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38年-1939年

1938年-1939年


  1938年(伪满康德5年)
  1月1日 伪满实行新学制,小字前四年初小阶段称“国民学校”。后二年高小阶段称“国民优级学校”。
  2月20日 以梅川胜卫为团长的第七次清和开拓团60人从日本移到清和。
  3月 日本关东军为防守军事要塞。在虎林县城北部驻守了第四国境守备队,兵力1个旅,守备队司令官仓茂周藏少将。对外称满洲948部队。
  △ 富锦、饶河、虎林的日军骑兵500余人和伪军2个团对抗联第七军密营、饶河县小南河十八垧地、关门咀子等地进行军事“讨伐”和经济封锁。
  △ 伪军四、五百人,进攻三师密营,激战1天,我方撤退,敌人死伤四、五十人,我军牺牲5名。
  4月1日 伪满治安部将国境监视队改建为国境警察队。分别设于间岛省的珲春,牡丹江省的东宁、密山、绥芬河、平阳镇、虎林、饶河,三江省的抚远、同江、绥滨、萝北,黑河省的呼玛、逊河和兴安北省的海拉尔等地。
  春 毕于民领导独立团在马鞍山附近秃顶子建立了抗联七军虎林办事处,并任主任。独立团在密营里,不仅种了几十垧玉米,还修盖了能容纳二、三百人的房屋和前后炮台。
  △ 日本大仓组、清水组、高岗组、神谷组、大野组,从外地招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在黑咀子、宝东、西岗、太和、虎林划定的军用地内,开始建造关东军兵营和东仓库,受关东军经理部监督。并在太和、宝东、东风、西岗设立了4处大型砖厂,年产红砖2000万块,每处工人300余名。
  6月15日 日本在牡丹江、密山设领事馆,在虎林等地设领事馆派出所。
  △ 抗联七军五军与三师组成联合部队,由李文彬、景乐亭率领在虎林、宝清、饶河、富锦、同江一带,筹集给养,建设密营。
  6月 下江特委改组,成立第七军特别委员会,领导军队和地方党的工作。书记鲍林。
  7月1日 伪虎林县公署迁至安乐镇(黑咀子),安乐镇改为虎林县城,原虎林县城改为虎头。伪军二十一旅部、二十八团部,随县公署迁到虎林,虎头改为日本关东军驻守。
  8月 东北抗联七军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第七军。
  9月 徐凤山、毕于民被七军政治部主任郑鲁岩指使人骗杀,使虎林地方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
  10月 李一平到密营后,将独立团改为补充团,仍驻秃顶子密营。由李一平任团长,组织以金正万为队长的10余人缝衣队,收容了四、五十名老、弱、病、残人员和抗联一些家属。
  秋 抗联五军三师九团来虎林和补充团并肩战斗,七军三师补充团由李一平领导,在虎林黑咀子一带活动。
  △ 倒木沟有120户,400口人,由于反对日本归屯子,越江投苏。以后,倒木沟警察署长刘日宣、黄耀亭先后过江入苏。
  10月4日 伪满中央观象台在齐齐哈尔设观象台。同时,在嫩江、虎林、饶河等地设观象所。
  12月1日 伪满制定《国境警察队官制》,将东宁、穆棱、虎林、饶河、抚远、同江、绥滨、萝北、密山各县及黑河各县的伪警察改编为国境警察队。
  12月10日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提出有关国境与国防建设事项,要求国境地区各机关及协和青少年团、协和义勇奉公队、军人后援会、红十字会及医院、国防妇人会等,以协和会为核心,做到一元化,并由关东军派军官进行指导。重点地区分甲、乙、丙三级。甲级有牡丹江、虎林、东宁、穆棱、黑河、瑗珲、呼玛、奇克、逊河等县市。为搞好平战时期的防卫工作,在所有边境县公署所在地设防卫委员会。
  12月12日 伪满政府将产业部拓政局改为开拓总局,牡丹江等省设开拓厅,县设开拓科或开拓股。虎林县公署设开拓科,内设开拓股,经济股、殖产股,下设农事训练所。
  是年 禁止群众种植罂粟(鸦片)。

