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邮电

第三节 邮电


  一、邮路与邮政设备
  克东县解放前,农村不通邮路,邮局只承担县城内的信件与报刊投递。解放后至1949年邮路通往8个区政府所在地,总长度为110公里,三区(润津)、四区(千丰)、五区(昌盛)八区(宝泉)由县局邮递员步班投递,其余各区、村政府自设邮递员取发信件。
  1952年邮路长度延伸到400公里,其中自行车邮路40公里,县局有5辆自行车投递信件。
  1956年邮路总长度延伸到1056公里,其中自行车邮路增加到735公里,各乡政府设亦工亦农邮递员,供销社设信箱、邮票代销处,信件报刊物送到各村和较大的自然屯。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亦工亦农邮递员转为国家邮递员,1960年邮路总长度达1270公里,其中自行车邮路1208公里,县局有5台自行车投递信件。
  1963年至1965年的3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调整了迂回曲折路线,邮路总长度减少到1165公里,全部实现了自行车邮路。县局有21台自行车往返投递邮件。
  1973年邮路延伸到1479公里,其中汽车邮路133公里。县局有邮政汽车1台,自行车43辆,实现了汽车、自行车载驮邮件进行传递。
  1985年邮路总长1599公里,其中汽车邮路125公里,自行车邮路1470公里,县局有邮政汽车1辆,摩托车1台,自行车46台。
  (一)邮政交换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全县包裹、函件、汇票、机票等邮政交换量不断增加。详见下表:

  克东县几个时期邮政交换量比较表



  (二)报刊发行
  建国以来,全县报纸、杂志的发行量不断扩大。1983年全县订销各种报纸,期发行量为17297份,比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总合还多。订各种杂志26921份,比1949年至1952年总合增加10倍。详见下表:

  克东县几个时期报纸杂志发行情况



  二、电信
  (一)电报伪满康德5年(1938年)设立满洲电报、电话株式会社取报所,开始办理电报业务。解放后的1949年,县邮局有电报机1部,音响机1部。1962年电报机增加到4部,其中振荡器人工电报机1部。1975年有两部电报电传打字机,实现了电报电传化。
  (二)电话
  民国16年(1927年)6月1日,由克山架设通往二克山镇(今克东镇)的1条电话线路,9月1日竣工通话。当时长途电话只通往克山。伪满时期,除克东县公署等主要行政机关设有电话外,县城内还有专用警备电话,通往各警察署、分驻所和派出所。农村电话通往各村公所,长途电话通往克山、北安、龙镇等地。
  解放后,电话业务迅速发展。1949年安装县城内电话交换机两部60门,用户电话3台。1952年,增加到76台,使大部分机关和企事业都有了电话。1957年,县城内电话交换机增加到3部210门,电话机增加到180台,线路总长度达96对公里。1978年增设600门全套自动号设备,实现了县城内电话自动化。到1985年县城内共有用户电话机534台。
  农村电话,1949年时只有8个区政府通电话。1953至1957年增设农村电话交换点3处,交换机4部80门,电话机28台,杆路长140公里,线路214对公里,不仅各区政府都通了电话,而且各区的部分下属单位也安装了电话。1958年各公社和农林牧场设交换点13处,交换机18部,安装电话305台,从公社到各大队全通了电话。1975年农村杆路增加到1153公里,增设单路电话载波终端机12端,实现了电话线路载波化。1985年农村电话机增加到433台。
  直达长途电话,解放后的1949年,只通往克山、北安等地,1957年长途电话路线增到5条,1985年增到10条,开通了齐齐哈尔市、哈尔滨等地的直达电话。
  三、邮电机构
  民国14年(1925年)以前,克东j邮务由商家杨占一杂货铺代办。从民国15年至伪满期间,克东县城设三等邮局1处。解放舌的1945年底成立了克东县邮电局,并在宝泉区设立邮电所1处。1949至1956年,先后在千丰、团结、玉岗、润津、金城、名山等各区设立了邮电所。1960丰舌在金南、东升、爱国、新农等公社和建业农场设立;了邮电所。1970普遍改为邮电支局,1985年除县局外,在各乡(场)设有12个支局,县乡共有邮电职工235人。
  附:克东县电信发展情况表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