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区(林业局) 呼中区(呼中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东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2°39'至124°20',北纬51°14'40″至52°25'。东与新林区(林业局)相连,南以伊勒呼里山为分水岭与松岭区(林业局)、内蒙古自然区的阿里河、甘河两个林业局相邻,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龙山、满归两个林业局接壤,北与塔河县(林业局)毗邻,总面积为7700.31平方公里。地形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地貌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812米,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高山30余座,南部的大白山是伊勒呼里山的主峰,海拔高1528.7米。呼玛河全长542公里,发源于境内西南部,经其腹部流向东北,经塔河、呼玛两县汇入黑龙江。其它较大河流20余条,均属季节性河流,冰冻时间长,夏季河水湍急,含沙量少。受地形影响,多数自西向东,从南向北汇入呼玛河。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年生长期100天左右,地面极端最低温度-50.6℃,最高温度37.5℃。呼中区(局)1964年筹建,至1979年,建成林场21个,年产量48.8万立方米。“六五”期间,实施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定任务、定人员、定设备、定消耗、定质量、包成本的“五定一包”改革。“七五”期间,大上多种经营、地方工业、营林生产,1991年,呼中区率先推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林价制度,取得成功后在大兴安岭地区全面推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秀企业。1993年,实行全员风险抵押、利润超缴分成承包责任制。“八五”期间,人工更新造林39330公顷,天然幼壮林抚育40750公顷,进一步完善“机构、人员、资金、设备”固定方案。1998年7月,“天保工程”启动后,呼中区(局)被确定为首批全部转型企业。至2000年,实现职工自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小企业改制和林场改革成效显著。2000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1037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698万元,综合指标考核名列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之首。200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0726万元。连续多年获省级文明城镇建设标兵、文明林场建设先进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