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国营商业

第三节 国营商业


  一、概况
  1986年,德都县有国营商业43个,批发网点8个,面积1618平方米;零售网点29个,面积13467平方米,车间9栋,面积3018平方米;仓库57栋,面积15363平方米;有汽车6辆。1988年,车间增加到13栋,汽车增加到9辆,职工总数1838人。1990年,德都县商业在认真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政策下,商业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由“经营责任制”,转向“经营承包、租赁责任制”,国营商业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形势下,竞争机制和内部的管理机制都有很多新的变化。同年,县国营商业有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糖酒公司、食品公司、蔬菜公司、饮食服务公司(局)、贸易商场、食品厂和豆制品厂9个股级单位。有县级三级国营批发站8处,国营零售商店30处,商办工业4处,全商业核算点54处(其中:集体13处),经营网点59处(其中:集体14处)。国营零售商店营业面积15377平方米,工厂车间13栋,面积3418平方米。仓库68栋,面积17903平方米。汽车11辆,小四轮拖拉机6台。共有职工1964人,固定资产735.9万元,流动资金30371千元,商品购进总额3491.0万元。商业企业年亏损123.6万元(其中盈利20户,盈利额20.4万元;亏损17户,亏损额144.0万元)。1992年,商品销售额3618.4万元,实现利润100.1万元,固定资产713.3万元。1994年,商品销售额532万元,亏损87万元,上缴税金11万元,固定资产602.1万元。1996年,商品销售额361.8万元,亏损48.6万元,上缴税金3.8万元,固定资产998.2万元。2000年,商品销售额11.9万元,亏损8.6万元,上缴税金1万元,固定资产910.4万元。
  
  德都县1986~1990年国营商业网点、仓库、营业面积、车辆表
  表14—4 
                          单位:平方米、辆



  德都县1990年国营商业网点、仓库、营业面积、车辆表
  表14—5
                          单位:平方米、辆



  德都县1986~1990国营商业网点情况表
  表14—6
                 单位:个



  德都县1990年国营商业网点情况表
  表14—7
                 单位:个



  表14—7(续1)



