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已故各界知名人士

第九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略

第一节 已故各界知名人士



  车福禄
  号修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文盲。青年时代在庆安、海伦务农,有些积蓄。
  民国3年(1914年)迁居克东后,置买土地一方(合45垧)、13匹马、2台车,成为殷实富户。后因马匹全部被盗,变卖部分家产开磨坊、粉坊。车颇能办事,常受托于人,又兼与常公馆(常荫槐设在克东的公馆)管事的有交,成为地面上的一个人物。民国年间曾任井长、社仓副仓长、农会会长等职,伪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年)弃职回家养老。康德4年(1937年)去世,时年65岁。
  车福禄曾为克东建县奔走呼号,民国18年(1929年)1月,首次成立克东设治局,时人欣喜异常,商贾争来投资,出现一派生机。但是,同年2月又将设治局迁至德都,改称德都设治局。这一变动,使克东地方致力于建县人士不胜嗟叹,几经聚议,不甘此变,推选车福禄等人为代表,两次赴省晋见省长万福麟,陈词恳请,长跪不起,终于争得了省的同意并报请中央批准,于民国18年12月再次设立克东设治局。车等为建县所作出的努力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许和后人的传颂。

  王光庆
  1906年生,拜泉县孝悌村东兴屯(今爱国乡东兴村,解放后划归克东)人。伪满洲国初期自有土地140垧,康德6年(1939年)被日寇以665元伪钞收归开拓团。王即以此款在本屯开了一个小杂货铺,经营布匹、鞋帽等生活日用品,并自做各色糕点出售,买卖颇兴隆,成为东荒一带远近皆知的王小铺。
  王光庆虽家为富户,但对日伪统治十分不满,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曾冒着生命危险支援抗日联军。伪满洲国康德8年(1941年)农历6月,抗联三军九支队队长卞凤祥(又名卞靖环)带领40多人活动在孝悌村王家油坊(距东兴屯2里多地)时,经积极支援抗联的农民宋万福介绍,结识了王光庆,并亲自到王光庆家走访,了解到王光庆富有正义感,对抗联怀有同情和支持之意。当即让王光庆动员群众为支队筹措一部分钱款,解决部队给养困难。王光庆慷慨解囊,从自家中拿出700余元钱和部分鞋帽衣物。(约折合伪币2500元)予以支援,并到拜泉镇为卞队长刻手戳、修怀表、买枪爪,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抗日爱国热忱。为此,卞队长委任王光庆为当地救国会会长,并交代了工作任务和方法。正当王光庆秘密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时,由于九支队警卫员朱福臣变节投敌,出卖了王光庆,于当年8月4日王被日寇逮捕。拜泉县伪警察署对王光庆进行审讯,他拒不承认。于是敌人推出叛徒朱福臣当面对质,王被迫承认,被判处无期徒刑。王光庆不服,雇请律师上诉,被驳回。将他关押在哈尔滨上号监狱达4年之久,直至1945年祖国光复才得救回家。1956年克东县人民委员会表彰了他的抗日爱国行动,并根据本人意见对其生活做了妥善安排。王光庆于1978年病逝,终年72岁。

  刘春喜
  本籍人,家住玉岗村头井子屯(今玉岗乡新兴村)。191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十多岁就成为家中唯一劳力,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到十七、八岁就给地主扛活,尝尽了人间的苦难。
  伪满洲国康德4年(1937年),抗联六军一师三团在团长冷绍生的带领下,经常活动在克东东南部山边子一带,对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打击日冠和敌伪的反动武装,为民除害。这些事给刘春喜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激发了他的抗日救国思想。伪满洲国康德6年(1939年)初,抗联又来此地,刘春喜便毅然参加了抗联,当天晚上就随着队伍出发了。等他母亲知道后,便去追赶游击队叫儿子回来,冷团长也答应了,可是刘春喜说啥也不肯。于是他母亲只好搬到花园屯(今双庆乡蚕场)娘家居祝第二年(1940年)夏季,刘春喜挂念老母,从游击队回花园屯,不料被该屯的流氓廉玉明、廉玉成发现。当刘春喜到家后,其舅母就把廉玉成企图霸占她的经过讲给了他。
  刘春喜听后觉得情况不妙,没在家呆。可是,廉家兄弟已对他进行监视,刘春喜前脚刚走,二廉手持大棒和绳子就随后紧追,到了离屯子2里多地的西沟子,就把刘春喜抓住绑回屯子。由于廉家兄弟是有名的坏蛋,群众敢怒不敢言,二廉把刘春喜扭送到伪花园警察所,后又前后转送栾家沟伪警察分署、伪克东县警务科、伪北安省警务厅,最后被关在哈尔滨监狱,惨遭日寇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孙河
  绰号孙二乐子,本籍人。1918年生于四撮房(今第一良种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生活很苦。成年后,在抗联的影响下,爱国主义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对日伪统治极为愤慨。1937年7月,在四摄房参加抗联,在六军一师三团冷绍生部下当战士。由于抗联经常活动在山里,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加之日伪军经常扫荡,部队经常处于运动状态,由于他有大骨节病身体不适应,行军作战都有困难,经冷团长说服动员于同年9月退伍还乡。
  孙河还乡后,在克东镇一家姓龚的木匠铺当炊事员。一天,地主刘永和(在镇内开店)来买棺材,看见了孙河,因孙河在抗联时曾逮捕过刘永和的哥哥刘永才,对他怀恨在心,就向伪克东县警察署告了密,孙河当即被捕,于同年10月,枪杀在克东镇西门外。牺牲时年仅21岁。

