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二章 建置沿革
萨尔图区这块地方,从古代起就是我国北方民族历代部族的领属地。据考古发现证明:距今六千年前的昂昂溪文化类型广布于松嫩平原,属新石器前期,而萨尔图区正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可见六千年前,此地就有人类活动。下据民国时期《黑龙江志稿·安达县》及解放前后档案材料分述如下:
唐虞及三代(夏、商、周)属肃慎、秽貊之地。肃慎,古族名,亦称息慎、稷慎,为满族的祖先。商、周时,居住在不咸山(长白山)北,“东滨大海”,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从事狩猎。周武王、周成王时,曾以楛矢、石砮朝贡,臣服于周。秦汉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民族,都和肃慎族有渊源关系。秽貊,为东北地区三大民族(肃慎、夫馀、东胡)之一的夫馀族的祖先。
秦、西汉时期,属秽貊之地。
东汉、三国时期,属北夫馀。两晋时期,属夫馀。夫馀为秽貊的后裔,也叫扶馀、凫臾。《三国志》载:“夫馀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黑龙江),方可二千里。”玄菟郡,为汉武帝所置,置所在沈阳东郊上栢官屯,挹娄为肃慎的后裔,当时是夫馀的东邻;鲜卑,东胡族的一支,位于今西喇木伦河与洮儿河一带,为夫馀西邻;高句丽,朝鲜古国名,为夫馀南邻。
后魏北齐时期,属勿吉北境。北魏太和年间,勿吉灭了夫馀。勿吉,古族名,来源于肃慎,为肃慎后裔,战国以后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五代时称女真。清代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为满洲,即今日所称的满族。
隋唐时期,属靺鞨黑水部。靺鞨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原有众多部落,逐渐发展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白山、黑水等七部。其中黑水部位于最北方。从北朝至隋时,靺鞨多次朝贡。唐开元十年 (722年)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入朝,唐玄宗任命他为勃利(伯力)州刺史。
辽代,属东京道长春州。辽为契丹族(鲜卑族的一支)所建,是与北宋、西夏同时并存的王朝。疆域东北到日本海与黑龙江口,西北到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南以天津市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宋接界。
金代属上京路肇州。金为女真族完颜部所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白城),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疆域东北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西北到蒙古人民共和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与西夏接界;南以秦岭、淮河与南宋接界。
元代,属斡赤斤分地。一说属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封地。
明代,属奴儿干都司朵颜卫。
清代,属内蒙哲里木盟杜尔伯特旗固山贝子游牧地。
清军进入中原以后,把东三省定为“国家肇兴之地”实行封禁政策,不许开发草原,要保持原有的游牧狩猎生活。所以社尔伯特旗境内,只在康熙年间于嫩江沿岸建立三个驿站,站丁开垦了小块农田。其余部分均系未开垦的处女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8月28日)。东清铁路破土动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竣工,正式通车,营业。自此东清铁路沿线地区被沙俄帝国称为“中、东铁路附属地”。
由于沙皇俄国沿东清(中东)铁路线霸占大片土地作为“附属地”,各车站均设俄人行政机构,派兵驻守,进行殖民统治,形成了“国中之国”。黑龙江将军达桂鉴于境内俄人势力越来越大的情形,为“防予侵占”,向朝庭建议采取移民“实边政治”,请求放荒开垦。清政府准奏,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命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到杜尔伯特旗出放荒务。首先出放安达至林甸一段毛荒(包括萨尔图在内)208,418垧。按放荒章程规定,令人开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设安达厅。萨尔图改为安达厅第二区管辖。
民国二年(1913)一月二十三日,安达厅改为安达县,属黑龙江省公署,萨尔图改为安达县西乡管辖。
民国三年(1914)八月,黑龙江省下设三道,安达县属龙江道(道尹公署驻齐齐哈尔)。萨尔图仍归安达县所属。
民国六年(1917),萨尔图火车站和所属街道归东省特别区管辖。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将东清铁路改为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东省铁路;将东清铁路局沿线改为东省特别区,并于一九二三年三月一日设立了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
伪满康德元年(1934)十一月一日,萨尔图站及街道隶属北满特别区管辖。
康德三年(1936)一月,撤销北满特别区。北满铁路沿线各车站归所在市、县管辖。萨尔图为安达县第七区。区公所设在今萨尔图大街西侧轻工局家属楼 (当时区公所、警察分驻所、协和会都在一个大院内)处。
康德四年(1937),原七区改为兴仁村,村公所设在原区公所处,属安达县第二区管辖。
一九四六月三月,萨尔图解放,改为安达县第三区。区政府设在萨尔图原伪满兴仁村村公所处。
一九五六年三月,安达县第三区划分为两乡一镇:三发乡(乡址在今萨尔图区二小学对面原三区政府处)、三新乡(在让胡路四新)、萨尔图镇(镇址于今五金商店处)。
一九五八年一月,安达县乡镇合并,将三新乡并入三发乡。同年九月上旬将萨尔图镇、三发乡与红色草原牧场合并为红色草原人民公社。社址设在萨尔图今牧工商联合公司前院。 一九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安达县,建立安达市。同年十二月七日,黑龙江省人委决定撤销红色草原人民公社,成立安达市萨尔图区。区政府设在萨尔图铁路南
(习惯叫铁西)约半公里处原红色草原人民公社社址。一九六一年移到今萨尔图大街西侧、萨尔图三道街南侧楼房(二层楼),即今区政府所在地。
一九六五年一月,取销萨尔图区的建置,成立安达特区(对外仍沿用安达市名称)。特区政府位于今大庆一中对门,中隔会战路。
一九六六年“文革”后,特区政府被“造反派”砸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在萨尔图筹建红旗镇,位于原特区地址。
一九六九年三月,正式成立红旗镇。镇革命委员会设在今天桥北建设银行处,归大庆革命委员会领导。
一九七三年八月,筹建萨尔图区领导小组。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领导小组,迁回天桥南原安达市萨尔图区政府大楼。
一九七八年四月,正式成立大庆萨尔图区。
一九八○年四月,成立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