  德都县1986~1990年国营商业主要农副产品收购表
  表14—8



  德都县1986~1990年主要商品销售量表
  表14—9



  德都县1986~1990年主要商品销售量表
  表14—10



  德都县1986~1990年主要商品销售量表
  表14—11



  德都县1986~1990年国营商业经营主要情况表
  表14—12



  德都县1986~1990年商品零售牌价情况表
  表14—13
                  单位:元



  德都县1986~1990年商品零售牌价情况表
  表14—14
                  单位:元



  二、国营商业公司
  (一)百货公司
  1986年,德都县百货公司内设保卫、秘书、政工、业务、统计、财务等股,下辖德都、龙镇2处批发站,德都百货一、二店,龙镇百货一、二店,共6处商品销售网点。全公司共有职工565人,固定资产128.4万元,流动资金980万元,营业面积4274平方米,仓库面积6300平方米,机动运输车7台。商品年销售额2360.2万元,实现利润10.7万元,上缴税金37.7万元。1988年,县百货公司实行经营承包和租赁责任制,职工增加到591人,商品年销售额2639.4万元,实现利润20.8万元,上缴税金38.9万元。1989年,在国营混岗的大集体固定工人116人转为合同制工人,由原合同外用工改为计划内用工,原公司所有固定工全部签订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同年5月15日,百货一店停业翻建,12月25日竣工,共三层楼,面积2245平方米。7月1日,德都百货第二商店20节柜台被个人租赁。9月,因内部改革停止租赁。同年德都百货批发站下设第三百货商店。百货公司共有百货批发站、龙镇百货批发站、德都百货一、二店、龙镇百货一、二店和德都百货三店7处经营网点。全公司共有职工585人,商品销售额为2637.1万元。德都百货一店被黑龙江省商业厅和总工会财贸工委授予文明单位。德都百货批发站被黑龙江省商业厅评为“四好”标兵仓库。1990年,是百货公司第一轮承包的最后一年。同年9月25日,龙镇成立商业办事处,龙镇百货一、二店和龙镇百货批发站的人、财、物都划归龙镇商业办事处领导。12月5日,德都百货大楼升为股级单位,划归商业局直接领导。全公司共有职工579人。车间4栋,共400平方米;仓库30栋,共6750平方米;商店营业面积4420平方米;固定资产266.4万元;流动资金1564.3万元;年销售额2827.5万元。同年,德都百货一店被黑龙江省商业厅和总工会财贸工委授予文明单位,被黑龙江省商业厅和商业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授予优秀企业。德都百货批发站被黑龙江省商业厅授予“四好”仓库。1991年1月10日,县百货一店鞋帽组、大针织组、服装组、大百组、塘瓷组、化纤组、文化组、电器组实行开票收款。6月11日,龙镇二店翻建,12月1日开业,共二层楼,总面积1350平方米。1993年德都百货二店停业。1994年龙镇百货一店和德都百货批发站停业。同年8月26日,德都百货一店实行国有民营、出租柜台,一楼每节柜台每月出租费350元,二楼每节柜台每月出租270元,三楼每节柜台每月出租费200元,定编留守人员15人。8月,龙镇百货二店转制,职工103人中留守9人,其余下岗。1996年,全年缴纳税金0.4万元,实现利润-2.7万元,固定资产385.7万元。1998年,百货一店院内东侧盖起200平方米平房,平分5个室,对外分租。二店由内部部分职工承包,对外出租。1999年,百货二店以部分面积抵贷,剩余面积350平方米,因无人管理卖给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共58.7万元。用这笔款交原欠的社保费,使全体职工加入社会保险。全年商品销售额67.6万元,缴纳税金0.5万元,固定资产167.2万元。2000年,龙镇百货二店只留300平方米,其余面积还贷(归工商银行)。全年商品实现利润-0.1万元,固定资产167.2万元。
  (二)五金交电公司
  1986年,五金公司内设计财、业务、物价、政工、保卫、总务等6个股,德都、龙镇2个批发站,德都、龙镇、光明3个五金交电商店。共有职工180人,商品销售额534.8万元,固定资户45.3万元,流动资金280.3万元,上缴纳税金12.4万元。1988年,共有机动运输车4台,仓库面积2620平方米,经营五金、交通器材、化工、家电、电料等商品3200多种。1989年10月,德都五金商店内西100平方米被转租给县农业银行第三储蓄所。全公司共有职工178人,商品销售额745.3万元,亏损19.9万元,纳税28.9万元,上缴利息42.6万元。同年,德都县五金商店被黑龙江省商业厅和总工会财贸工委授予先进单位,被黑龙江省商业系统评为“四好”仓库。1990年,共有职工179人,下辖德都五金批发站、龙镇五金批发站、德都五金商店、龙镇五金商店、龙镇五金招待所(集体)和德都光明商店(集体)共6处经营网点。营业面积1267平方米,仓库8栋面积2710平方米,固定资产53.2万元,流动资金506.5万元,年销售额789.4万元,亏损18.5万元,上缴税金14.7万元。同年,德都县五金公司被黑龙江省商业厅和总工会财贸工委授予先进单位,被黑龙江省商业厅和商业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授予优秀企业。五金批发站被黑龙江省商业厅授予“四好”仓库。1994年,龙镇五金批发站停业。同年,德都县五金商店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商品销售额实现200万元。1996年,全公司商品销售额119.1万元,上缴税金1万元,实现利润-5.4万元,固定资产17.2万元。年末,五金商店因经营不景气停业。1997年,市五金公司翻建楼,回迁240平方米。1998年3月1日,市五金商店出让地域给畜牧局用以翻建,年末建成后,返还五金商店原有营业面积,使固定资产增值120多万元。商店内部进行了重组,实行承包柜台,内部实行国有民营和房屋出租。截止年末,全公司商品销售总额18.8万元,上缴税金1.1万元,实现利润-8.1万元,固定资产17.2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4.2万元,固定资产17.2万元。2000年,全公司实现利润-0.1万元,固定资产17.2万元。
