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二节 科技队伍


  一、科技人员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县内科技队伍也逐渐形成和壮大。1956年以后,随着内地科技人员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来北大荒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转业官兵和大批支边青年来虎林以后,使科技队伍迅速扩大。但是,十年“文革”,使大批科技人员遭到莫须有的审查和政治迫害,以“反动技术权威”等罪名进行批判,致使科技人员不断内迁外流,科技队伍建设遭到严重阻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落实,科技人员中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也逐年好转。有不少科技人员被提拔和重用。
  1980年,县政府拨出40万元,用以解决建筑科技人员住宅楼和培训科技知识分子。至1985年,全县已有科技知识分子3460人。其中,从事自然科学的1118人,占32.3%;从事社会科学的2342人,占67.7%。在全县科技人员中,有职称的1278人,占总数的36.9%。在有职称的科技人员中,从事自然科学的675人,占有职称数的52.8%。
  二、科协会员
  1956年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时,共有会员15人。1959年虎饶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时,下设自然科学专门学会60个,拥有会员5000余名。1962年“局县分家”及1964年虎、饶两县分开后,会员又都各自归口原单位。
  1978年虎林县科学技术协会重新成立后,设立了农学、农业机械、水利、电机工程、畜牧兽医、机械工程、邮电、广播、地理气象、建筑工程、数学、物理、化学、医药卫生、交通、林业等16个自然科学专门学会,有会员713人。1982年,对学会又进行了调整,将邮电、广播学会并入电机工程学会,将数学、物理、化学学会合并为数理化学会。地理气象学会更名为气象学会,变为12个自然科学学会。1982年11月,成立了永红公社科学技术协会,为县内第一个公社级科协组织,发展会员57人。同年12月,新乐公社也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发展会员138人。1983年,东方红镇、宝东、义和公社和虎头区,都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共发展会员272人。同年11月,虎林县科教电影协会成立,会员30人。1984年11月,虎林、迎春镇和杨岗、忠诚、太和、伟光、小木河、新政、新兴、阿北乡建立了科技协会,全县农村科协会员发展到1103人。同年城镇科协学会组织也有所发展,4月成立农经学会,有会员32人。5月成立通信学会,有会员93人。12月成立了虎林县第一个厂矿科协组织,石油机械厂科学技术协会,有会员27人。1985年7月,成立科技辅导员协会。11月成立粮食科技协会,发展会员100人。至1985年末,县内有自然科学技术协会和专门学会18个,共有会员135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