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日时期战事
第二节 抗日时期战事
一、全歼伪陶团
伪陶团数千人驻守黑嘴子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1933年6月23日,救国军高玉山、陈东山统率大队人马攻打黑嘴子。伪陶团长陶冶闻讯,惊慌应战。双方激战多日,陶团死守镇北德盛泉烧锅,在围墙内用老母猪炮不断向外发射。救国军伤亡很大,攻克不下。这时,袁辅三总指挥从独木河赶到黑嘴子战场,经过观察地形。发现攻克烧锅不妥,应攻打敌人防守薄弱的镇南。于是连夜调兵穆棱河畔,呜炮三响为令,杀声四起,救国军指战员如猛虎下山一般向镇内攻击,陶冶闻讯,惊恐不已,仓促迎战,死伤大半。陶冶奔走街头指挥,亲架机枪扫射,垂死挣扎。救国军势如破竹攻占了全镇,夺了陶团团部。陶冶闻讯巢穴已失,便带兵急转,妄图夺回团部。当其行至团部的柳树下,被救国军发现,开枪击毙。陶身边马弁大喊:“团长阵亡!”伪军闻讯丧胆,纷纷溃散。救国军追击,全歼敌军。7月8日晨,高、陈救国军收复黑嘴子镇,当即贴了安民告示,让各界群众各安生业。这一胜仗,鼓舞各界群众,踊跃送猪羊,献粮草,犒劳救国军。民众抗日决心为之大振。
二、进击虎林县城
1934年1月28日夜,高玉山率东北救国军1500人,分三路进攻虎林县城(今虎头镇)。日伪军弃城退却。伪县长和日本参事官30多人仓皇出逃。救国军正在县城搜捕中,日伪军反扑袭来,高部被敌人腹背夹击,殊死搏斗,阵亡数百名抗日志士,战至中午,弹尽无援,撤出县城。
三、袭击公司
1934年6月,虎饶游击队大队长张文偕同志,率领队伍袭击公司,击毙伪军40多名,俘虏日军官6名,缴获30多支枪和部分秘密文件。
四、血战三人班
1934年7月20日,虎饶游击队长张文偕和政委崔石泉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和收编队攻打驻守三人班之敌。行至三人班附近,因雨大,收编队未能按时在预定的地点会合。因此,游击队只好在三人班的北山宿营。由于后赶来的收编队行动不够隐蔽,被三人班敌人发现行踪。次日,游击队刚吃完早饭,大批敌人包围过来,双方激战五、六个小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文偕同志决定组织突围。在他的指挥下,我军顺利地突破包围,部队未受损失。但是,在后边掩护部队突围的张文偕同志却不幸中弹牺牲了。他的牺牲,激起了广大指战员的悲痛,战士们纷纷请战,要为张文偕同志报仇雪恨。崔石泉同志接受战士的要求,组织队员第二天攻占了三人班。
五、攻克五林洞据点
1934年8月,虎饶游击队长李学福、政委崔石泉带队攻打五林洞伪军据点。30多名敌人被游击队打死17名,缴获30支步枪和大批军用物资。
六、黑嘴子战斗
1935年6月初,虎饶游击队长李学福率队员25名和山林队联合进攻黑嘴子。在距黑嘴子10余里处与30余名日军、100余名伪军相遇,从早9点打到晚8点,激战1天,打退敌人,解决了夏装。
为了袭扰虎林日伪军,鼓励民众抗日斗志,我抗联四军二师师长郑鲁岩于1936年夏季率部分队伍在虎林的黑嘴子、倒木沟、大荒山等地与日伪军多次交战,共歼敌100多人,缴获30多支步枪,摧毁敌人重机枪3挺。
团长贾瑞福率领110人走到三人班与日军100人、伪军76人遭遇,进行了战斗。从下午2点打到下午6点,把敌人打退,打死日本兵15~16人,伪军8~9人。得歪把机枪2挺、大枪10支、追击炮2门。
七、奇袭木营运输队
1937年4月初,抗联七军三师袭击了独木河西木营的运输队,打垮伪军1个连,敌人伤亡19人,除全部缴械外,并得了100多匹马,以及大米、白面、鱼、肉等物资。
八、九牌战斗
1938年农历七月,抗联七军副官长毕于民和七团贾瑞福团长率七军200余战士,路过穆棱河南九牌,在包家林子与日本守备队60余人相遇,激战2个小时,打死日军五、六名,打伤五、六名。
九、夜袭样子场
