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二
传记二
吴士澂
(1870~?)
吴士澂,字建清,1870年生,安微省泾县人,原临江州知州花翎三品衔。1910年10月18日,经吉林巡抚陈昭常委派为虎林厅首任抚民同知,11月15日到任。
吴到任后,积极着手新设治的开办。即:与密山府划界,组设厅署办公人员,设文报马拨,组建游巡队和护垦队,改划区建置并任命区长,确定厅城基地。并于当年12月,向省呈报了虎林厅《地理报告表》。内含沿革、治所、疆界、经纬度、土壤、乡镇、山川、道路、区域、关隘十项内容。收缴了1910年的农民租赋,并续放新荒,署理民、刑案件。
1912年9月19日,吉林省委任的虎林厅谢祖荫到虎林厅就任厅同知,当晚即遭到黄天教匪的袭击,厅署被占领,吴与谢及税务局长毛洪丞全被绑走,至9月27日在官军的围困下吴等始被放回厅署。
11月2日,吴始交任。
调走后任富锦县知事、东北路道辖境第五区烟酒公卖分局事务调查筹备员等职。
高汝清
(1880~?)
高汝清,字抱荃,1880年生,辽宁省夏县人。1910年始在北京清政府吏部做小京官3年6个月。
1912年7月,历任吉林劝业道一等科员、实业司第二科长、吉林高等审判厅一等书记长。
1914年7月19日经吉林巡按使公署任命为虎林县知事,8月6日到任。高于当年9月,组设县商务分会,组织清丈全县放荒土地,建立县警察所,将7个区并为4个区。
虎林县设治4年,未有一所小学,适龄儿童长期得不到就学。高于1915年1月召集县内各区区长和有钱住户开会,提出在虎林县城创办学校。会后派县署公务员与第一区长金成山领着所属村长四出劝学,并筹备办学钱款。高一面亲自劝谕商民以及外来有钱荒户随意捐助,终于使虎林县第一所小学在当年6月7日诞生。当年,还向省呈送了《虎林县乡土志草》,内含治地沿革、疆域、县署、城市、区域、形势、里程、气候、地质、物产、地亩、征粮、户口、河流、集镇、村落、泡沼、桥梁、庙宇、文报局、局会所、历任官22项内容。同年又报呈《通俗教育调查表》,其内容有人民特征、习俗崇尚、一般观念、文化程度、婚丧制度因革、经济状况、流传书籍7项内容。将县公署设总务、行政两科。并修筑虎林县城至密山交界的大道173.5里。
1917年8月21日卸任。
赵光印
(1875~?)
赵光印,字绶若,1875年生,辽宁省海城县人。1910年北京法律学堂监狱专科毕业。
1915年6月,历任河南镇嵩军统领司令部执法员兼交际员、奉军第一师以荐任职任用,湖南督军署咨议兼全省军法处办事员,方正县税捐征收局长。
1920年10月29日由吉林省委任为虎林县知事兼充呢吗口税捐局长。
赵光印到任后听到商民为过江去苏贸易起执照的抱怨很大。即派员深入调查,形成文件。得知虎林县公署发一张照收手续费黄条子5吊,出境到苏俄验照费2吊,执照有效期限5天,商民负担实在太重。赵亲赴驿马与俄官交涉多次,终于在1921年使苏俄的验照费降至4角,有效期增至7个星期,越界后100华里内免税通行,深受商民感激,全县农商当年即在县城给赵光印立了一座“赵公德政”大石碑。
赵光印积极组织移民开荒,与苏俄开展贸易活动。因此,农民的粮食有了销路,及时换回所需物资,更加鼓起生产劲头,各种经济开始繁荣。
1926年11月调任桦川县长。走时群众给送了“万民伞”。
高玉山
(1886~1948)
高玉山,字荆璞,1886年生,辽宁省义县人,世代为农。因家境困难,于民国初年与几位兄弟迁居虎林独木河。少年时曾在店铺学徒,粗通文学,加之他性情豪爽,胆略过人,颇受乡亲信赖,自卫团组建后便被推选为总队长。
1928年,李杜将军就任依兰镇守使兼二十四旅旅长,为调解地方团与县署纠纷事来到虎林,结识了高玉山。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李杜将虎林的一个营调驻抚远防卫,同时命高玉山率100人驻守虎林城。“九·一八”事变后,李杜率部抗日后,令在下江各县组织自卫团,委高玉山为战时自卫团第九大队少校大队长,驻防虎林。高玉山率领自卫团员维持地方治安,支援前线抗日,声望所归,颇具政绩。
1933年1月,日伪军沿哈绥线向李杜的自卫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围剿。自卫军力战不支败退虎林。1月8日,李杜在虎林召见高玉山,把携带的部分武装弹药给高留下,鼓励高玉山相机揭旗抗日,等待反攻,然后率卫队匆匆退入苏境。
1933年1月9日,日军第十师团第十联队长人见顺士大佐率80辆汽车进虎林县城。高玉山见敌势正炽,孤掌难鸣,便率部返回炮手营以待时机。日军进城后即召集虎林各界暨保卫团首脑会议,宣布改编自卫团为地方武装,委任曾率兵截击李杜残部和迎接日军进城的汉奸李象山为虎林县自卫团指挥,统辖全县自卫团,“维持”地方治安。同时为利用高玉山在群众中的威望,委高为副指挥。
