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湮没和更名村屯

第三节 湮没和更名村屯



  一、已湮没村屯

  团山子:在三岔口北5里的平原中,突起一石山,因山呈圆形,称团山子(或孤山子) 此山石质优良,三岔口和附近村落建房用石和碾子、石磨、石磙等皆取于此,地上石取尽,向下部开凿,已深入四、五米。因该地土质肥沃,开垦初期即在团山予以东形成聚落,村名团山子,为汉族、朝鲜族杂居村,又称北高丽营。民国 3年(1914年)在此设县立第三小学,居民曾达到150户。

  伪满初期,居民被迁走,土地荒芜,当时瑚布图河距山根还有 2里。此后河岸被冲刷,河身逐年西移,现已移至山根,原村落遗址被留落界河东岸苏联境内。

岭后:岭后村位于绥芬河北岸新立村后沟里,因沟口立有“倭”字界牌,当时称界牌沟。开辟初期即有人进入,民国时形成村落,名岭后,县在此设立防所,派驻保卫团。伪大同 2年(1933年)日军侵占东宁县后,将居民全部赶走,房屋烧光。

  东夹信子:东夹信子位于三岔口东南部,今瑚布图河东岸。原瑚布图河床在今河床东三四百米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次洪水,在今河道处冲出一条支流,主流仍在东股,此后逐年冲刷,主流转入今河道,两股流之间称夹信子,居住着中国人耕种几百垧土地,伪满时期,边境居民被赶走,但国界仍以原河道为界。伪东宁县公署在夹信子派驻警察队,苏联也承认夹信子是中国的。1945年日伪垮台后,苏联即以今河道为界,东夹信子成为苏联领土。

  缸窑沟:缸窑沟位于三岔口岭西泡子沿南山的沟里,开辟初期即有人在此烧制瓦缸,故名缸窑沟。民国后期,居民达到50多户,东宁沦陷后,日本军要在沟里建兵营,将居民全部赶走。

  窦姑娘川:窦姑娘川位于三岔口南约50里瑚布图河西岸,清末形成聚落,是三岔口通向珲春必经之处,伪满时,居民被赶走。

  双榆树:双榆树位于新屯子南,招垦局时期是宁古塔通三岔口的重要驿站,当时已形成聚落,民国时曾在此驻兵,伪满时居民被赶走。

  二、更换名字的村屯

  (一)胜利村

  大肚川镇胜利村,原名佛爷沟村,位于佛爷沟东端,据民国 9年(1920年)的《东宁县志略》记载:“……当草莱未辟前,有古塔欹立草际,约高数丈,旁有铜佛数尊,亦皆高尺有咫,其为阿代物无从考稽,今则塔基已没,铜佛全杳,只有佛爷沟名,留存人世而已”,佛爷沟以此得名,当时泛捐自团结至胜利的一道沟,居民都沿沟零散居住。伪康德 3年(1936年)日伪将沟内居民强令集中居巨,称佛爷沟村。1955年建成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改称胜利村。

  (二)东方红村

  三岔口乡东方红村,位于三岔口南20多里,瑚布图河西岸。招坠局时期,即已形成村落,“瑚布图河”满语为“乌沙”(或无沙),人们称瑚布图河为乌蛇沟河,称这条沟为乌蛇沟,因岭西也有一道沟一条河,沟和河都小于岭东,为区别两道沟河,东沟称大乌蛇沟,西沟称小乌蛇沟。东沟的瑚布图河也称大乌蛇沟河。西沟的小瑚布图河也称小乌蛇沟河。

  早期的大乌蛇沟村,泛指整个沟内的居民部落,绥芬厅时期的居仁社和民国时期的第二区都驻于此,伪满时将沟内居民全部赶走。1945年光复后,少数被赶走的居民陆续迁回。1946年冬,政府又安置了一批自外县迁来的朝鲜族居民,形成上、中、下三个屯,都称大乌蛇沟。1955年农业合作化中,上屯建光星社,改称光星,中屯建五星社,改称五星,下屯建东方红社,改称东方红村。

  (三)太阳升村

  火肚川镇太阳升付,位于大乌蛇沟岭西,开垦初期即有人在沟内零散定居,是全县气温最好,瓜类成熟最早的地区。伪康德 3年(1936年),将沟内居民集中起来,称小乌蛇沟村。伪康德10年(1943年),居民被赶走,1945年光复后,居民陆续迁回,重建小乌蛇沟村。1955年建成太阳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太阳升村。

  (四)和平村

  道河乡和平村,原名大碱场沟,伪康德 3年(1936年)将周围居民集中于此,称大碱场沟村。1955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称和平社,从此改名和平村。

  (五)东升村

  道河乡东升村,原系荒僻山区,伪康德 6年(1939年)建成绥宁铁路时,在此设站,名洞庭车站,当时只有铁路员工居住。1945年光复后,铁路被苏军拆除,居民陆续迁入,形成村落,名洞庭村,系和平大队的远耕队,1967年从和平分出,建洞庭大队,1974年改名东升村。

  (六)新曙光村

  道河乡新曙光村,原名烟筒砬子,以其村旁有一石砬子,形同烟筒而得名,原系和平大队的一个生产队,1967年从和平分出成立大队,改称新曙光村。

  (七)跃进村

  道河乡跃进村,原名小碱场沟,民国初期即有人来此定居,伪满时居民被赶走,解放后再有人进入,成为通沟大队的远耕点。1974年单独成立大队改称跃进村。

  (八)西河村

  道河乡西河村,原名二十八道河子,系小绥芬河支流。民国初期即有人来此定居。伪满时,将沿河居民赶到道河建村,再度荒凉。1958年道河大队在此开荒设远耕点,居民陆续增加。1974年从道河分出成立大队,改名西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