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霜冻冰雹
第三节 霜冻冰雹
一、霜冻
1967年 6月29日,细鳞河一带发生霜冻,玉米、大豆、谷子等作物全被冻死。同年9月1日又发生早霜,除小麦外几乎绝产。
1972年8月31日,细鳞河、绥阳、老黑山各乡镇部分地区发生历史上少有的早霜,有8 500亩农作物减产70%。
1977年,除东宁镇外,各乡镇都在 9月20曰以前降霜,有32 096亩农田遭受霜冻,其中绥阳镇就有14 350亩。
1983年春低温,从4月末到6月初的50多天中,很少见太阳。由于积温不足,小麦生长缓慢,到8月20日,全县4万多亩水稻,仅有 60%出穗,普遍减产。南北部山区发生内涝,受灾面积都在万商以上。
二、雹灾
冰雹年年都有,但“雹打一条线”,造成灾害的只能是局部地区。
1957年,通沟呤降过一场大冰雹(受灾情况不详)。
1973年 6月13日、19日两天中午降雹,有4个公社的5个大队4 968亩农田受害,减产8成到绝产的有310亩。
1979年7月5日午后 2时25分,黑瞎子沟和西崴子两个大队遭受狂风暴雨夹杂冰雹袭击,20分钟后,地面积冰雹11厘米,有的大如鸡蛋。黑瞎子沟大队90%以上农田受害,有600多亩绝产,打坏油纸房盖38间,鸡、鸭、鹅被打死200余只。
1983年 6月13日下午,绥阳、细鳞河、金厂、道河等乡镇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10多分钟就沟满壕平,山洪下泻,鸡蛋大的冰雹覆盖了 300多平方公里。这样大区域的冰雹,是历史上少见的。全县受灾面积47 000多亩,有 4 665亩绝产。倒塌民房5间,淹死社员3人,冲走木耳段2 500段,毁坏道路23条,淹死牲畜20头,毁坏人工林9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