1938年冬天,抗联七军补充团为了解决粮食,袭击水克站,抓了3名特务、3名汉奸,缴获一些衣服和给养。接着又去七虎林河附近的柈子场。这天晚上下大雪,刮大风,堵住了敌人的耳目,是我军偷袭敌人的大好时机。驻守在这里的日军骑兵排,畏缩在一个大地窖子里。地窖子只有1个南门,哨兵在门口站岗,风雪天,他把脑袋缩在大衣领里。我曲排长带1名战士干掉这个哨兵,不料,他惨叫一声,惊动了屋内的敌人,双方开了火,我军用两挺机枪封锁了两边的窗户和门,敌人无法外冲,打死敌人20多名。
十、强攻西岗救劳工
虎林县西岗有大批劳工住在这里修筑日本兵营和地下军火库。敌人这一工程据点,除有1支武装精良的守备部队外,还有1个警察分队。1938年8月,抗联七军补充团团长李一平和五军三师九团团长刘学悦研究决定攻打工地据点,解救劳工。多次派人侦察,把敌人的兵力部署、工棚位置、柜房仓库等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制定作战计划。他们挑选30名精干战士由刘团长、姜政委率领,于头天晚上悄悄潜入敌人工地,利用庄稼做掩护埋伏下来。第二天李一平率两个连的兵力出发,于午夜前赶到工地接应。按预定计划,半夜时,小部队包围了敌人驻地,迅速消灭了敌守备部队。与此同时,李一平指挥大部队里应外合,接应出200多劳工,然后打开仓库,让大家每人扛一袋白面出发,在天亮前,赶到七虎林河进山。黑嘴子的敌人大部队闻讯赶来时,遭到埋伏在半路上的补充团战士们的阻击,敌人不敢紧追。这次战斗消灭守敌30余人,伪警18人,击毙敌追击部队10余人,还打死1名日本指挥官。接迎出来的近200名劳工,在敌人追击过程中,因天黑路生,又无作战经验,大部逃散,剩有百余人,志愿随部队上山,被分编各队。补充团这次增加70多名新生力量。
十一、七里沁遭遇战
1940年1月,抗联七军领导王效明率部在虎林打游击。时值严冬,战士们身不着棉,腹无粒米,在饥寒交迫的恶劣环境中与敌人周旋。队伍行军到七里沁河与敌遭遇,当时击毙敌人50多名。
十二、江上截敌船
1940年5月,抗联二支队政委王效明同志率二大队和教导大队活动于虎林地区大木河时,发现敌人大风船拖着3只小船,从乌苏里江下游开过来。我军在王效明的指挥下,当时袭击这只风船,打死伪警察三、四人,俘虏10余人,缴获了700多袋面粉和萝卜干及日军军装等物品,解决了我军急需的粮食和服装。
十三、敌后斗争
1941年7月,王效明率二支队30多名战士坚持在虎林开展游击活动,破坏敌人的交通,搜集敌人的情报,在群众中进行抗日宣传,与当地地下党取得联系,组织抗日力量,不断打击敌人。日伪军昼夜不宁,异常恐慌。这支部队坚持敌后斗争一直到1943年末。根据中共东北党委员会指示。到中苏边境地区参加部队集训。
十四、日伪军“大讨伐”
日本关东军、伪满军自1934年开始,对我抗日军民进行了每年一次的春、秋两季“大讨伐”。至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扩大侵略战争,巩固其东北殖民地,不断增兵,并加紧“讨伐”我抗联部队。在虎林一带实行“治标治本”相结合的治安肃正计划,强行推行“归电并户”、“坚壁清野”、“匪民分离”政策。在军事上把过去一年春秋两季“讨伐”改为常年“讨伐”、“集中”讨伐。自1934年以来的“大讨伐”概况是:
1934年11月,日本关东军出动,坐100张爬犁,到独木河进行“讨伐”。结果一无所获。还有一部分关东军坐汽车从密山到虎林县“讨伐”。
1935年1月,有日本关东军、伪靖安军1000多人,至独木河“讨伐”。把老百姓过春节的猪、鸡和好吃的东西全翻出来吃了。说杀谁就杀谁,搞的很凶,至2月始撤光。8月,伪军官团参与日军“讨伐”,在永平与我游击队遭遇,日、伪军被打死200多人。
1936年8月13日,日本关东军“讨伐”队在七虎林河北,与毕于民和四军二师补充团王副团长带的队伍遭遇作战,我军乘机转移。冬期,伪军28团、32团在日本教官的参与下,至小木河、独木河一带“讨伐”近1个半月,一无所获。
1937年春节前后,日本关东军进行春季“大讨伐”,袭击抗联密营,抗联部队旋即转移。同时,又一股日本,“讨伐”队,在农历正月十六,袭击抗联补充团迎门顶子密营。抗联部队抵抗了一天一夜。打死日本兵80~90人。天亮后,日军放烟幕弹将其尸体抢回去,即就地宿营,准备天亮再攻。抗联部队即乘敌军睡下之机转移到另一密营。日本军又赶来,打了半天。因连日降大雪,积雪3尺,日军接近抗联密营时,找不到营房便走了。
