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各类教育事业

第一节 各类教育事业


  一、幼儿教育
  1958年,虎林县政府创办机关幼儿园,开本县幼儿教育之先例。建园初期,全县有27名幼师、保育员(其中大专学历2名、中专学历1名、幼师学历1名),招收幼儿约200名,分成大、中、小6个教学班。6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县先后办起幼儿园88所,入园幼儿达2448人,幼师、保育员达245人。其中绝大多数为民办幼儿园。农忙办,农闲散。1966年以后,农村社队普遍办起“红孩子班”,绝大多数附设在本队小学校(亦称学前班),招收4—6周岁儿童,使孩子们接受学前教育。1980年以后,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幼教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义和乡村村办起幼儿园(班),幼儿入园率达80%。乡政府还创办了一所中心幼儿园,并开办了儿童玩具中心。该乡幼儿教育连年受到县市政府的表彰,两次受到省里的奖励。1985年,省妇联等单位为义和乡搞了一次幼儿教育实况录象,在省儿少工作会议上播放。
  1985年,全县幼儿园发展到124所,入园儿童5229人,占应入园幼儿总数的66%。共有机关、事业、企业、村屯以及个体办的五种类型幼儿园。全县共有幼师220人(城镇62人,农村158人),其中高中文化101人,幼师专业班毕业的25人,初中文化89人,小学文化5人。从年龄结构看,25岁以下的164人,26—35岁的54人,36—45岁的2人。全县共有保育员137人,其中小学文化81人,初中文化52人,高中文化4人。

  全县几个年份幼儿教育统计表
  表19—2



  二、小学教育
  (一)普通小学
  最早的小学校是县城国民小学,创办于民国4年(1915年)5月,校址在今虎头镇。该校有校长教师各1人、学生20人,分甲乙两班。县城还有改良私塾1所,有教员1人、学生11人。
  民国9年至10年(1920—1921年)间,增设清河镇(今太和乡)、安乐镇(今虎林镇)国民小学2所,教师各1人,学级为1—3年。
  民国11年8月,在通化镇设立第四小学,学级为1—2年。民国19年(1930年),增设荒岗第五小学校。
  1932年,因“九·一八”事变后战乱,老师停教,学生离散,学校先后解体。1934年,日伪县政府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3所完全小学;同年8月,又恢复第四、第五小学。1937年,全县有小学12所,学生991人,教师20人。
  1945年,全县共有小学27所。其中有虎林、虎头、太和、和气、忠诚5所完全小学,在校学生约1000人,教师42人。
  建国时,全县共有小学42所,学生2496人,教师97人。1949年以后,全县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1985年全县已有127所小学,737个班级,14753名学生,1241名教师。
  (二)耕读小学
  县于1963年,试办耕读小学,一般由大队自办。耕读小学坚持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小型分散、方便走读的办学原则。在学习时间安排上,采取学习在校、劳动在队、农闲多学、农忙少学、灵活多样的办法。课程设置以语文、算术为主,其它学科不强求统一。
  1964年,全县共有耕读小学30所,学生约400人。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耕读小学停办。

  1985年虎林县小学教师、学生状况统计表
  表19—3
                  单位:人



  续表19—3



  三、中学教育
  (一)普通中学
  县建立初中始于1952年,招生126名,分成两个初一班,有教职工8人。
  本县中学自建校起,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设备基本齐全,教育教学质量比较稳定。
  1985年,县城内共有普通中学3所,校址均在虎林镇内。
  1.虎林一中
  一中创办于1952年,1958年设立高中部,1961年虎林有了首届高中毕业生。这所学校建校早,基础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比较高。1964年,高考升学率超过50%,名列地区前茅。1978年定为本县重点中学。1985年有学生1202名,24个教学班,教职工141人。
  2.虎林二中
  1968年10月建校。1985年有学生800名,教职工82人。设有初中4个班,高中12个班。
  3.虎林三中
  全日制初级中学。1971年建校,1985年有学生1054名,21个班,教职工75人。
  (二)农业中学
  1964年,县先后办起了3所农业中学,学生共有500余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县除虎林一中、杨岗中学、宝东中学3所公办中学外,其余社办中学均为农业中学。中期,农业中学又改为“五·七”中学,后改为公社中学。
  (三)职业中学
  1.虎林县义和农业技术高级中学
  1983年9月建校,开设幼师和蔬菜两个专业,分为3个教学班,150名学生,13名教职工。1985年,开设园艺、幼师、土建3个专业,6个教学班,313名学生,27名教职工。
  2.虎林县高级职业中学
  1984年,为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原虎林四中(普通中学)改为高级职业中学。1985年,开设服装、摄影、家电、财会4个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501名,有教职工56人。截止1985年,为国家培养了108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1985年虎林县中学教师、学生状况统计表
  表19—4
                    单位:人



