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
1934年
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
1月12日 伪县公署日本参事官代理川田佐一郎到任。
1月19日 伪县长金国桢正式接任。伪虎林县公署,按丁等县设一科(总务)三局(内务局、财政局、警务局)。下划7个区,165村。
1月28日 高玉山从独木河率东北国民救国军第一旅、第二旅共1500多人,乘夜分3路攻打虎林县城。城内伪军十四团、补充团接战之后向西南逃跑。经半小时的激战,高玉山队伍攻进县城。伪县长金国桢、日本参事官川田及其妻子,还有县公署的官吏30人逃到北山。日本参事官川田和他的老婆要畏罪自杀。正值此时,日本关东军寻达明幸军团从后路袭来,伪军十四团、补充团又反扑回来,高内外受敌,处于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的境地,坚持到中午率队退出县城。沿江北行至下水捞处转至独木河。伪县公署在战后清理城街,救国军烈士遗体共237具,被埋在北门外的一个大坑里,当地群众称为“万人坑”。
日、伪军安置后,伪军驻密山警备司令部少校日本顾问迁演武,将被俘的41名救国军杀害在乌苏里江边。并将县商务会长张丕基(张云廷)枪杀。
1月29日 高率残部在独木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除一旅一营、特务营外,其他全部入苏。经两日行军,1月31日到达国界入苏。
2月3日 特务营从虎林县城撤出战斗后,经马鞍山,退到饶河县大代河,召开了党的会议,将特务营改编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李学福任大队长,崔石泉任参谋长,朴振宇任政治委员。下设2个中队、1个手枪队。
3月 中共虎林区委成立,书记李一平。委员毕于民、金品三、金昌龙。区委设在马鞍山沟,党员12名。
4月 岩永静雄任伪县公署副参事官。
5月4日 哈尔滨至虎林县城的轮船首次通航。7月设哈尔滨航政局虎林办事处,办理客货运输。
5月下旬 民众救国军总司令谢文东率1000多人从勃利出发,行军1个星期,到了虎林县炮守营,找饶河游击队领导请求苏联支援。经游击队领导介绍情况后,没有去苏,至8月下旬返回勃利。
5月 张文偕任饶河反日游击大队长,崔石泉任政治部主任,朴振宇任政治委员。
夏 伪吉林省军警备骑兵第四旅部由平阳移住虎林县城,旅长少将郭宝山(蒙古族)。
6月 张文偕率饶河反日游击大队袭击公司伪军,击毙伪军40多名,俘虏日军官6名,缴枪30多支和部分秘密文件。
△ 关东军工程部队强迫大批中国劳工在县城后的东、西、北猛虎山和虎啸山下开始修建以进攻苏联为目的的虎林地下军事要塞。以后,每年从东北、华北征用中国劳工2000人,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施工,死伤的中国同胞很多,尸体弃于荒野。
7月20日 张文偕、崔石泉率游击大队从炮手营到达三人班附近,因雨大,收编的山林队未能按时前来会合,游击大队只能在三人班宿营。由于后赶来的收编队的行动被敌人发现,次日早晨,大批敌军重围游击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文偕亲自指挥游击大队,顺利突围,部队未受损失。但是,在后边掩护的张文偕却不幸中弹牺牲。政治部主任崔石泉代理队长。
7月22日 崔石泉应战士的请求,为张文偕报仇,组织人员攻占了三人班。
8月1日 晚6点游击大队攻打五林洞,击溃120余名伪军和20多名大排队,打死日军官2名、伪军20多名,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60多支步枪,200多枚手榴弹,游击大队伤亡各1人。
8月12日 伪吉林省警备骑兵第四旅全部调走,换伪满军混成二十一旅驻虎林县城,旅长少将徐海。下设二十八团(团长李云集)、步兵三十三团(团长宫××),共1580名官兵,分驻县城和重点村镇。
8月14日 抗日武装一部在宾县付近乌河袭击沿松花江下航的营口号轮船,击毙虎林县伪副参事官岩永静雄与警务指导官松川。
8月 李学福接任饶河游击大队长。
9月1日 饶河游击队袭击五林洞,击毙日本教官2人,伪军20余人,缴枪1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
9月26日 伪县公署参事官代理川田佐一郎调走。
秋 哈尔滨开始向虎林县城通旅客飞机。每星期五、六出航,2天往返1次。满洲航空株式会社出张所设于县城。
10月12日 大石义光任伪虎林县公署参事官(代理)。
是年 伪虎林县公署收缴了农民的地照,并缴了民间的自卫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