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科学普及

第三节 科学普及


  县科委和县科协协同努力,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普及工作。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普工作日益活跃。
  一、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一)学术报告
  为搞好科学知识的交流提高、宣传普及,长期坚持开展了科技学术报告活动。1966年12月请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来虎林做关于克山病的学术报告,有70人听讲。1982年6月,为虎林镇2800名少儿举办4场科普报告会,由县科协主席讲科学家的故事,放映科教电影,并为虎林镇第一小学订了37份科普刊物。1983年9月,请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农垦科学院和友谊农场的4名高级畜牧师来虎林做《全国第一个瘦肉型猪三江白的培育》的学术报告,60人到会。1983年10月请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来虎做关于心血管病的学术报告,120人参加听讲,其中虎林地区各农场、林业局也派人参加。1984年4月,请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来虎林做胸外科手术报告,50人听讲。
  (二)举办讲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改革的新形势,较系统地安排了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系列讲座。1978年12月,举办了3天空间科学技术讲座,请县内工程师主讲,有210人听课。1979年1月,举办了3天微机讲座,90人参加。同年2月举办能源科技讲座,由工程师主讲,县直机关600人听课。1981年请科技人员给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的领导举办了一系列科技讲座,即:1月举办《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和标准》专题讲座,2月举办《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和科学技术普及问题》专题讲座,3月举办《几项主要的农业技术措施》专题讲座,4月举办《森林与人民》专题讲座,5月举办《虎林县水利资源及其利用》专题讲座,6月举办《胃癌的早期诊断》专题讲座,8月举办《农区发展畜牧业的途径》专题讲座,9月举办《小城镇及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专题讲座,10月举办《开发人的智力是开发自然资源的先决条件》专题讲座,11月举办《虎林县工业的调整方案分析》专题讲座,由机械工程师主讲,12月举办《组织和管理的科学—系统工程》专题讲座,由机械工程师主讲,21人听讲。1984年7月请哈尔滨科技大学讲师来虎林,讲微机原理,讲座历时6天,52人参加听讲。
  (三)办学术刊物
  1983年10月,虎林县科协印刷了《论文选编》第一集,共500册,编入23位作者的论文23篇。论文集对虎林县的科普工作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交流科技情报印发了《虎林科技》、《农民之友》和《科技情报参考》刊物,共出刊60期。另印发科技资料十几万份。
  (四)举办展览和组织参观
  1979年12月,针对虎林县情,举办国外农机图片展览,内有农业机械化典型和农机科技成果等图片,历时105天。1984年2月举办“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展览,展出112场,参观人数达11410人;同年3月,在9个乡镇巡回展出78场,参观人数达17937人。1984年6月,举行城镇少儿科普专场会议,由中学化学教师为少儿进行了9项趣味化学试验,供观摩,并放映了科教电影。1985年7月,组织小学生参观了县电视转播台、变电所,在游览虎头和乌苏里江活动中,少年科技小组试飞自制的自动航模。多年来,还通过科技画廊展出数百幅科技画片。
  (五)科技咨询
  1982年,科委成立科技问答服务处,免费进行科技咨询服务。1983年,县内农学会成立了咨询服务公司,下设各公社咨询服务处23个,各生产队设咨询服务站123个。1984年11月,虎林县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成立,设总经理1人,经理2人,经理助理1人,还从各有关学会聘请12名工程师、畜牧师、主治医师、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担任顾问,咨询服务公司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学术讨论会
  1979年12月,召开了虎林地区地震测报学术讨论会,会期3天,有关农场、铁路部门的测报点共31人参加了会议。1983年2月,召开工业系统科技人员献计献策会议,有29人参加,对全县工业发展提出建议。1983年10月,建筑工程学会召开了建筑设计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学会理事和设计人员共15人参加。对关于钢筋用量、地耐力使用、圈梁设置、框架结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提高了学术认识和设计水平。1984年1月,组织工农业系统科技人员30人,分两片召开献计献策会议,对县内1984年工农业生产提出了宝贵的意见。1985年3月,召开“加速开发建设阿北新区献计献策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农学会、水利学会、林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农经学会、气象学会和农机学会的科技人员59人。会上宣读了28篇论文,对开发阿北新区的农副业生产进行了多方的论证。同年6月,农经学会等4名会员参加了牡丹江市东部地区学术讨论会,上报论文5篇,其中1篇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七)办培训班
  1978年1月,举办了第1期机械识图学习班,学员44人,9月结业,考试平均分数为80.1分。同年3月,举办第1期电工原理学习班,有70人参加。同年4月举办初级英语学习班,有80人参加。同年11月举办第1期日语学习班,有73人参加。1982年11月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有40人参加,历时10天,由多位机械工程师主讲。1983年4月,由机械工程师给县印刷厂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1984年9月,组织县、乡、镇科协会员16人去鸡东县参加了省科协举办的山葡萄家植学习班。同年11月,县科协到永红乡举办1期葡萄栽培学习班,由农艺师给乡领导干部、技术员和农民讲课,有40人参加。1985年1月,给部分乡镇的农民及农场的职工共39人办了养鱼、养鸡、农业技术培训班,历时5天。同年4月,在杨岗镇湖北大队召开水稻旱育苗栽培技术现场会。同年5月,在杨岗镇召开水稻机械插秧现场会。
  (八)组织生产技术和智力竞赛