  (三)糖酒公司
  1986年,德都县糖酒公司内设业务、计财、政工、专卖、总务5个股,下辖德都、龙镇2个糖酒批发站和德都副食品商店。共有职工218人,固定资产55.2万元,流动资金304.9万元,上缴税金2.5万元,营业面积2303平方米,仓库面积2890平方米。1988年,糖酒公司主要经营糖、酒、罐头、茶叶等1000多种商品,零售商店兼营糕点、调料、酱菜、水果等2000多种商品。全年商品销售额746万元,上缴税金4.6万元。1989年,为支援地方酒类工业,县糖酒公司实行多购地产白酒,多销地产白酒的购销方法,全年共销售当地散装白酒87吨,瓶装白酒580吨,销售额增加到950万元。同年,德都县糖酒批发站仓库被黑龙江省商业厅授予“四好”仓库。1990年3月12日,县酒类专卖管理局由糖酒公司划出,归商业局领导(不增机构,不增编制)。同年,商业局以德商政(1990)15号文件向德都县政府“关于撤并蔬菜公司和商品处理情况的报告”请示。5月11日,县蔬菜公司(有职工79人,其中蔬菜商店职工28人,退休职工16人,固定资产32万元,自有资金7万元)由糖酒公司兼并。原蔬菜公司改组成糖酒公司青山批发站,前进集体商店改组成立青山批发分站。同年年末,县糖酒公司共有职工269人,下辖德都批发站、龙镇批发站、龙镇食品厂、德都副食品综合商场、青山批发站、蔬菜综合商店和德都糖酒食杂店共9处经营网点。车间两栋、面积800平方米,仓库12栋、面积3880平方米。商店营业面积2050平方米,固定资产127.4万元,流动资金629.8万元,年销售额999.4万元,上缴税金18.4万元。县糖酒批发站仓库被黑龙江省商业厅授予“四好”仓库。1991年,县糖酒食杂店正式职工归粮食局,集体职工归商业局。1992年11月,龙镇糖酒公司停业。1996年,商品销售额50.5万元,上缴税金0.8万元,固定资产29.8万元。1997年,商品销售额40万元,上缴税金0.3万元,固定资产29.8万元。1998年,龙镇糖酒批发站无力还贷,全部资产划归龙镇工商银行。2000年,五大连池市糖酒公司只有固定资产23.9万元。
  (四)食品公司
  1986年,德都县食品公司内设计财、生产、收购、政工4个组。下辖肉类商店、青年肉类商店、肉类加工厂。设有青山、和平、龙镇、双泉、四平、太平、团结、建设、新发、兴隆等10个食品、生猪收购站。共有职工242人,营业面积350平方米,仓库面积360平方米,冷库540平方米。机动运输车3台,固定资产90.6万元,流动资金81.7万元。年商品收购额91.5万元,亏损34.8万元,上缴税金4.9万元。1988年,只收购生猪132头,为补助企业收入,利用冷库的有利条件,贮存速冻蔬菜30吨。1989年8月10日,成立德都县肉食品行业管理站,与食品公司合署办公,不增加入员编制。同年,收购额为22.1万元,年亏损额为43.6万元,支付银行贷款利息7万元。为个体商贩代加工生猪940头,收取加工费1.1万元,代扣税金2.6万元。1990年2月30日,黑龙江省食品公司以黑食计学6号文件下发了1990年生猪收购上调计划的通知,计划德都县收购生猪500头。商业局向县政府转发了“关于坚持生猪计划收购,稳定市场肉食供应的意见”,提出了对生猪经营“有管有放、管放结合”的方针(管是计划经济部分,实行合同定购,平价定量供应;放是指市场调节部分,实行议购议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年定购生猪3000头,实际收购1461头,外销280头。同年3月6日,成立了肉食行业管理站,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同年7月,黑龙江省商业厅以便字17号“关于认真做好商业系统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的有关规定。食品公司共有职工214人,固定资产105.5万元,流动资金157.9万元,年收购额68万元。共有经营网点5处(其中集体网点2处),营业面积350平方米,车间3栋550平方米,仓库3栋360平方米,亏损38.7万元,上缴税金2.2万元,支付银行利息10万元。县食品公司肉类商店为缓解困境,于同年4月,先后把22节柜台租赁给个人用于针织、服装、鞋帽日用小百货等商品销售。每节柜台月租金100~150元。同年,县肉食行业管理站被黑龙江省商业厅和总工会财贸工委授予全省商业系统先进单位。10月30日,经商业局党委决定将龙镇食品站30名职工从县食品公司分出。1992年7月30日,经商业局党委决定将肉类商店并入贸易商场。1995年,共有职工161人,营业外收入13.2万元。食品公司将冰棍厂和牧养场租赁给个人。1998,共有职工159人,营业外收入12.7万元,上缴税金0.2万元,亏损0.9万元。同年5月,食品公司又将冰棍厂租出,10月将屠宰厂出租。1999年9月28日,冰棍厂的厂房失火,已不能使用。2000年,共有职工20人,其余职工下岗。同年1月1日,食品公司将屠宰厂收回,变股份合作制形式为共同经营,国有股固定资产10万元。同年,市政府投资6万元对食品公司污水进行了处理。