  1939年(伪满康德6年)
  2月23日 伪满设立满洲生活必需品配给株式会社,后于12月改满洲生活必需品株式会社。在牡丹江等地设立支社,在各主要县、镇设配给所,一般县设消费组合。对农村配给由兴农合作社负责。
  3月 吉东省委下江三人团书记季青在虎林秃顶子召开抗联七军党特别常委会议。重新建立了七军党特委会,调整七军领导干部,制定了七军在春、夏、秋季游击战争计划。崔石泉任七军党特委书记兼参谋长,景乐亭任代理军长,王效明任政治部主任;王汝起任一师师长,彭施鲁任一师政治部主任;二师师长邹其昌,三师师长隋长青,三师政治部主任鲍林。王效明率三师补充团与五军三师补充团在虎林联合活动。
  4月 抗联七军三师政治部主任鲍林带领单立志:甘凤山、姜新洲4人小分队在独木河开展群众工作,筹集给养,侦察敌情。
  春 抗联七军三师补充团在李一平的领导下,同五军三师九团一起活动在虎林县老秃顶子、马鞍山一带深山老林里,开了几十块自耕基地(共20—30亩)。
  6月1日 伪满当局实现“北边振兴”计划,对部分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行政机构做了改变。由牡丹江划出部分设立东安省,省会设于东安市(今之密山)。虎林县划归新设的伪东安省管辖。东宁、绥阳、穆棱、虎林、鸡宁、密山、瑷珲、孙吴等县划为国境县,县长由日本人充任。
  6月 伪县长金国桢调任明水县长,大濑户权次郎接任虎林县长。伪县公署设4科19股,共140人,绝大部分是日本人。取消了警务科,设立了国境警察队,即县本队1处、分队1处、中队3处、小队15处,县本队长田村胜治。
  
  是月 取消保甲制,实行街、村制。县城所在地改称虎林街,街长李象山(李庆云)。全县共划平原、和气、忠诚、虎头、独木河、通化、亮子7个行政村、29个屯。村、屯分别设村公所、屯公所。
  夏 王效明率20—30名战士在虎林开展游击活动,到秋返回饶河。
  8月5日 抗联第七军第三师补充团和五军三师九团在李一平、刘学悦、姜信太的带领下联合攻打虎林县西岗日伪修筑的地下军火库工地的兵营。打死日军指挥官1人.消灭敌人30余人和伪警18人,击毙敌追击部队10余人,接应出200余名劳工,打开仓库运出不少面粉。劳工中有百余人参加了抗日联军。惊恐万状的敌军派重兵尾追抗联1个多月,因此,补充团和九团被迫分开活动,以分散敌人目标,补充团转入饶河县。
  9月 秃顶子密营在日、伪重兵进攻下失去,粮食几乎全被毁掉。
  9月中旬 郑鲁岩在秃顶子密营被日本讨伐队抓去,在西岗虎林宪兵分队叛变投敌,向敌人供出抗联七军、五军的组织情况及指挥部领导人王效明等党的机密。后于伪东安十一军管区充当了特务。
  10月16日 周保中率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干部和战士至虎林县秃顶子五军三师临时后方,听了该师汇报五、七军的活动情况。
  10月 日本关东军营房建成后,调集大批关东军,分驻虎林、西岗、太和、宝东,为善通寺第十一师团。代号满洲第四一○部队。师团部设于西岗,师团长牛岛满(11月27日任职,12月3日到虎林西岗,少将,后晋升为中将)。下辖步兵、骑兵、山炮、辎重共6个团。在县城东设了1个关东军大仓库,也叫“东仓库”,代号二六四四部队。里面有铁路专线库房16栋,48140平方米,储有大量的军用品。还有被服厂、制鞋厂。有中国工人500多名,日军1个小队驻守,归驻密山的同番号部队管辖。
  10月2日至24日 日伪当局又建成了桦树屯、正义屯、凉水泉屯、陶家屯、吉安屯、泮家屯、刘林屯、德盛屯“集团部落”。加上石青屯、仙鹤屯、四方屯,共计建成11个“集团部落”。自此,使全县165个村,并成了37个“集团部落”。
  10月 李一平因病同曹连长在阿布沁河口老猎户老李头窝棚里养病,被敌人包围,李一平和曹连长奋力抵抗,打死敌人12人,后光荣牺牲。
  冬 日、伪军近10万人,从宝清、饶河、虎林、荒岗五路进攻完达山,“讨伐”抗联七军,给抗联造成很大伤亡。
  是年 底 关东军用大批劳工,修筑虎林军用警备道。
  △ 日本侵略者经过多年施工,在虎头的东、西、北猛虎山和虎哨山下,修成了深30—40米,正面长度8公里的地下要塞,是3米厚的钢骨水泥筑成的穹窖。从该山系的猛虎山主阵地,向虎东、虎西、虎北、虎啸山扩展。里面有士兵生活室、食堂、浴池、粮秣库、弹药库和发电厂。要塞设有40时的重炮和许多各种长射程大炮。
  是年 成立伪虎林县协和会。县设本部,街、村设协和分会。县协和会设附属青年训练所1处。
  △ 虎头第四国境守备队少将司令官仓茂周藏调走,少将早测四郎接任。这时第四国境守备队下辖3个地区队(团)、1个炮兵队(团)、1个工兵队(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