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土壤分布

第二节 土壤分布



  东宁县土壤分布因受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地质及成土母质等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高到低呈垂直分布规律,即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河淤土等。暗棕壤分布面积最大,占土壤总面积的 84.7%。在不同地形部位的低洼积水之处,有隐域性的沼泽土和泥炭土发育,其水平分布地带性不明显。

  一、暗棕壤

  分布于海拔400~800米或更高的丘陵地带,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面积 9 431 815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84.7%,为全县的主要土壤。但因其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陡坡等地,部分不易开垦为耕地。现已垦耕地137 388亩,多为自浆化暗棕壤。

  二、白浆土

  分布在海拔200~400米地形平缓的丘陵漫岗地带。面积741 824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7%,是全县主要耕地土壤。除黄泥河子乡外,其余9个乡镇均有分布。

  三、草甸土

  分布于河流两岸平地和山间沟谷低平地,呈鸡爪状零星分布。面积 502 037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 4.51%。植被以多年生草甸草本植物群落为主,母质为冲积物、沉积物和洪积物。其肥力优于县内各土类土壤。但因土壤过湿,水、气、养、热等四性不协调,耕地土壤冷,易造成作物贪青晚熟。

  四、沼泽土与泥炭土

  沼泽土,除东宁、道河两个乡镇外的8个乡镇的山间沟谷低洼地均有分布。面积250 151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2.25%。母质主要为河湖相沉积、洪积物,有机质含量9.69%,为境内各类土壤之冠。但质地粘重,通气条件差。

  泥炭土,发育在山间丘陵漫岗、沟谷低洼地和地表常积水的地方。分布于绥阳、细鳞河等乡镇,二段林场附近分布最多,总面积7 830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0.07%。泥炭层均为0.5~1米左右。据1984年土壤普查测算,县内泥炭土贮量 391.5万立方米,是较好的天然造肥材料和改土原料。

  五、河淤土与水稻土

  河淤土分布于绥芬河两岸和瑚布图河、佛爷沟河下游,母质以冲积物为主,海拔为 100~200米。面积151 250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36%。

  水稻土多分布在东宁、三岔口、大肚川 3个乡镇的平川地和洼地。面积45 859亩,占总面积的0.41%。县内水稻土形成晚,开发时间短,仍遗留着前身土壤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