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医术

第三节 医术



  一、中 医

  中医是祖国医学,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几千年来,它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中国人民解除病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名医,深受人民的爱戴,然而在解放前的民国和伪满时期却不被重视,甚至惨遭打击和迫害。一九二九年国民党政府的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余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实施消灭中医六项措施,国民党政府的提案通过后,引起了全国中医界人士的极大愤慨和强烈的反抗。但轻视中医的流毒,一直延续到了解放初期,解放初期还有过一段激烈的斗争。当时卫生部长王斌曾提出个错误主张“去医留药”。他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但中药效果好,所以他主张要废除中医,留下中药。

  一九五四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医工作做了指示,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医药卫生所起的作用,必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又指出。“中国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从此中医地位不断提高,在医疗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区中医工作的开展,始于解放前,当时只有几家私人经营的中药店,边卖药边行医。一九四九年七月在萨尔图大街西侧今五金商店处,成立了中西药合作社,由原安达县第三区政府(萨区政府前身)投资东北币8千万元,等于人民币800元,每个医务人员投资 1千万元,等于人民币100元,盖起了干打垒土房两间,购买了一些中西药,全社共4人,有两名中医:毛凤楼和王文彬,毛凤楼任中西药合作社社长,王文彬做门诊医生兼采购员;有一名调剂员兼收款员:陈兴平,有一名勤杂工兼炊事员:老孙头。当时合作社药房的设备,基本上是王文彬的个人财产。

  一九五○年毛凤楼调出,又请来一名中医王继周入社,王文彬任社长,一九五一年才有西医。

  一九五二年改名为安达县第三区卫生所,退还医务人员的投资,搬到萨尔图大街路东区二小学北侧,有干打垒房七间。武占发任行政所长,西医吕成任业务所长,王文彬为副所长。这个卫生所要负责方圆200多里地面上的人民医疗卫生工作,当时全区有两千多户,总人口为1万8千多人。 这些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为人民防病治病,为大庆的医疗卫生事业奠基立业,写下了难忘的篇章。

  一九五八年卫生所扩大为安达县红色草原人民公社卫生院,还在原址。

  一九六一年改为萨尔图区职工医院。

  一九六三年改为安达市人民医院。

  一九七九年迁院于今萨尔图区第一医院处,由干打垒土房搬进砖瓦房。

  一九八○年改名为萨尔图区人民医院,一九八二年又改名为萨尔图区第一医院。

  一九八三年搬进今萨尔图区第一医院大楼。

  在上述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萨尔图区中医队伍不断发展状大。从四九年到六一年中医药人员由3人发展到13人,从六一年到八三年全区中医医务人员已发展到100多人,其中有主治医师3人,中医师36人,中药师7人,中医士25人,中药士22人,中药调剂员23人。

  我区中医在大庆颇有威望,在外地也有一定的声誉,很多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已故的老中医王继周、郑玉亭、赵喜林、李成田,他们精通中医理论,治愈率高,至今人们还在称颂不已,现在还健在的省名老中医王文彬,年已七十二岁,还在继续不辞辛苦地为人民群众治病。

  我区王文彬、赵喜林等老中医,几十年来如一日地、积极地为祖国培养中医人材,成绩显著,可歌可贺。一九五六年卫生所里招收中医学员 8人,有王明颜、张国清、曹子生、陈守义、周世荣、刘赏、高洪文和姜淑春。当时教师有王文彬、赵喜林、王继周 3人,以集中教、分散学的方法,对学员进行培养。在这8名学员中有7名参加了五九年的省考,完全合格。只有刘赏学时不足,未参加考试。合格的全发中医士毕业证,刘赏被上级指定改学爱克斯光。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王文彬、赵喜林又带了五名中医学员。他俩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要求,耐心辅导,学员出徒毕业考试必须及格,还要作毕业论文。现在这五名学员,已有三人晋生为主治医师。一九七○年红旗镇时又办了一个西医学习中医的学习班,为期一年,共收学员26人。学习内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由王文彬来教,针炙科,由李明昭来教。一九七八年王文彬又受医院委托,带两名中医学员,现在这两名学员已成为中医师。萨区老中医带徒弟培养后备力量的方法,这走的是毛主席所说的“自力更生”的道路,这是壮大中医队伍和迅速提高中医医疗水平的一个好方法。

