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伪满初期的抗日战斗

第四节 伪满初期的抗日战斗



  一、长沟子袭击战

  伪康德元年(1934年)12月28日,驻老黑山的伪靖安军,探得长沟子和万宝湾有抗日队伍。日本人连长便率全连伪靖安军在当天傍晚开进长沟子屯。挨门逐户进行搜查,因没查到抗日队伍,便放火烧了居民房屋,然后奔向万宝湾村。

  当晚抗日队伍正在长沟子西山宿营,看到屯里火光,知是日伪军在烧居民房屋,激起杀敌义愤。预料敌人去万宝湾,必经山下,于是就在山下埋伏好,当靖安军进入伏击圈,抗日队伍立即开火。在突击中,日本连长、翻译和战马当即被击毙,余众窜逃回老黑山老巢。

  二、头道沟诱敌战

  伪康德2年(1935年)6月,珲春游击队柴世荣部开进老黑山的头道沟,得知老黑山驻有伪靖安军,威胁着部队的活动。因无重武器,不便攻坚,于是派出十几名战士到老黑山附近活动,故意让敌人发现。由于天隆暴雨,伪靖安军没出动。第二天早晨,伪靖安军一个连,沿昨天游击队战士活动路线出动,搜索游击队,伪靖安军刚进入头道沟伏击圈,柴世荣便发出攻击信号,全线开火,汉20多分钟就结束战斗。打死伪靖安军 100多人,俘虏10人,缴获军马10匹和一批武器弹药。

  三、老宗家后沟歼灭战

  伪康德 3年(1936年)10月,老黑山日军守备队,派12名日军,押着20匹驮马,驮运皮衣、毛衣、鞋袜和大米、弹药等军用物资,去片底子警备队。抗日部队某部孔连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做好突袭准备。日军驮运队路过老宗家后沟时,孔连长一声令下,抗日战士一齐开火,将驮运队压到一条山沟,在神枪手的点射中,敌人除1名逃跑外,其余11 名全被打死,缴获步枪11支和驮运队的全部物资。赶马驮子的群众无一伤亡。

  四、万鹿沟截击战

  伪康德 3年(1936年)冬,抗日部队李延平部得知日军从绥芬河向东宁用汽车运送物资的消息,便派人于夜间在万鹿沟里险坡弯道地段浇上水,使之结冰,安排好伏击兵力。翌日清晨,日军 3台汽车行至冰道处,打滑不能前进,伏击战士立即一齐开火,经过几分钟的战斗,就消灭了押运的日军,缴获了全部物资。

  五、三十三枪沟口袋战

  伪康德4年(193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抗日部队300多人,由金哲山率领,从大甸子来到老黑山地区。为痛歼敌人,在三十三枪沟挖好作战工事,布置好伏击敌人的位置,然后派部分战士到万宝湾村,故意把粮食撒在由树‘口至三十三枪沟的道路上,让一名老百姓去警察队报告。住在西老黑山的伪靖安军和警察队得到报告后,立H口集合伪靖安军和警察队300人,奔赴三十三枪沟。当敌人进入口袋后,抗日战士突然开火,伪军警猝不及防,被消灭大部,其余逃回老黑山。战后,老百姓传诵着:“红袖头(伪靖安军),不露头,一露头,就掉头。”

  六、杨木桥子战斗

  伪康德7年(1940年)11月初,抗联五军和第一路军的二、三方面军约260余人,在林口县红石砬子与日军激战后,转移到东宁县杨木桥子附近。

  杨木桥子位于县城西百余里的森林地区。日伪为掠夺中国木材,组织了 5个组头近千名工人在此采伐,并派驻山林警察60余人。驻地有炮楼和铁丝刚,戒备森严。

  抗联为补充越冬的物资和消灭孤立之敌,决定由三方面军八团团长崔贤率主力从南沟口正面进攻;二方面军七团团长孙长祥率队扼北沟口,封锁两个炮楼,同时派人剪断电话线,截断敌人与外面联系。另派一个班到工人宿舍,发动工人,待歼灭守敌后,帮助部队运送物资。

  傍晚,各路开始行动。孙团长进入北沟,部队已控制了两个炮楼,见南沟主力还没来到,便抢占了森林小铺(商店),伪山林警察队发现我军后,慌忙组织抵抗。孙团长见已被发现,便发出进攻信号。这时崔团长已率队从南沟进入,两面包围了山林警察队大院。伪山林警察队凭借院墙和炮楼负隅顽抗。抗联乘封锁炮楼和包围警察队之机,在工人协助下,打开仓库,搬出了大量粮食和物资。经过 5个小时的封锁包围,主动撤出战斗。因黑夜,敌人未敢出击,抗联队伍顺利地带着战利品向黄松方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