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抗联活动

第三节 抗联活动


  1938年前后,抗联一师师长陈绍斌(化名石新1940年后叛变)、一师三团团长冷绍生、十二团团长耿殿君、政治部主任王钧、三军八团团长姜福荣、政治部主任赵敬夫、九支队队长卞凤祥(又名卞靖环)等,经常活动在克东境内,依靠群众,坚持游击战争,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一、夜袭忠良村公所
  忠良村公所位于朱家岗(现昌盛乡宏光村),东部靠山,南部靠河,北边有一个稀稀拉拉的小屯,地域偏僻。这个村公所是日伪为了强化统治于1937年(康德4年)建立起来的。村公所有一名村长石克全,11名伪职员,5名警察,12个自卫团兵。这些家伙平日骑在人民头上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1938年7月12日晚,夜深人静。抗联一师三团团长冷绍生率领抗联战士20多人,化妆成警察,从四面包围了村公所,向院内射击,顿时枪声大作。正在甜睡中的伪警察、自卫团兵吓得乱成一团,这时冷团长向他们喊话说:“我们是抗日联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缴枪不杀,你们赶快投降吧”。可是少数分子企图负隅顽抗,继续往外打枪,这时我抗联战士从侧面进入院内,前后夹击,并且把房子给点着了。这些家伙一看不好,赶忙把枪收集一起,从窗户扔出来,全部投降了。抗联战士把这些家伙集合在一起,冷团长对他们进行了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并严厉警告他们不许再欺压百姓,否则决不宽容。然后,带着缴获的6支枪和弹药以及其他一些胜利品迅速撤走。第二天,伪县署得知消息后,由3个日本人带领警察、自卫团坐汽车前来围剿,抗联队伍早已无影无踪了。
  后来,陈绍斌师长率领部队又一次包围了这个村公所,缴获了一些钱和衣物等。抗联声威大振,老百姓拍手称快,伪警察,自卫团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二、穷棒子岗皇围
  1939年(伪康德6年)夏季,抗联六军一师三团团长冷绍生、连长慕景祥率领小分队20余人,转战克东境内,准备攻打克东县城,给日伪统治者以更大的打击。一天,他们行军到穷棒子岗(现润津乡忠信村)附近的下坡刘屯,在刘玉胜家吃饭,走后有人密报栾家沟警察署。警察署一面派人追捕,一面报告了县警务科。县警务科长薛维伦(外号薛大肚子)、讨伐队长董连科率领200多名讨伐队员火速赶到,逐地块进行搜查,结果在一片高梁地边发现了许多人的足迹,他们断定抗联队伍就藏在这里。讨伐队立即包围了这块地,猛烈开枪射出。我抗联队伍早有准备,他们进地后已挖好了战斗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当即予以有力还击。战斗从下午两点一直打到天黑。抗联队伍乘敌人疲劳慌乱之机,集中全力,闻出重围。在战斗中打死敌人1名,打伤1名,抗联只轻伤1人。第二天,薛维伦带着讨伐E、继续搜捕,拜泉县自卫团长王维奇带着七、八十人奉令前来增援,两下会合以后,又顺着抗联突围方向,拉大网式地继续紧追不放。当下午两点多钟追到吕二爷店西南山高梁地时,再次发现有进地的脚印,便团团围住,猛烈开火。战斗持续到下半夜两点多钟,抗联队伍乘敌不备,突出重围,赶到姜玉洪小东窝堡吃了饭便撤走了。
  抗联队伍20余人,在不到三天内两次巧妙地突出敌人重围,以少胜多,使气焰嚣张的薛大肚子气急败坏,狼狈而归。
  三、声东击西巧战顽敌
  1941年(伪康德8年)8月,抗联九支队横越哈北铁路线,准备攻打拜泉县城,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当走到孝悌村(原归拜泉管辖)贞字头排头井一带时,得到当地群众宋万福、王光庆等人热情支援,支队长卞凤祥当即委任王光庆为抗日救国会长,并嘱托王在部队撤走时佯装不详,即报告警察分所,免遭迫害。
  日军得知,立即调动拜泉县警务科和千丰警察署出动大批讨伐队和自卫团,在日寇一村和警察署长梁国治带领下奔赴孝悌村。正在这时,他们叉接到抗日游击队在勤俭村(曹家岗)出现的情报,于是又带领讨伐队奔向勤俭村,一连经过几天,毫无所获。
  北安省警务厅还派来了守备队协助搜捕。抗日游击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与讨伐队展开了巧妙的周旋,时而出现,时而隐蔽,声东击西,搞得敌人蒙头转向,疲惫不堪。当我游击队得知北安守备队的3名日军到勤俭村警察分所执行任务时,遂悄悄跟踪下来。
  当日军到勤俭分所正准备吃晚饭时游击队员出其不备地突然闯进屋星,吓得日军目瞪口呆,无处可藏,被游击队全部击毙,并缴获长短枪10余支。事后,敌人大为震惊,北安省警务厅长大烟苏一和警防科长,亲自赶到现场,对其下属严加痛斥,并撤了一村的讨伐队长职务,由间浦菊次接替。派日军山家全志坐镇指挥,增派千名讨伐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搜捕。他们下令每户出1名壮丁,组成棒子队,把讨伐队、棒子队混合列成长队,逐地块进行控大网,一连折腾了十来天,连游击队的影子也没看见,只好收兵。就这样前后历时一个月,出动几百名军警,后来增加到上千名讨伐队的大搜捕,以毫无所得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