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59年-1969年

1959年-1969年



1959年

  8月1日 《东宁报》改为《东宁日报》,由5日刊改为日刊(9月1日起改为隔日刊)。

  4月 黑龙江省文物搜集办公室来东宁搜集文物。

  9月末 建成了解放后的第一座三层楼房:东宁宾馆(今县政府招待所)。在县城西山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

  10月1日 庆祝新中国建国1O周年,县城万人集会,举行盛大游行。

  10月1~3日 举行东宁县首届体育运动会。

  10月初开展反右倾运动。运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县直机关、工业、商业、粮食、文教、卫生各系统;第二批是各公社和社直机关。运动历时6个月,1960年3月末结束。

  养蚕试验获得成功;省投资17万元在城子沟建缫丝厂。

  秋省投资40万元在太平岭建农场,定名太岭农场。

  10月中旬下放城镇职工和居民120户,到农村安家落户。日用陶瓷投产。

1960年

  春主要副食品实行凭证供应。粮食和副食品不足,一度吃代食品。

  饲料不足,耕畜普遍瘦弱。

  3月 建立中苏护林防火联络站。

  夏 修建电影院(今工人文化宫)。

  12月末 《东宁日报》停刊。

1961年

  春为渡过饥荒,县委决定:城镇职工干部放假半月,开荒种地,解决粮莱困难。

1962年

  1月 县委书记慕振英、副书记卢钧代表东宁县委去北京参加七千人大会。

  3月 增设金厂、细鳞河两个公社。

  买入国产东方红54链轨拖拉机12台。

  5月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工矿企业和手工业进行关、停、并、转工作。

1963年

  5~7月 县委在万鹿沟大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

  秋 省从北大荒调来198名转业军官充实林业,当年在近山区村屯建58处林业站。

1964年

  3月初 牡丹江地委抽调东宁县委书记郝弼率工作队去宁安县马河公社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月 开始兴修瑚布图河(我侧)护岸工程。

  6月30日 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夏修绥阳至八里坪公路。

  11月8日 全县降大雪,平地雪深3尺,旋涡处积雪丈余,公路堵塞,客、货汽车停运半月。全县出动军民万余人次清除积霉。

1965年

  春新城子沟煤矿三井投产。

  7月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李力安和牡丹江地区副专员安玉书带1 000多人的工作队来东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7月中旬暴雨成灾,绥芬河水位猛涨,超过暖泉沟大桥1米多,接近北大桥桥面,新立村周围一片汪洋。东宁防洪堤被冲毁 5处,镇内小河和全县70多条河流都水满槽平,东宁镇内低洼处房屋进水。绥阳镇的北山洪水直泻山下,水裹泥沙冲入镇内,沿河两岸居民被洪水隔绝。省、地领导乘飞机来东宁上空视察水情。全县军民全力投入抗洪斗争。

1966年

  3月 中共牡丹江地委抽调东宁县长高晓光率工作队去密山县的裴德,兴凯,富源3个公社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6月 初成立东宁县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下设文化革命小组办公室,开始在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简称“小五界”)系统开展大批判。

  7月初 县委派出工作组到东宁一中、二中、绥芬河中学具体指导运动。

  8月中旬 黑龙江大学的东进宣传队(6X)来东宁串联。

  8月  下旬镇内各中学相继成立由学生负责的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各学校学生走出校门“破四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破“四旧”中,各图书馆书籍大部分烧毁。

  9月初 各中学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县委、政府机关与部分企业成立了赤卫队。

  9月19日 根据中央搞好秋收的指示,运动暂停。三岔口朝鲜族中学学生开始外出串联。

  11月初组成460多人的进京学生代表团去北京串联。

  11月26日 进京学生代表团接受了毛主席的第八次检阅。

  12月11日 进京学生代表团返回东宁,宣传了毛主席检阅盛况。此后,全县各学校学生纷纷去北京、上海、韶山、延安、广州各地进行串联,并仿照外地,组织各种造反团、战斗队。

  12月19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和省、地委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精神,会议期间,县委、县人委部分干部与各公社互相串联成立造反团,使会议无法进行,开了两天就结束了(原定 4天)。从此,各机关、单位的造反团组织蜂拥而起,大字报贴满县委办公室内外。

  12月28日 县委、县人委造反团,联合镇内12个造反团,在县委大会议室召开批判县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点火大会。

  12月30日 县委书记郝弼代表县委在群众大会上对造反团批评的问题做了检查。

1967年

  1月初根据党中央指示,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展“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