萨尔图区人民医院
  



  几十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我区中医队伍不断扩大,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目前,我区中医在治疗一些急慢性病症上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疗效更为显著。我区中医临床用中药治疗中风、冠心病、肾炎、崩漏、不孕、风湿、咳嗽等症,用针灸方法治风湿痛、痹病、扭挫伤、偏瘫、泄泻、妇女痛经等病,疗效均较显著。

  近几年来我区中医为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刻苦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并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带到临床工作之中,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他们探讨了“《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滋肾健脾养血法”、“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加减逍遥汤治乳衄”……他们还写出了不少中医科学论文,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宝库,例如:高洪文、薛广成的 《治疗急性外感热病体会》(发表在《乡村医学杂志》 83年第 3期),张英臣的《对(伤寒论)腹满症的讨论》(1984年东北三省仲景学说研究会大会材料),张英臣、张立书的《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探讨》,丛长城的《秋季小儿肠炎 (轮状病毒)早期应用葛根芹连米壳汤的观察》,丛长城的《中西医结合对婴幼儿腹泻治疗的体会》:还有王文彬的《滋肾健脾养血法治脾肾阴虚形慢性肾炎11例》被市中医协会评为优秀论文。

  这些论文是我区中医工作者在几十年或十几年临床经验的总结,这些宝贵的财富将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并为我区中医搞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国几十年来我区中医工作成绩显著,特别是有些老中医为祖国的医学奋斗终生,他们的革命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广大人民赞不绝口。省名老中医王文彬的刻苦学习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就是个很好例证,这是值得子孙后代学习的。

  附:省名老中医王文彬自我简介(节选)

  我生于一九一三年,一九二三年因家贫给地主放猪、放马,患了风湿病,不能继续为人佣工。一九二七年在亲戚的周济下入私塾读书,除读《四书》之类的书籍外,主要是读医书,如《内经》、《伤寒论》、《温病》、《妇科》、《儿科》、《脉学》、《药物》、《方剂学》等。一九三二年于黑龙江省林甸县万顺和医药店学徒(学中医),三年期满出徒,在本县乡村行医。一九三四年考入天津国医学院函授部学习三年,考试合格,发了中医师毕业证书。一九四○年考入黑龙江省汉医进修班,进修一年。一九四七年我在黑龙江省林甸县第二区合作社医药部,作医生兼负责人。一九四八年七月份随移民迁到萨尔图落户,在“志合利”中药店作门诊医。同年因事去到桦南,参加了桦南县中医考试,考中头名,发给了中医师证书。一九四九年七月份参加中西医合作社,作了门诊医生。一九五六年中医科收中医学员 8人,我兼任教学工作。一九七○年又兼任西医学习中医学习班课程。一九七八年又带两名中医学员。

  我在安达县第三区卫生所工作时,全区方圆 200多里,只有我们这一处医疗机构,治病、防病多数是到门到场、到生产第一线送医送药。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二年,我们全体医务人员没有星期假日,甚至值一个夜班,第二天还要照常工作。我和吕成同志,还经常下乡往诊,披星戴月,顶风冒雪。那时交通不便,经常徒步拔涉,忍饥挨饿,疲惫不堪,但我们还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总觉得为人民吃苦是荣幸的。那时没有补休、串休制度,也没有加班费。那时萨尔图街里没有俱乐部,更没有电影院,安达县电影放映队一年仅来几次,放露天电影,但我也很少有机会看到。我参加革命三十多年,除去年我院翻建楼房时,请二十天假,给一个远地叔叔去治病外,从未请过两天的事假,小病从来不休息,大病也没有超过一周的病假。一九七二年我母亲病危,一连一个多月,夜里护理治疗,白天照常上班,没有请过一天假,母亲死后两天,我就照常上班了。即使在整个文革动乱时期,我也从未逍遥过一天。我家火墙崩坏了,我便连夜修理,白天照常上班,我的干打垒土房很破,但从来让公家出人帮助修理,也未动过公家的一草一木。

