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人口构成

第八篇 社会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构成


  本县统计部门统计,1985年全县总户数为60724户,总人口为26543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0417人),每户平均4.36人,与1964年平均每户4.53人相比,家庭人口组合有所减少。
  性别:男137695人,女12774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88%和48.12%。
  年龄:7岁以下的32193人;8岁至15岁的50038人;16岁至26岁的62700人;27,岁至50岁的86534人;51岁至79岁的33205人;80岁至99岁的767人。
  民族:有汉、满、蒙古、回、朝鲜等11个民族。汉族为261823人,占总人口的98.64%。其他民族3614人,占总人口的1.36%。
  满族,清初以满洲为部族的总称,古称肃慎族、女真族。境内计有满族2407人,分布在全县城乡各地,其中多数居住在宝泉镇、金城乡和千丰乡,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现在的衣着饮食、风俗习惯等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朝鲜族,有580人,主要分布在名山乡、克东镇和建业农场其中名山乡的春光村是朝鲜族的聚居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居住克东镇的多数是干部、工人及其家属。朝鲜族富勤劳,讲礼貌,善歌舞,喜食狗肉和酸辣,多数人会饮酒。
  回族,也称回民,祖籍西域。境内有回族347人。多数是扶外地移居而来。他们分布在克东镇、宝泉镇和昌盛、新农、名山、玉岗、双庆等乡。克东、宝泉两镇的多系饮食服务行业的职工及其家属,在农村的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一般不与他族通婚,丧葬不用棺材,称为土葬。每年按民族习惯欢度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大尔代节、古尔邦节和圣祭节。
  蒙古族,古称鞑靼族,境内有蒙古族264人。基本都是从内蒙古移居而来,分布在克东镇和金城、千丰、玉岗、新农等乡,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其中除部分属于全家为蒙古族外,还有一部分与汉族通婚后,蒙、汉两族共为一家。现在他们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已与汉族人无明显差别。
  此外,还有鄂温克族5人,达斡尔族3人,锡伯、苗、鄂伦春族各1人。外国人入中国籍的5人。
  文化程度:大学383人(含肄业与在校40人),高中16280人,初中44605人,小学97209人,文盲和半文盲(指12岁以上粗通文字或不识字者)61055人,占总人口的23%。
  职业:在业人口为94050人,占总人口的35.43%。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70025人,从事矿业及木材采运业的1250人,从事电力、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280人,从事制造业的7492人,从事建筑业的623人,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1280人,从事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的5201人,从事住宅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的495人,从事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的1414人,从事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3440人,从事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的51人,从事金融、保险业的305人,在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工作的2190人,其他行业的4人。
  婚姻状况:全县15岁至49岁的育龄妇女为65901人,比1964年增长9.16%。在已婚的111126人中,丧偶的有11218人,其中男性6373人,女性4845人,离婚的有891人,离婚率0.8%。全县有未婚人口41724人,占人口总数的15.72%。

  克东县各民族住地分布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