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人民武装

第三节 人民武装


  一、县大队
  1945年11月21日,人民政权成立之后,对维持会操纵的保安大队进行了改编,重新组建了在民主政府领导下的地方人民武装县保安大队(后改克东县大队)。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为部队提供兵员。县大队成立后在短期内,由3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成立了大队部,刘鹏任大队长。下设3个中队和若干小队,各区成立了武装中队。1946年4月份,县大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克东警卫团。团长刘鹏,副团长杨春和,政委黄茂。1947年11月又将警卫团改为克东县大队。1948年8月全县土地改革胜利完成,鉴于民主政权日益巩固,社会治安状况基本好转,撤销了县大队和区中队。
  二、人民武装部
  1948年10月,县政府成立了武装科。科长商云,办事人员5人,各区设武装助理(均为地方干部),专门从事地方武装建没。1950年后,县武装科改为县人民武装部,由现役军人组成,它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的地:方军事机关,又是县委的武装工作部门,受上级军事机关和县委的双重领导。武装部内设政工、动员和民兵3个科。部长彭远长,政治委员由县委书记陈为一兼任。并在城乡8个区建立了人民武装部,由现役军人担任武装干部。1954年,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县兵役局,隶属关系不变,局下设征集、动员和民兵3个科,局长彭远长,政委郭宝玉,县委书记兼第一政委。各区武装部人员集中县兵役局工作。1958年撤销县兵役局,复为县人民武装部,仍设动员、征集和民兵训练3个科,部长冯忠智、政委郭宝玉,各人民公社恢复了人民武装部,配备了由地方干部担任的专职武装干部。此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无大变化。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武装部成立了“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办公室,1967年3月23日造反组织联合夺权,武装部政委、部长参加了“三结合”的县革命委员会,并派员参加了县革委生产指挥部、政治部“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同时,还对县公安局、银行、工业科、粮食科、一中等单位派出军代表实行军管,军训,并将县体委、电信系统(后建电信局)、气象站划归县人民武装部领导,派员任职。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的惯例自行取消。县武装部的主要任务由民兵工作转为“三支两军”。
  1969年,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之后,地方各级党组织相继恢复,1972年6月重新恢复克东县委,武装部长吕继武兼任县委副书记。1973年,县武装部参加“三支两军”人员全部撤回,并将县体委、电信局、气象站移交给县革命委员会领导。1975年以后重新恢复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政委的职责。

  克东县武装部负责人变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