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温 据东宁气象站和东宁水文站1958~1980年22年的观测记录,东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4.9℃,1月份平均零下14.6℃,7月份平均21.7℃。最高气温为37.3℃,最低气温为零下32.1℃(寒区零下39℃),是黑龙江省温暖县份之一。
东宁地区历年各月平均和最高最低气温表 (1958~1980年)单位;℃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各地温差很大。以生长季节(5—9月)积温 200度为间隔,全县可分为暖、温、凉、冷、寒五个积温区。
东宁镇、大肚川镇、三岔口朝鲜族乡的部分地区是全县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 6年平均气温5℃,1975年达到6℃,低温的1969年也有3.6℃。这一地区最低气温是零下32℃,最高是37℃。而且热量充沛,生长季节平均积温2 740℃。
绥阳北部,黄泥河、老黑山南部,南天门等地,年平均气温只有 2℃左右,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零下39℃,生长季节平均积温只有2 100℃。
东宁各地与哈尔滨各月平均气温比较 (1958~1980年)单位:℃
从多年的各月平均气温中看出,东宁县冬季比哈尔滨高2~4℃,夏季比哈尔滨低1~3℃。与哈尔滨相比较,冬不冷,夏不热。平均气温年较差为36℃,在黑龙江省内最小,是大陆性气候减弱的表现。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缓,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海洋气候的调节作用。
县内有效积温时间长,≥10℃期间,平均积温2 700~2 750℃。各年间积温变化幅度大,明显地分出高温年和低温年。以暖区为例,高温年积温达3 000℃,低温年积温只有2 400℃,相差600℃。有效积温时间平均153天,一天最长达16小时,接近长江流域的热量。
这种冷暖变化,大体上是3~4年为一个小周期。1949年以来的高温年有:1952年、1958年、1961年、1963年、1967年、1970年、1973年、1975年,1978年、1982年;低温年有1954年、1957年、1960年、1969年、1971年、1972年、1974年、1981年、1983年、1984年、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