1938年农历二月,日本兵800名,还有伪军,至迎门顶子“讨伐”,围攻抗联密营,从午后1点打到晚上,均被抗联打退,并打死日军二、三十人。日军当即宿营附近,抗联即借机转移。日军这次“讨伐”共死300来人,除打死外,因雪大天寒被冻死很多,其中冻死1名日本校官。8月,日军“讨伐”队六、七百人又进攻马鞍山密营。抗联部队打了1天多转移。冬,日本军“讨伐”队四、五百人带着迫击炮至独木河,向抗联三师密营进攻。抗联部队有两连人与其抗击,战斗了1天,打退敌十五、六次冲锋,并击毙敌人100来人,粉碎了敌人的疯狂“大讨伐”。
1939年农历正月十二到十六,下了5天大雪。关东军、伪靖安军出动大批人员进行“大讨伐”,在七虎林、秃顶子一带与抗联部队作战,日本军被打死、冻死400多名。7月,日本军集中大批“讨伐队”以康德屯(新民)为兵站,向抗联秃顶子密营进攻,破坏了我密营,打死了2名战士,李一平夫人及其岳母等6名缝衣队鲜族女战士被俘,库房及所存的棉布、棉花全部被烧毁。8月23日,日本关东军100多人,并有伪军18团至马鞍山“讨伐”,围攻李一平同志带的队伍。李一平同志在七虎林河口养病,被敌围住,寡不敌众,英勇牺牲。至11月20日该“讨伐”队始撤回。冬,日军从宝清、虎林、虎头、荒岗调兵进攻抗联,进行“拉网”战术。
1940年5月16日,伪军18团、28团、30团,以及300余名日军,从东至乌苏里江、独木河,西至秃顶子、马鞍山,北至花砬子,向抗联全面进攻。在敌“讨伐”下抗联与群众完全隔绝。11月,二支队教导大队长崔勇进与政委金品三至独木河筹集粮食,宿营于北山,被日本“讨伐队”前田和岗村队攻上了山,在撤退时金品三同志牺牲。年底,独木河南山密营里的百十来名妇女,也被敌军打散。
十五、苏联红军解放虎头战斗
1945年8月,虎头地下要塞守卫的日本侵略军是第十五国境守备队,兵力1400名,属团的编制。
1945年8月9日1时30分,集结于伊曼地区的苏联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向虎头日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使虎头筑垒地域的道路、地面工事、通讯设施、铁路和车站均遭到严重破坏。并给日军以很大的杀伤。日军立即进入预备阵地和地下工事。守备队本部及其属下的步兵队本部、炮兵队本部、步兵速射炮中队、陆军病院进入中猛虎山工事;步兵一中队进入西猛虎山工事;步兵二中队进入虎啸山工事;步兵三中队进入东猛虎山工事;步兵四中队进入虎北山;二个炮兵中队各进入炮阵地,凭借要塞进行顽抗。
当天拂晓时分,双方停止射击。虎头的居民乘机撤离,奔向西部黄泥河子、腰营屯旧址,并有少部分人去虎林县城。
6时左右对岸苏军再次进行炮击和飞机轰炸。日军即集中各种火力拦阻射击,企图阻止苏军渡江。但苏军在当天,从伊曼、上尼柯里斯阔耶、克尼热夫斯阔耶等三个方向强渡乌苏里江,至阿布沁、临江台与下水涝之间和偏脸子山、黄泥河子四处登岸,消灭了日军守敌。然后,由苏军264师和109筑垒守备部队,联合向后山地下要塞的顽敌发起了猛攻,日军多次组织反冲击,进行白刃格斗,战斗相当激烈。一时不能攻克。10日,264师领导决定:除留该师1056、1058两个团与109筑垒守备部队继续联合歼敌外,本师的其余部分向虎林进军。
经过连日的战斗,在苏军优势兵力的攻势下日军主阵地被分割,外围阵地大部丢失,主阵地地面工事体系均遭破坏,制高点也已丧失,兵器特别是火炮损失严重,人员伤亡过半。
8月15日,消灭了敌炮兵一中队;8月17日,消灭了敌虎北山步兵第四中队;8月19日消灭了敌守备队本部、步兵队本部、炮兵队本部、步兵炮中队;8月21、22日,消灭了敌人步兵一中队、炮兵二中队;8月26日守敌全部消灭。18天时间,共歼灭敌人13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