  1月9日 东宁各造反团派代表去绥化参加斗争慕振英(前东宁县委第一书记)大会。

  1月23日 将慕振英从绥化“揪回”。

  1月24~27日 在东宁电影院召开各造反派联合“斗慕”大会。

  1月29日上午农、五、学造反司令部带封条到县委组织部封门夺权,被机关造反团阻拦未能实现。

  同日 机关造反团组成炮打县常委指挥部,联合各造反团,以80多个造反团的名义写出“夺权公告”,由县广播站播出,并成立接管委员会,夺了全县城乡党、政、财、文大权 (又称“一·三O”夺权)。接管委员会没得到县武装部支持,逐步分化瓦解。

  2月 17日 在县武装部支持下,召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杀回马枪大会,会上宣布成立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牡丹江联络站东宁分站。 “一·三O”夺权骨干在会上杀回马枪。此后,两委机关造反团土崩瓦解,纷纷倒向“旭日”造反团。到2月末,旭日“造反团,,掌握了“两委”机关的造反大权,成为全县揪斗“走资派”的主力军。县内各机关单位的领导都靠边站,一切权力都归造反派。

  3月19日 成立东宁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3月23日  以“旭日”造反团为核心,实行革命大联合,成立机关造反总司令部,组成县委、县人委两个造反兵团。

  3月31日  组成机关总部、文卫总部(即红卫兵总部)、工交总部、财贸总部,以机关总部为核心,4总部下设10个兵团。

  3月末开始解放干部,经过“亮相”(自我检查),到8月份,除卢钧、张亚臣外,陆续解放了副科级以上干部。

  4月5日 各总部在县武装部支持下联合成立东宁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

  6月12日 成立东宁县临时接管委员会。13日在电影院召开夺权大会。

  7月13日 在东宁第一小学广场举行东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

  8月 揪斗原副县长魏超亭。

  9月 县直机关、各公社纷纷揪斗“叛徒”、“走资派”。

1968年

  2月中旬 组成以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武装部长崔福臣为首的“五人深挖小组”,在电影院召开大会,动员深挖“三特一叛”(即国民党特务、日本特务、苏联特务和叛徒)。从此,全县城乡都开展了揪斗“三特一叛’’运动。

  3月7日 成立绥芬河区(县级),从东宁县划出。

  兴建北水南调工程(引北大河水浇灌南部山地。建成后因电费太高停用)。

  3月中旬 县办清队训练班,培训专职深挖干部。

  4月初再次揪回原县委第一书记慕振英和原县长刘秀蜂进行批斗。

  5月27日 黑龙江省宣传报告团来东宁传播“忠字化”经验,内容为大书“忠”字,跳“忠”字舞,做语录操等。

  6月末 县革命委员会在电影院2楼举办了向毛主席献忠心展览。

  7月 开展红色海洋活动,红油墨脱销。

  8月7日 县革命委员会在泡子沿村召开向漏网“走资派”夺权大会,推动全县揪斗“漏网走资派”的运动深入发展。

  成立“五七”干校,将靠边站尚未揪斗和已解放的干部集中起来进行劳动改造。

  8月中旬 各造反团相继解散,干部安排到“五七”干校劳动,学生陆续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9月5日 县革命委员会支持东宁公社造反派在电影院召开揪斗“走资派”大会,揪斗已结合在革命委员会中的干部。

  9月7日 县革命委员会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入28个生产队,101所中、小学和3所医院,帮助揭阶级斗争“盖子”,进行夺权斗争。

  改造三岔口灌区——干渠,组织1 300名民兵,投工19万个,开挖了37华里的新渠。

  10月下旬东宁镇万人集会,列队迎接芒果(复制品)。

  12月27日 县革命委员会支持老黑山公社,在南村召开揪斗“走资派”有线广播大会,全公社大、小队干部80%被揪斗。到年末,全县巴揪出副科级以上(包括公社) “走资派 244人,其中有已结合进领导班子的102人。

1969年

  1月 东宁果树场放牧员王宝科,在深挖运动中被迫上吊自杀 (1978年对此案复查,王宝科不是苏联特务,为其平反昭雪)。

  2月12日 县革命委员会在绥阳镇召开贯彻落实对敌斗争政策大会,处理北沟事件,会上将打人凶手拘留逮捕,为受害人平反,同时对北沟大队革命委员会进行改组。

  3月上旬 珍宝岛事件后,全县城乡开展深挖洞运动。

  县派出400多名农工到大兴安岭修国防公路。

  4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城乡举行庆祝游行。

  3~4月 陆续解放干部,多数干部解放后又被送入“五七”干校参加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