1月中旬,日军大举进犯热河,驻吉黑两省的兵力调往前线,侵占虎林县的日军人见部队也于1月14日撤回密山。2月2日,伪吉林省署派日人参事官隐歧太郎、警察指导官佐藤重男及属官王汇东、俄人翻译阿夫米多来到虎林,拼凑傀儡政权,并将自卫团改编成伪警察大队,委李象山为警察大队长,高玉山为第一中队长。2月28日,虎林四区黑咀子发现抗日军活动,伪警察大队长李象山率第二中队前去“讨伐”,留高玉山队驻守县城。高率部于3月1日晚,出其不意当场击毙隐歧太郎、佐藤重男和阿夫米多等人,宣布抗日,并接管县城。然后召集部属和各机关团体首脑共商抗日大计,大家一致赞同成立“国民救国军”,公推高玉山为总司令。以原自卫团为骨干编成两个旅。从此,高玉山便开始了以抗日复土为大任的戎马生涯。
1933年3月8日,吉林自卫军代总司令陈东山率部来到独木河,与高玉山兵合一处,攻打密山,未果。5月伪骑兵第四旅第一团长陶冶率伪军前来“征剿”,高玉山率部与敌激战,给敌以沉重打击,陶冶率残队逃回密山。5月25日,高玉山率2千余人三面包围了饶河县城,拂晓时分战斗打响,守城伪军凭高墙重垒负隅顽抗,攻城队伍一时受阻。高玉山命令军中仅有的两发炮弹的迫击炮向城中开炮,只一炮城中起火,伪军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救国军官兵乘势冲进城内,击毙伪保卫团长侯文才以下数十人,伪县长刘洪谟弃城逃走,饶河县城遂被收复。
这时先后有密山保卫团张宝和、黑龙江义勇军臧景芝、救国军余部袁辅三、自卫军武术旅长汝有才、红枪会首领黄应宗以及桦川的张锡侯、王勇、密山的陈东山等各率所部来会,除陈东山、张锡侯等部视为友军外,其余编成10个旅,拥众五、六千人。
救国军进踞饶河,经过一番整顿。又举兵进攻抚远,抚远守敌闻风而逃,救国军进踞抚远。至此,虎林、饶河、抚远三县全部被救国军收复。高玉山分兵驻守三县重要防区,安抚商民,恢复各业,并发行了三县通行货币。
高玉山部攻克饶河以后,命令打开监狱,释放一切主张抗日会员和其他爱国群众,并准许他们公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6年6月下旬,中共饶河中心县委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自成体系,编入救国军第一旅,改为特务营,金文亨任营长,崔石泉任政治部主任。
6月13日高玉山与陈东山联合袭击敌人的黑咀子据点。驻黑咀子伪骑兵第四旅一团团长与汉奸李象山顽固抵抗。经过20多天的激战,高、陈击毙伪团长陶冶,伪军、李象山警察队从黑咀子狼狈逃往密山。7月8日,高、陈军克复黑咀子,缴获敌人大批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
不久,日军派飞机前来侦察并投弹1枚,高、陈料到敌人必有大军在后,因黑咀子无险可依便率部返回了独木河。1933年6月23日,由汉奸李象山带路,日军联队长松田率领日伪军1000余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虎林县城。至冬季,在独木河的高部几千官兵身着单装,补充无源,粮食、弹药也渐见告罄,眼看陷入绝境。敌人乘机从富锦派来说客。许以高官厚禄,企图收买高玉山投降。高怒斥敌人代表,并下令将汉奸说客扣押。高在危难时刻,派出代表进关求援,结果一无所获。高与众议,与其生以待毙,不如与敌决一死战,即在全军进行了动员。
1934年1月28日,高玉山亲率1500人分四面包围了虎林县城。是时县城有两个团的伪军。双方展开了激战,有三路人马冲进县城,伪军抱头乱窜,伪县长金国祯,参事官川田佐一郎带30余名县公署人员逃至北山。就在救国军节节胜利时刻,日军大批援兵赶到,伪军乘势反攻,高部被优势之敌分割包围,因孤立无援,伤亡惨重,退出县城。于1月31日,率大队人马退入苏境。
当年春借道进入新疆。盛世才将高部改编。其主力开赴南疆平叛,对其余老弱病残人员组成东北义勇军屯垦委员会,委高玉山为委员长。1940年盛世才又将高玉山调至迪化,给了个督办公署中将顾问的空头衔。后盛世才囚禁和屠杀共产党人,残害东北义勇军将领。1942年冬,制造罪名囚禁了高玉山,后来虽然放出监狱却仍派特务爪牙进行监视,不得自由。1944年秋,盛世才又以“阴谋暴动案”将高玉山再次关进牢狱,致使高身染重疾,赢弱不堪,直到“八·一五”光复后才被释放出狱。
高玉山时已年迈,加之病魔缠身,穷困潦倒,只好靠朋友接济度日。多次提出还乡,新疆当局只好答应,到了兰州便扔下不管了。高玉山一家在兰州苦熬1年之久,国民党当局才在其多次要求的情况下,于1947年7月又送高回东北。1948年8月31日夜10时30分,在沈阳医院逝世,终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