  我多年来临床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不但对各科慢性病有效。即使对垂危的急性疾病也常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一九七二年我院收的肺心病患者崔张氏和张德新,急性心肾衰竭已发生昏迷,西药毫无效果,用中药治疗很快纠正了心衰,恢复了健康出院。对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症,中药治疗大大优于西药,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更好的疗效,如井下刘××功血长达12年之久,用中药治两个月治愈了。这证明中国古老的中医遗产是一个“宝库”,要能和现代西医结合,就更能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我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九五三年起曾经先后连续多年被评为本院、县、市的先进工作者。现在我是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常委,黑龙江省名老中医、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我虽年已古稀,老态龙钟,但还愿为四化贡献出我的残年。

  二、西 医

  萨区在一九四九年时,没有西医,只有几名中医。一九五一年后才来了西医,具体情况如
下:

  (一)萨尔图区第一医院

  区一院前身是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中西医药合作社。 (详情已见中医部分),当时只有两名中医,1名中药调剂员。一九五一年才调来3名西医士,两名护士,一名助产士。一九五二年合作社改为安达县第三区卫生所时,又请来西医师吕成同志任所长,同时还从哈市卫校分配来一些西医人员。一九五六年西医人员增到20人。一九五八年改为红色草原人民公社卫生院时,西医人员已发展到30余人。门诊分设了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放射线科。一九六○年改为安达市人民医院时,先后分配来16名大专院校毕业生,科室逐步健全,并能诊断治疗较疑难的疾病。一九六○年西医人员发展到46人。其中有西医师8人,医士7人。一九六三年建立了26张病床,同时建立了约30平方米的手术室,可做阑尾炎手术,胃次切除手术,脾破裂修补手术、剖腹产手术等。文革期间,业务无人过问,医疗技术处于停滞状态。

  一九七六年后,医院各项工作又逐步走上了正轨。为方便广大群众就医,不断增设了辅助科室。

  一九七七年成立了口腔科。

  一九七八年成立了理疗科。

  一九八○年成立了眼科,一九八二年成立了防疫科。

  一九八二年门诊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眼科、理疗科、心电科、检验室、放射线科、防疫科,并建立了急诊室。西医西药人员达到132人,其中有主治医师6人,主管技师2人,医师28人,护理师、检验师、技师各1人。

  外科开展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癌根治术、胃肠吻合术。

  病房分设内科、儿科、外科、妇科。

  (二)萨尔图区第二医院

  区二院前身是一九六○年五月建立的会战前线指挥部卫生所。位于采油一部,当时条件很差,没备简陋,只有半间土坯房,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两把镊子,几具注射器,由一名部队转业的卫生员和一名护士担负着上千人的医疗任务。当时,只能看一般常见病,只能打针、换药。

萨尔图区志


  1960年10月铁人王进喜腿外伤在区人民医院固定后拄拐回井队

主治医师丛长城为患者查体



  一九六二年,人员增加到30余人,大家动手把原来的车库改造成卫生所,面积约500 平方米,成立了病房,设床位20张,还成立了化验室、综合门诊部。

  一九六三年,随着油田会战的发展,卫生所搬入红砖瓦房,面积为 1,200平方米,人员增加到40余人,有医师十余人、医士十余人。门诊分设了内儿科、外妇科,建立病历卡,可收治内、外、妇、儿科患者。床位增加到30张,并建立了手术室,可治阑尾炎、疝修补、男性绝育术。此时,还成立了针灸理疗室,还购进了一台三十毫安的 X光机;由于人员少、针灸、理疗、透视,全由一人承担。

