度。
(二)黑大线
1987年,黑大公路龙镇段路面补强8公里,耗资24万元。1991年,路面补强4公里,耗资15万元。1995年,路面补强22公里,耗资330万元。1999年,公路大面积翻浆,处治费用30万元。
2000年,黑大公路龙镇段全长98公里,小兴安至凤凰山,以龙镇为界分为2个标段,小兴安至龙镇段地处小兴安西北麓低山丘陵区,地形变化较大,养护用料以风化混合砂为主。黑大线龙镇段前身为伪满时期的大车道,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按照标准的铺筑程序修筑,特别是近几年大型车、超重车的增多,使黑大公路龙镇段长期严重超负荷运转,公路破损严重,大面积翻浆时有发生。因此,龙镇站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处理翻浆和维修加固路基。
(三)沾五线(沾河—五农界)
沾五公路于1985年由黑河建筑队承建,1986年12月竣工通车。路线东部地处平原地带,平均海拔260米,沿线地质为亚粘土,西部地处火山群地区,地质构造为火山岩浆石,地貌为丘陵,路线全长32.836公里,投资900万元修建成一般三级砂石路,其中建成公路桥引龙河大桥1座,144延长米,投资24万元。1996年6月,撤县并市,原五大连池公路站改为药泉分站。
2000年,沾五公路全长32.836公里,涵洞26道,成为五大连池旅游区通向龙镇铁路、黑大公路的重要通道。龙镇站养护其中的8.5公里,12道涵洞,设养护道班1个,其余归五大连池市药泉分站管养。
(四)沾8线(沾河—81125部队)
沾8线公路原是北黑公路的一部分,1984年哈黑公路改线降为县级公路,1986年,沾8线全长24.886公里,有公路桥梁4座92.1延长米,其中危桥2座56.0米,涵洞5道。2000年,沾8线有公路桥梁2座,涵洞3道,龙镇公路管理站负责养护7公里。
(五)黑大公路龙镇专线
黑大龙镇支线原为引龙河农场的场级道路,1984年哈黑公路改线,这条路经专业养护升级为县道。1997年,黑大公路龙镇支线上升为C级组,1998年上升为B级组,至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B级组地位,成为黑河市公路养护的先进站。
2000年,黑大公路龙镇支线全长1.43公里,技术等级为一般三级路,泥结或泥配碎石路面,设有涵洞一道,是龙镇通往国道的一条重要出口。
(六)五北公路(五大连池——克山县北兴镇)
1986年以前,德都县境内路段有永久性桥梁10座,120延长米;涵洞5道。后经过整修、改建,增加了路基强度和宽度。1987年9月,德北公路县境内路段桥梁减少到9座,192.8延长米,涵洞由15道减少到5道,136.5延长米。1996年6月30日,德都撤县(德都县)并市(五大连池市),德北公路改为五北公路。
2000年,五北公路全长30.6公里,是联系五大连池市——克山县的一条主要公路,属于四级砂石路,西经五大连池市的建设、和平、太平三个乡镇至克山县北兴镇向南到达克山县城。
(七)五二公路(五大连池——二龙山)
五二公路原为德二公路(德都县——二龙山),全线设有永久性桥梁3座,42延长米,涵洞20道。1992年,随着德二线交通量剧增,德都县公路站投入资金37万元对沿线荷载能力较弱路段进行路面补强和整修。1996年,原五大连池市与原德都县合并,德二公路改为五二公路。
(八)沾五公路(沾河——五大连池镇)
沾五公路于1985年开工修建,1986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属于三级砂石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类型。2000年,沾五公路全长32.836公里,有永久性公路桥梁(引龙河大桥)一座144.0延长米,成为药泉旅游开发的主要通道。
(九)讷五公路(讷河市—五大连池市)
讷五公路原为双团(双泉、团结)公路。1986年前,双团公路全长39.85公里,全部砂石路面,晴雨通车,桥梁10座,89延长米,其中永久式桥梁9座,78延长米,涵洞55道。1987年,双团线段为讷德线(讷河——德都县),路况为四级砂石路,双泉乡和团结乡自行养护。
1996年,双团公路改为讷五公路。2000年,讷五线境内全长42.7公里,桥梁16座,涵洞65道。
三、桥梁
(一)讷谟尔大桥
讷谟尔大桥桥长202延长米,宽7米,高9.7米,全桥共6孔,孔径33.0米,载重15吨。讷谟尔大桥受1986年地震影响,1997年开始陆续发生人行道板脱落、桥头端柱倾斜、第五孔腹拱损坏脱落、四号桥墩冲刷等危害,于2000年由黑河市路桥公司维修。
(二)二道河桥
二道河桥位于黑大公路232K+382M处,原为木桥,1975年开始修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1979年建成通车。全长163米,共7个孔,孔径20米,载重15吨。1986年,二道河桥受地震的影响,从1998年陆续发现栏杆、人行道板脱落等现象,2000年,黑河市路桥公司将其与讷谟尔大桥同时维修,两桥共耗资50万元。
(三)引龙河大桥
引龙河大桥位于黑大公路211K+711M处,始建于1986年4月,桥长144米,桥面宽8.5米,共6个孔,孔径16.0米,桥梁高度5.9米,载重24吨。引龙河大桥由黑河路桥公司承建,工程费用24万元,1986年10月竣工,由小孤山道班管养。
五大连池市1986~1998年桥梁基本情况表
表12—4
五大连池市2000年五二线桥梁分布表
表12—5
五大连池市2000年五北线桥梁分布表
表12—6
表12—6(续1)
五大连池市2000年黑大线龙镇段桥梁情况表
表12—7
五大连池市2000年沾五线涵洞分布表
表12—8
五大连池市2000年五二线涵洞分布表
表12—9
五大连池市2000年五北线涵洞分布表
表12—10
五大连池市2000年县级公路涵洞详表
表12—11
讷五线
表12—11(续1)
五大连池市2000年黑大线龙镇段涵洞分布情况表
表12—12
表12—12(续1)
五大连池市2000年市级公路涵洞分布情况表
(沾五线、龙镇支线、沾八线)
表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