  王铸
  本籍人,1929年2月4日生于城东靠山屯(今名山乡连山村)。少年时期刻苦读书,1945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工作员,县公安局治安行政股股长,区委书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县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一直从事党务工作,历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黑龙江省转业干部学校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东北局农村工作部干事,中央农村工作部干事,中央监察委员会农村监察处监察员,中央组织部干部审查局副处长,局级调研员、副局长。
  王铸同志在40年来的革命斗争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办事公道,刚直不阿,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勇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忠诚于党的事业,一切服从革命的需要。他在1985年参加中央派赴青海工作期间,身患重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于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6岁。

  刘承祥
  本籍人,1927年3月14日生于二克山镇(今克东镇),1945年11月参加革命,1946年9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至1949年8月,先后任县土改工作组组长、克东县玉岗区区长、克东县公安局治安股股长等职。1949年8月至1955年5月,先后任克东县公安局副局长、讷河县公安局局长。1955年5月至1985年5月,先后任嫩江地区公安处副处长兼武警大队党委书记、嫩江地区公安局副局长、齐齐哈尔市委肃反办公室副主任、嫩江地区老莱“五·七”干校指导员、嫩江地区人民保卫部副主任、嫩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院长、顾问、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顾问等职。1985年5月20日,因患心脏病逝世,享年58岁。
  刘承祥同志参加革命后即投入伟大的土地改革斗争,在阶级斗争第一线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I解放战争期间,他一直战斗在公安保卫战线,“清匪”、“反霸”、“肃清残余敌人”,在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建国后,他一直战斗在“镇反”、“肃反”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秉公执法,坚持原则,为人公正,作风严谨,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联系群众,团结同志,为完成公安、司法战线上的各项工作任务作出了很大贡献。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旗帜鲜明地按“四项基本原则”办事,在恢复组建法院,复查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都做出了贡献。

  全国有
  原名全国荣,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因家境贫苦,自幼给地主放猪。由于生活所迫,家庭几次搬迁,从1930年至1945年先后在依安、明水、肇东、拜泉等地给地主扛活。1946年迁克东县四区助国村。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分得了房子和土地,翻身做了主人。1947年7月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驻防克东、哈尔滨、沈阳、汉口等地。1950年2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因病复员,回克东县四区助国村(今日千丰乡兴国村)种地,并当选为党支部委员。1951年9月至1965年5月,先后任克东县四区民政助理、副区长、克东县制油厂厂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60年12月29日病逝,终年40岁。
  全国有同志生前多次受到部队和各级政府的嘉奖。1949年在沈阳军区警卫营当战士期间,立功一次,并当选为模范战士;1950年在家乡生产劳动中当选为劳动模范,出席县和省的劳模大会;1952年在区上任民政助理时当选为模范干部,1954年担任制油厂领导工作以后,与职工同甘共苦,把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调动了全厂人员的积极性,大家齐心协力搞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研制成功大豆扒皮机、滚筒式炒豆机、炒饼机、削饼边机,并把人力搬杠改为索引机搬杠。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使大豆出油率跃居全省首位,省地有关部门在克东县制油厂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1959年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为克东县工人群众树立了榜样。

  张永福
  吉林省农安县人,1904年5月生。1917年迁居克东县孝悌村双龙屯(今昌盛乡翻身村),一直给地主扛活,受尽了剥削和压迫。解放后,孝悌村双龙屯改为孝悌区翻身村,张永福任村农会主席,积极发动群众参加土改斗争,在斗争中提高了阶级觉悟,194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1949年春,他组织几户贫农建立了互助组,成为全县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带头人。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他既参加生产又领导生产,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曾三次出席黑龙江省劳模大会。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他关心群众,对待群众一视同仁。1956年建小乡时,任团结乡党委书记。1958年建立公社后,又回翻身大队任党支部书记,潜心工作,不计名誉地位。1972年病故,终年68岁。

