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舞蹈
第四节 舞蹈
一、舞 会
1953年,虎林县就举办过舞会。一般跳交际舞,有三步、四步。1958年局、县合并时,办过业余舞会,地址即现在的县糕点厂位置,不售票。当时交际舞兴盛一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很多人参加过舞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所谓的“忠”字舞则特别时兴。
进入八十年代后,又重新兴起交际舞、迪斯科舞等。1984年县总工会组织过集体舞、青年舞大型舞会,全县各机关企业单位都有代表参加。
1984年4月,县文化馆开始筹建舞厅,5月底对外营业。至1985年开业后不仅接待县内人员,而且还接待了日本民间人士200余人。
二、专业表演
1958年“北大荒文工团”创作的歌舞《春归雁》曾参加省、地汇演,后又进京演出,受到观众的好评,这一歌舞至今是县里的保留节目。舞蹈《春归雁》,它以浪漫主义手法,用南归的大雁飞回北大荒,在北大荒上空盘旋,寻找它离去的地方,但这里变了,使它们已经不认识旧家乡了。舞蹈的曲调优美动人。
1966年,县代表队的舞蹈《赫哲民兵》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获优秀节目奖。
1975年,县代表队的舞蹈《一件工作服》,1976年县代表队的舞蹈《铁心务农》,分别在全省文艺调演中获优秀节目奖。
1979年后,演出过歌舞《九九艳阳天》、《再见吧,妈妈》,这些节目深受群众及边防战士的欢迎。
1981年,《板舞》在全省舞蹈比赛中获三等奖,这一节目由仉娜丽创作。此舞热情奔放,欢快,8名妙龄女演员手持竹板边击打边跳舞,舞步整齐,竹板叮哨,使人赏心悦目。
1984年,县文工团被邀代表牡丹江市参加省东部7市在牡丹江市举行的文艺演出,先后共演出7场歌舞节目。除《再见吧,妈妈》、《九九艳阳天》外,还有《铃儿响叮哨》、《小路》、《清洁工》等十几个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