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一章 教育

章下序


  民国4年(1915年),虎林创办第一所小学,县城国民小学。到1930年,全县有五所小学和一所改良私塾。
  1933年,日军侵占虎林之后,极力推行奴化教育。到1937年,全县有小学12所,学生991人,教师20人。
  1945年,日军投降以后,小学教育逐年发展,到1949年,全县共有小学42所,学生2496人,教师97人。
  1952年虎林开始创办第一所中学,松江省虎林初级中学。1958年设立高中部。改变了虎林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必须到外地就读的落后局面。
  本县自创办学校以来,教育行政机构几经变革。最早的行政机构是“劝学所”,成立于民国九年。该所设所长1人,劝学员2人,没有专用的办公处所,有事只能临时同县知事商量。到民国14年,省又将劝学所长降格为教育主任。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伪县公署内务局设教育股。1939年由行政科文教股管理教育。解放后,教育事业直属文教科(教育科、教育局)领导。1985年,教育局试行领导机关体制改革,实行局长任期制,工作人员聘任制。
  建国36年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校规模从小到大,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现在,全县已经基本形成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乃至老年教育的教育网络。各级各类学校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发展,而且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向各部门和社会各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在这36年中,虽然经历了十年“文革”动乱,教育事业遭到破坏,青少年一代受到摧残,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但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贯彻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县教育事业又得到稳步的发展。1977年以来,有25所学校和200名教职员受到省、市级的表彰,中小学教师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28篇。1983年,虎林镇第一小学校获得“全国雏鹰起飞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1983年和1984年,一小学两次获得团中央、教育部等八个单位授予的“读书有奖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1984年,一小学教师李淑珍被评为“全国小学优秀班主任”。1985年,聋哑学校尹宝发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一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荣获团中央“创造杯奖”。虎林县经省、市政府检查验收,被评为普及初等教育县。

  全县教育事业今昔对比表
  表19—1



  续表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