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主要企业

第三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主要企业



  一九八五年一月以前,萨尔图区区属主要企业情况如下:

  一、印刷厂

  一九六○年秋开始筹建印刷厂,技术工人五名,有印刷机1台,元盘印刷机1台,手搬裁纸刀1台,手摇铸字机1台。一九六一年试产成功,对外营业。当时印刷厂只属萨尔图区制材厂的一个附属车间,印刷各种表格,为各项生产服务,一九六二年,印刷车间由制材厂分出,正式成立萨尔图区印刷厂。由沈乃昌、李西格2人负责,全厂共有职工7人,填补了大庆地区印刷业的空白,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印刷厂归安达市直接管理,一九六五年元月印刷厂迁址到萨尔图一道街,当时印刷厂为《大庆战报》的一个灵活车间。一九七○年印刷厂归回红旗镇所属。一九七六年根据市场需要,增加学生本品种的印刷工作,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4,000元,利润25,000元。一九七七年印刷厂迁址到现区政府办公楼右侧,职工由7人发展到 77人。一九七八年印刷厂又归属大庆轻工局,更名为大庆印刷厂。一九八○年七月大庆印刷厂又重新归属萨尔图区,年末印刷厂职工、家属工总人数为105人,比建厂初期增加15倍。

萨尔图区福利厂电瓶车间



  一九八三年全厂生产品种有32开和16开的各种学生本,平均年产量1万本;还有16 开各种稿纸、信纸,平均年产万本;另外还生产牛皮纸档案袋及对外承印各种表格、简单书刊材料等印刷工作项目。生产实行承包,产值、利润分成,每人每月得综合奖 11。超额完成利润的50%,上缴国家,消除平均主义,贯彻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一九八四年,完成工业产值58万元,利润5万元。

  二、福利厂

  福利厂又名大庆福利厂。一九七五年开始筹建,一九七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正式成立。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当时隶属大庆轻工局。位于萨尔图区胜利村(杨合屯)。占地面积 3,000平方米。福利厂主要解决大庆内部的病残(盲、聋、哑、残)人员就业。当年有病残人员七十五人被安排就业,占全厂职工 84%,厂部组织病残职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生产美术镜、纸花、被服、木器等。当年完成产值17,000元。一九七七年该厂在上级有关部门布署下办起了聋哑学校,实行厂级领导,一九七八年改变生产项目,成立制作石棉垫车间和制蜡车间。一九八○年大庆福利厂归属萨尔图区,为工交科下没的一个基层单位。这年该厂职工 215人,其中聋哑残缺人员159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1.1万元;利润3万元。一九八三年全厂职工有287人,其中病残职工215人,占全厂职工75%。生产项目,主要产品有电瓶、石棉垫、珍珠岩、冰棍等八种;全年总产值160万元,利润 2.7万元,各种机器、设备47台(件)。一九八四年完成工业产值142万元,利润4.8万元。附表




  三、电业管理所

  萨尔图区电业管理所(国营企业)位于萨尔图一道街,原名电业服务所,电业服务所于一九六一年成立,由一九五九年的红色草原人民公社发电厂演变而来。电业服务所书记王井余,共有职工二十五人,负责铁东、铁西用电管理和高低压线路4.98公里的安装及维修工作。一九六五年一月,萨尔图区电业服务所归属安达特区,同年十二月电业服务所划归水电指挥部供电大队。一九七一年电业服务所从水电指挥部分出来,归回红旗镇,更名为红旗镇电业管理科,书记夏培惠,所长于文泽。一九七七年后领导更换3次,职工27人,变台10台,有固定资产440万元。安装检修高低压线路10公里。一九八三年全所有职工60人,变台增加到23台,高低压线路发展到 23公里。全年收缴电费 108,5万元,占计划 135%,安装各种电器 1,400多台(件),维修线路12,8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