  房兆忠
  山东省长青县人,1912年生。自幼家境贫苦,15岁随父逃荒来到克东县玉岗乡公司屯(今前进村)。1945年以前一直给地主扛活,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苦难。解放后,经过土改运动提高了阶级觉悟,于194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1949年春天,他组织3户贫农建立了互助组,带领群众走互助合作道路,被群众誉为“打头的”。1950年他光荣地出席黑龙江省劳模会,为特等劳动模范,房兆忠小组被评为特级劳模小组。1951年中央农业部为表彰他在互助合作中的功绩对他进行了嘉奖。以后又多次出席各级劳模会。
  房兆忠自1948年以来,一直担任前进大队的党支部书记。1954年县一届人大当选为政府委员;1958年县三届人大当选为人民委员会委员;1980年县八届人大当选为常委。1972年、1976年、1979年接连三次党代会当选为县委委员。1972至1975年当选为嫩江地委委员。房兆忠同志艰苦朴素,勤劳奋斗的实干家精神受到了全县党员和群众的赞佩。
  1982年冬房兆忠患脑血栓,长期医治无效,于1984年9月16日去世,终年73岁。

  张会东
  别名张风山,吉林省怀德县大榆树屯人,1910年8月生。1926年先后拜老中医孙子文、牛子斌为师,在学医中熟读《四百味》、《本草纲目》、《濒湖脉学》等书。出徒后又继续攻读了《内经》、《金匮要略》、《温病意辨》、《伤寒论》等名著,学到了一手好医术。1935年以后,在梨树县、克东县农村行医。1937年在克东定居。1955年参加革命,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工作,任科主任,副院长等职。1955年7月出席黑龙江省首届中医代表会议、黑龙江省卫生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并被选为黑龙江省卫生工作者协会理事。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1976年11月2日病逝,终年67岁。
  张会东行医40年,以中医整骨驰名全县。他亲手培养了4名徒弟,毫无保留地传授医术。在中医院工作时,主动献出“接骨丹”和“青龙丹”等秘方。他为人温和厚道,平易近人,对患者不分高下,一视同仁,有求必应。晚年虽然重病在身,依然坚持诊治工作。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博得全县医护人员的尊敬和广大群众的信赖。

  李开元
  黑龙江省海伦县人,1916年生。1930年在克山县义衡德药辅拜李景星为师,5年出徒。1936年获伪满洲国卫生部的中医师证书,先后在克山镇、克东县金城区、克东镇等地行医。1956年参加革命,在县中医院工作,198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曾当选为县政协一、二届常务委员。1984年4月7日因患肝癌去世,终年68岁。
  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医药典籍。通晓中医治疗各科医术,而且为人诚挚,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名,晚年注重总结临床经验,写出《伤寒六经辨证》、《论小儿肺炎》、《浅谈崩症》、《中医治疗“血痨”粗浅体会》等医学论文,并在地、县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交流。
  他一生从医,经验丰富,悉心带徒,在县中医院工作期间,先后培养出三批徒弟。还为西医学习中医班、赤脚医生班讲课,深受学员欢迎,为我县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胡景春
  字融溥,吉林省榆树县人,1899年生。1917年随父迁居克东。1921年6月毕业于黑龙江省甲级土木工业学校,同年8月在克山县初高两级小学校任教。1923年回克东承继父业于养正私塾教书。1942年至1943年分别在克东县永林村、志钧村小学任教。1944年在县城内文光国民优级学校任教。解放后,于1946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47年至1949年在中兴小学、第一完全小学历任教员、教导主任、校长。1950年6月任县文教科长。1952年任黑龙江省克东初级中学校教导主任。1956年再度任文教科长。1958年任县办克东大学校长。1960年2月任县文教局副局长。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县人大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62年9月14日病逝,终年63岁。
  胡景春同志是克东县著名民主人士。他从教40余年,不计名利,严谨治学,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擅长地理专业,他在教学工作中精心绘制彩色地图,注重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学生普遍的敬重。他的学生遍于县内外各界,可谓桃李满天一F。
  胡景春同志为人秉正无私,不畏权势。伪满洲国时期,县公署曾多次派人相邀,他宁作教师,不充伪吏。祖国光复后,国民党县党部也曾派员鼓吹他加入国民党,他婉言谢绝。克东解放后,他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一心跟着共产党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一生忠厚清廉,克己奉公,1957年他患气管炎、肺心病仍坚持工作;1958年他赴京看病,为节省国家开支,路费药费完全自理,1960年病情加重,领导决定他休息治疗,可他每月还要上几次班,同志们给他带买些紧缺物品,总是令家人退回,不要特殊照顾。临终前县领导到家探望,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感动地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总想为党多做些工作。党给我的荣誉很高,我感谢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