  续表19—4
                    单位:人



  1958—1985年全县中学生升入大中专院校统计表
  表19—5
                    单位:人



  四、中等专业学校
  (一)虎林县教师进修学校
  学校建于1952年10月,校址在虎林镇内,当时的名称为“在职教师进修办公室”,有教师4名。全县百余名教师多数参加过这里的初师函授学习班,学习方式是自学为主,教师面授辅导。
  1954年,有16名教师达到初师毕业水平。
  1958年,改名为“虎林县教师进修学校”。同年开办中师语文、数学、政治等各科函授班,同时,协助吉林师大、哈师院、省教育学院来虎的高师面授辅导。
  1959年,该校教师已增加到十几人,他们的足迹遍及县内各场、局、社。
  1962年,文教科教研室与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从此,教师进修学校既负责小学教师的文化进修,又负责小学教材、教法的研究工作。
  1964—1965年,先后有200余名小学教师分别获中师语文或数学单科结业证书。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工作被迫停止。粉碎“四人帮”以后,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又恢复正常。
  1975年,该校建起12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
  1977年以后,教师进修学校还承担了牡丹江师范学校的外语、中文、音乐、物理等专业班的教学任务。为搞好教学研究,编写教学资料十余万字。1983年,该校被评为省首批一类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该校又新建了3364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大楼。当时为全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筑面积最大的一栋教学楼。
  近年来,为适应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该校直接培养了55名高师毕业生,560名中师毕业生。1985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二)虎林县职工中专学校
  该校建于1984年,招收49名学员,设一个专业班,招生对象是县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干部和职工。1985年,又增设一个工业会计专业班,招收学员32名。学校有教职工15名。
  职工中专办学成绩突出,1984—1985年连续被评为牡丹江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1985年在全省30所同类学校的联评中,名列第二,评为省农职教育一类学校。
  (三)虎林卫生学校
  1978年6月建校,有工作人员2人,以培养在职的乡、镇医务人员为主并招收待业青年,学制1—3年不等,根据学习内容而定。
  建校至1985年,共培训了900名学员。
  1985年举办了两个护士班,学员87名,学制为3年;中医药班1个,学制为3年。
  (四)虎林县农民技术学校
  该校建于1980年,前身为虎林县“五·七”大学。学校专门为农村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建校时,有教职工4人,开办2个专业班,学员40人。
  1985年,学校新建50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招收88名学员,开办两个专业班,学校教职工增加到14人。
  自建校至1985年为农村培养192名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五)虎林师范学校
  创办于1950年,当时开设两个班,招收108名高小毕业生,学制两年,这批学生毕业以后,学校也就停办了。
  附:
  (一)虎林县“五七”大学
  该校建于1970年,先后开办医学、兽医、农学等10多个专业,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定为1个月至2年不等。1980年改为虎林县农民技术学校。
  (二)虎林县电大工作站
  创办于1979年,当年招收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4个班,46名学员。
  1985年,招收130名学员,开设党政干部基础科,图书馆学以及企业管理等3个专业。
  自1979年至1985年为本县培养大专毕业生156名。
  五、业余教育
  (一)冬学
  1948年冬,农村普遍举办了冬学班。冬学教师,由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基层干部和本村小学教师担任。上冬学的对象主要是基层干部、民兵以及壮年农民,每晚学习两小时。利用冬学,向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扫除文盲。
  (二)民校
  民校是1949年冬天由冬学升格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固定学习场所的较为正规的业余学习组织。它以村为单位,村长任校长。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员,学员按文化程度编班,按教学计划规定进修课程。
  1953年建立扫盲委员会,各区设专职扫盲干部。1956年推广速成识字法。“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民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1985年,全县有乡办小学班2个,学员36人;乡办农业技术班97期.学员5540人;村办教育组24个,村办小学班26个,学员701人;村办农业技术班75期,学员3319人。
  1985年,虎林县被评为扫盲先进县。
  (三)虎林县业余体校
  创办于1971年,建校时有4名教员,开办了速滑、篮球、乒乓球三个专业,有学生70人。
  到1985年为止,该校为省市输送运动员51名,考取大、中专体育专业的学生29名。
  (四)虎林县青少年业余艺校
  创办于1985年,培养对象以城镇内爱好艺术的小学生为主。任务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向有关部门输送人才。经费靠社会捐助,聘请兼职教师任教。
  (五)在职干部业余学校
  1949年冬,根据中央关于开展干部教育的指示精神。为提高干部的文化水平,扫除干部队伍中的文盲、半文盲,县委创办了在职干部业余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县直机关、企事业的在职干部。机关干部每周三、六下午学习,企业的干部每天早晨学习1小时,按实际文化程度编班,有统一的干训教材。除配备了4—7人的专职教师外。还聘请少数兼职教师。到1958年先后培训500余名干部,同年干校停办。

  虎林县中小学校一览表
  表19—6



  续表19—6



  续表19—6



  六、特种教育
  聋哑学校
  县聋哑学校创办于1961年,当年招生20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7年5月重新建校,校址在虎林镇内,招生一个班,学生5名。1985年,全县有学生33名,4个班级,11名教师。同年,新建教学楼一座,64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