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

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


  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位于金鸡之冠、天鹅之首,大兴安岭山脉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与俄罗斯的赤塔、阿穆尔两州隔江相望。东经121°07'至124°20',北纬52°10'至53°30'。纬度居全国最高,素称神州“北极”。境域面积18233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为白卡鲁山主峰,海拔1397米。最大河流额木尔河,全长469公里。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较大。无霜期短,降水一般在400至600毫米。辖4镇、1乡、9个社区、7个村民委员会。居住汉、满、蒙、朝鲜、回、锡伯、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土、苗、畲等14个民族。境内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已开发利用的有黄金、煤、石灰石、大理石等数种。野生植物800余种,野生动物分属7大类。有林地面积594311公顷。神秘的北极光、白夜、老沟古人类文化遗存、北极村、乌苏里北极点、胭脂沟、李金镛祠堂、北陲哨兵纪念碑、“5·6”特大森林火灾现场及纪念馆等,闻名于省内外。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漠河口岸和洛古河国界临时过货通道。漠河县历史悠久,境内发现的老沟和洛古河两处古人类活动遗迹,距今1~3万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先后有东胡、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北方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著名的雅克萨战役在这里打响。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设立漠河总卡衙门。1914年(民国三年)7月1日,改为漠河设治局。1917年(民国六年)1月26日,设漠河县。1947年3月,并入呼玛县。1956年建立漠河林管区,1960年撤销。1970年8月5日,成立古莲区。1981年5月14日,成立漠河县,将漠河、兴安两个公社和古莲、图强、阿木尔3个县级行政区及富克山待开发区划归漠河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998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0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9元,职工自营经济实现产值6786万元,活立木蓄积量由1997年的每公顷5212.2万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6101.1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594311公顷。林业产业发展到9大类100多个品种。投资1340万元,改建旅游基础设施,形成餐饮、娱乐、购物、游览一条龙服务体系。特色种养殖业、个体私营经济、外经贸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多种资源综合开发、非林木产业比重上升,对经济增长份额逐年加大。2002年全省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和2003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这座“北极旅游名城”召开。西林吉林业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漠河县被评为全省文明镇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