  一九六四年以后,卫生所开展了地段医疗,增加了家庭病床,由医生分头管理,打针送药到床前。一九六五年化验室除开展部分生化外,还能开展胸水、脑脊髓液的化验,以及肝功、胆固醇的测定。一九六八年春季,卫生所又搬进砖瓦结构的四合院。病床增到80张。内科已能收治感染性休克、天然气中毒、各种病因的心力衰竭,对呼吸道炎、胃肠疾患、泌尿系炎症等多发病、常见病均可收住治疗。儿科对呼呼、消化系常见病、营养不良及佝偻病,都能收住治疗。对肺炎的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及脑膜炎等重症也进行了治疗。一九七三年建立了眼科、耳鼻喉科,主要处理外眼疾病和鼻下甲切除术、扁桃体摘除术等。这个阶段临床,分科逐渐明确,医护人员向专业深度发展自己的业务技术专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一九七四年,病房又进一步扩大,共有面积约4,200平方米,内科床位40张,外科40 张,妇科10张,儿科30张,这时辅助科室也进一步发展。门诊、病房分两处进行工作,各有显微镜两台,各有一台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一九七五年X光室又购进一台二百毫安的X光机,同年又把二百毫安机器改为隔室透视。一九七六年成立了心电室,有专人负责,一九七七年成立了口腔科,一九七九年成立理疗科,一九八一年成立了皮肤科,一九八一年五月正式交给萨尔图区卫生局领导,改为区二院。

  (三)卫生所

  萨区一九八三年共有中心卫生所(高于公社一级的卫生院)9个,基层卫生所(高于大队卫生
所)54个。

  (四)中、西医结合

  为了创造中国的新医学、新药学, 早在一九五四年,党中央和毛主席, 就做出了指示:“当前的问题是西医向中医学习的问题,学习应该抱有很虚心的态度。西医学习中医是光荣的,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一九五六年又指出:“学习西医的人,其中有一部分又要学习中医,以便应用近代科学知识方法来整理和研究我国已有的中医和中药,以便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以上这些指示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方针,也是中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

  我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始于一九七○年。一九七○年人民医院,曾办了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的学习班,为期一年,有26名西医参加了学习班。(在中医部分已述过)。同时大庆市卫生局也举办了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的学习班。借用我区李成田老中医和中年中医高洪文、李明昭为学习班的辅导老师。

  十几年来,我区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效果显著,如:西医儿科主治医师丛长城同志把学到的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身的西医知识,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婴儿腹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根据中医的健脾胃法则,采用了四君子汤加减化裁,治疗婴儿腹泻,效果显著。治愈时间最长十天,最短一天。有效率达 98%。中医主治医师王明彦同志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加味参附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及脑血栓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区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还处在研究探讨之中。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高精密的现代化设备应用于临床,中西医结合,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五)医疗水平(这里只谈西医,中医前已述过)

  1.内科内科目前能收治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脑血管等系统的30到40种病,并能抢救心肌梗塞、脑溢血、各种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还能抢救各种原因的急性中毒、各种病因所致的休克,平均成功率达70%以上。

  2.儿科能收治呼吸、循环、泌尿、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营养缺乏疾病、新生儿疾病、小儿结核、中毒性疾病;能抢救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各种脑膜炎的颅压增高、各种惊厥,成功率达85%以上。

  3.外科能收治胃肠系、胆道系、泌尿系等各种疾病,并能开展胃、肠、胆、脾、甲状腺等切除术,能抢救外伤性休克、各种急腹症病人和颅损伤病人,成功率达80%以上。

  4.妇科能收治正常产、难产分娩患者,对各期子癇患者均能收治,能做剖腹产、外孕手术,并能开展子宫全切术。

  5.眼科除治疗常见病外,还可以做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6.耳鼻喉科可处置常见病,并能做一些常见手术,如:扁桃体摘除、鼻息肉摘除、鼓膜修
补术等。一九八一年开展了下鼻甲硬化疗法20余例,疗效显著。

  7.针灸科除开展针刺疗法外,还开展了拔火罐和按摩治疗。

  8.口腔科除了对多发病的治疗外,还开展了一些小手术,如:颌下腺囊肿摘除,单侧唇裂修补、牙体再植、干孔治疗、根管治疗等。一九七九年开始用快速镶牙法,颇受欢迎。

  9.理疗科能治疗的病种是:附件炎、关节痛、风湿痛……

  10.电诊室,能用心电图对心血管病诊断, 还能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病变部位进行确切判断,还开展了肝、脾、胆的超声探查癫痫、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的脑血流图及脑电图诊断。

  11.放射线科除广泛开展了胸及骨科的X光摄片、胃肠钡餐透视外,还开展了胆囊、肾盂造影。

  12.化验室,除常规生化检验外,还建立了细菌室和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