  1978年8月,县科协和县工会联合举办虎林县第1届生产技术运动会,有县内不同行业的278人参加。1980年7月至1983年10月,又举办了第2届至第5届生产技术运动会,每届运动会有8至11个竞赛项目不等。
  1984年1月,县科协带领3名中学生去牡丹江市参加中学生智力竞赛,其中1名学生获二等奖。1985年5月,县科协与教育局联合举办城镇中小学生智力竞赛,有40人参赛。1985年6月,电机工程学会举办了电器知识竞赛,有30人参赛。1985年10月,举办了虎林县第6届生产技术运动会,有车工、瓦工、木工、服装裁剪4个竞赛项目,有41人参赛,13人获奖。1985年11月,医药卫生学会举办医疗技术运动会,有静脉点滴、中药识别等11个比赛和表演项目,有110人参加。
  (九)举办科普集市
  1984年9月,虎林县举办首次科普集市。有县内农学会、农经学会、医药卫生学会、畜牧兽医学会、电机工程学会的19名中级科技人员到场服务,各学会有6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活动。在集市上为群众服务560人次,发售科普资料1216份,展出50种图片,还展出三江白猪、星布罗肉鸡等实物。1985年9月,举办了第2次科普集市。有医药卫生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和经协办公室共3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服务。在集市上搞科普宣传,进行科技咨询、免费医疗、零售猪禽饲料添加剂和发售科普资料等工作,深受群众欢迎。
  二、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建国前,虎林县的经济是落后的自然经济,科技事业更是落后。农业上沿用的是千百年来传统的“种地不施肥,耕地弯钩犁,打场石滚子”的方法。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推广新技术。实行新方法,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各项科学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高温造肥 1972年,虎林县派人到外地参观高温造肥,当年冬季,即在平原和杨树河子两个大队试点。1973年在全县普及推广。1983年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种方法已不使用。
  化肥 1953年在县示范农场农田里曾试用化肥,但未能普及使用。1965年初又进行示范试用,第二年就大面积推广。1980年以后,全县已普及优质化肥。1985年,全县施化肥1万标准吨,平均每亩施化肥12.5公斤。
  颗粒肥 1965年开始,把粉状过磷酸钙化肥,用人工制成颗粒,随麦、豆或玉米种播下。至70年代,被新的化肥磷酸二胺代替。
  绿肥 为改造板结土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1972年实验种草目樨和油菜,然后翻覆入土。1974年进入示范阶段。以后曾在县内富荣大队种绿肥植物上千亩。1980年获黑龙江省科技改进成果三等奖。
  药剂灭草 1962年,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朝鲜族生产队因草荒危害,无法进行生产,开始用24—D钠盐消灭水田杂草,获可喜效果。1964年,用敌稗和五氯酚钠杀草。1968年应用除草醚杀草。1979年以后,开始试验和示范旱田大豆地用氟乐灵农药杀草并大面积推广。因以上农药不能彻底除草,从1980年开始,又大面积推广效果优越的杀草丹农药。之后。又不断更新品种。1983年推广禾大壮农药。1984年,又推广恶草灵与禾大壮并用。由于药剂杀草解决了水田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使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至1985年,虎林县水田面积达13万亩,全部应用药剂杀草。在1983年,水田和旱田药剂杀草双获黑龙江省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
  玉米螟防治 1963年,试验用灵丹颗粒剂防治玉米螟。1964年进入示范阶段。1965年在全县全部玉米地进行推广。从1970年以后,开始用白僵菌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
  1975年,白僵菌与药物并用防治玉米螟技术在全县普及推广。1980年此项技术推广成绩获黑龙江省技术改进成果二等奖。
  小麦旱灌高产栽培技术 1965年,桦树大队进行小区小麦旱灌高产试验。1975年进行打井旱灌示范。1978年进行大面积小麦旱灌高产试验。1980年,虎林县旱灌小麦面积达10万亩,当年获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改进成果二等奖。
  “三三制”机械化耕作制度 是以机械化为动力,以作物布局为前提的轮作、轮耕、轮施肥为主要内容的三制配套的机械化耕作制度。1969年在县内试点,1977年大面积推广。198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改进成果二等奖。
  积肥管理经验 虎林县农村自1983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以后,即实行了以地力补偿为重点内容的6有(即:有组织领导、有地力补偿制度、有统一积肥场地、有台帐、有检查验收制度和联肥奖惩制度)积肥管理制度。这项经验,自1985年开始,在牡丹江市各县推广。
  水稻旱育苗 1982年,在县内40亩水田上试验水稻旱育苗技术。1983年试验面积扩大到140亩。1984年在幸福大队的4000亩水田上示范成功。1985年在县内大面积推广。水稻旱育苗技术的推广对全县水稻生产的大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蔬菜保护地栽培 1973年,经科技部门引导,菜农开始使用塑料大棚种春菜。至1983年,全县农村基本实行了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以后,各家各户普遍应用大棚技术,这一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地膜技术是1980年在县内试验的,1981年在全县推广。
  三、科技情报调研
  科技情报工作是从1970年发展起来的,至1985年在国内建立情报关系点250多个,总结科研成果240项。其中,达到省、市级标准的30项。
  科委科技资料室藏书6867册。其中中文6800册,外文67册;属国内技术资料4243份,国外技术资料210份。资料室建立后,先后被利用的科技资料达7000余份次,被利用的科技图书达2000余份次。另外,摄制县内科研项目及成果新闻图片达350幅,与此相应建立图片复制室,为科技成果鉴定以及普及工作服务。
  利用电影、电视和录音设备,宣传推荐科研成果。粉碎“四人帮”以后,观看影片的达50000多人次。在《黑龙江日报》、《牡丹江日报》上刊登稿件与照片40多份,在县广播站播科技稿件150多篇。
  1985年,全县科技情报网已初具规模,脉络相通,有兼职情报人员700余人。县科委情报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1976年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印发了虎林县科技情报工作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