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传统节日

第三节 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个节日从其实际来看,有家族团聚,庆祝丰收,休养生息,辞旧岁,迎新春的意义。这个节日的时间比较长,准备充分,食品很丰盛。过节时家家户户以美味佳肴改善生活,还有燃放鞭炮,贴年画、写春联等习俗。

  解放前,过春节带有很多迷信色彩。烧香祭神、叩头拜年。解放后,许多迷信活动摈弃,但相互拜年,问好和改善生活的习惯仍保留沿袭。从初一到初四,职工干部放假,各单位还组织秧歌,以庆祝过去一年的胜利,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元霄节——即旧历正月十五日,也称花灯节。各族人民以各种形式欢度。人们做冰灯、耍龙灯、扭秧歌、吃元霄、放鞭炮、放礼花等,热闹非凡。有关单位还举行灯谜晚会。一九八二年大庆儿童公园建成后,人们又多了一项活动,元霄节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公园观冰灯,公园里熙熙攘攘,喜笑非常。

  二月二——即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之日。当地人有理发,吃猪头的习惯。

  清明节——即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业中的重要节令。在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人因纪念介子推,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节,清明节这天人们除有吃干食的习惯外,还要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和亲人的坟墓。

  端午节——即阴历五月初五,也称端阳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遗留下来的风俗。这一天,家家要吃粽子、鸡蛋。有的家庭还有在房檐上挂彩纸胡芦、插树枝采艾蒿的习惯。

  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也称鬼节。此日民间大搞祭祖上坟活动。解放后,这种活动自然废除,但最近几年来,有部分人还用烧纸钱上供等各种形式悼念已故亲人。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叫八月节。这天,人们白天有佳肴盛餐,晚上吃瓜果、月饼、观赏月色,庆祝丰收。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代人们在这一天,登高秋游。赏菊饮酒,现今只有少数人在这一天出去郊游。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有用黄米、云豆红枣一起煮粥吃的习惯,所以人们管这种饭叫“腊八粥”。历年每逢此日,冬季开始骤寒,故流传“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俗语,形容天气之冷。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称为“小年”。解放前,家家户户都祭灶,把贴在灶前墙上已供奉一年的“灶王爷”揭下来,以火焚烧,谓之祭灶。现在此种做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打扫卫生。

  居住我区的回民,除过好上述节日外,每年还要按民族的习惯,过好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大尔代节、古尔帮节和圣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