  五大连池市食品公司1990~1999年企业经营情况表
  表14—15
                     单位:元



  表14—15(续1)



  五大连池市1990~1999生猪定点屠宰基本情况表
  表14—16
                     单位:元、头



  (五)副食品公司
  1986年,副食品公司共有职工218人,商业网点5处,商品销售额305万元,固定资产32万元,流动资金59.3万元,亏损7.5万元,上缴税金1.2万元。1987年,贸易商场从副食品公司划出,归商业局领导。1988年,共有职工125人,商品销售额111.1万元,固定资产16万元,流动资金64.7万元,亏损7.5万元,上缴税金1.7万元。1989年,由于主营蔬菜以市场调节为主,不允许经营粮食等物资,只能经营副食调料和家庭日常消耗用品,使副食品公司全年销售额下降,为108.2万元,亏损20万元。1990年3月,集体振兴商店从副食品公司中划出,归商业局集体股领导。5月11日,根据德政商字(1990)15号文件“关于撤并蔬菜商店和商品处理情况的报告”,副食品公司并入糖酒公司。并入前,副食品公司共有职工72人,固定资产32.8万元,流动资金110万元,销售额154.3万元,营业面积400平方米,仓库2栋860平方米,办公室225平方米,经营网点4处(其中:集体网点2处),亏损16万元,上缴税金3万元。
  (六)贸易商场
  1981年10月1日,德都县贸易商场成立,隶属于副食品公司。1987年,贸易商场从副食品公司分出,归商业局领导。1988年,共有职工110人(集体职工43人),固定资产19万元,流动资金86.4万元,销售额261.2万元。1989年,贸易商场经营的副食品品种繁多,糕点有30余种,调料品种达200多种。1990年,共有职工87人(其中,集体职工22人),固定资产21.9万元,流动资金92.2万元,商品销售额165.8万元。营业面积1100平方米,仓库面积200平方米,亏损8.1万元,上缴税金5.8万元。1991年,贸易商场内设的贸易商店由集体转为国营部组。1992年,商场内部职工实行自由组合,竞争上岗,有50名职工分别承包17个部组,其余110名职工自动离岗。全年收入17万元(含柜台租金)。1993~1996年,县财政局每年春节前拨款给贸易商场,到山东等地购进新鲜蔬菜,供全县人民春节所需。1997年,贸易商场将二楼抵债,面积为1100平方米。1999年7月,贸易商场拆除,由北京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开发,属于贸易商场的面积为1300平方米。
  (七)饮食服务局
1986年,德都县饮食服务公司共有职工270人,下设国营饭店6处,旅店4处、理发店2处、照相馆1处、浴池1处,共14个饮食服务网点。拥有固定资产106.8万元,流动资金23.6万元,营业总额75.4万元,盈利0.8万元,上缴税金2.7万元。1987年,国营商业由经营责任制转换为承包租赁责任制,饮食服务公司签定承包租赁合同15户(其中:集体租赁4户)。1988年1月1日起,国营饮食服务行业使用的平价粮油和面粉全部停止供应,改用市场采购议价粮油和面粉。1989年,共有职工228人,网点20处。1990年8月9日,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强饮食服务业管理,下发了(1990)51号“关于核定饮食服务管理局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的文件,在原服务公司的基础上缩编,定编13人。饮食服务管理局内设人秘股、财务股、业务股、行业管理股,均为副股级。共有职工234人,固定资产101万元,流动资金23.4万元,营业额69.1万元,营业面积6130平方米。有饭店10处(集体4处),旅店4处,照像馆3处(集体1处),浴池1处,理发店2处,共有网点20处(其中:集体网点5处),仓库4栋,面积1440平方米,上缴税金3.4万元。1992年,国营照像馆地址被占用,改建商品楼。1993年,东方红旅社被占用,改建建设银行。1996年,饮食服务管理局隶属市贸易局。1997年,工农兵饭店转制经营,改为中心商城。1998年,回民饭店翻建。2000年末,五大连池市饮食服务局共有职工262人,网点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