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光复后的动乱和平叛
第五节 光复后的动乱和平叛
一、东宁光复
1945年8月8日零时起,苏军向庙沟驻守日军进攻,留守日军凭借强固工事与苏军展开激战。翌日晨8时,苏军飞机飞入东宁上空,发射机关炮和投弹。9时左右,苏军炮兵从三岔口瑚布图河对岸,向东宁县城开炮,炮弹都落入公路西的日伪机关和日本居民区。10时后,日本人组织各机关日本人和家属逃跑,县城一片混乱。 9日拂晓,苏军先头坦克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进入东宁县城。数千名群众手持红旗将苏军迎入街里。苏军留下部分驻军后,继续向吉林省汪清县方面推进。接着以苏军少校为首组成驻东宁苏军司令部。
二、组建保安队
1946年 1月,民主政府组建后,杨森林县长(中共牡丹江军分区派来的)听到山里有土匪建军活动,为保卫民主政权,2月,通知各村动员青年应征入伍,保卫地方治安。共召集500人,以伪国兵为骨干,分为 4个中队。委任伪满教员、县公安局副局长孙忠魁为保安大队长,刘风山和伪职员胡文彬为副大队长,组成县保安大队,驻在东宁第一小学进行训练。
杨森林组建保安队,征得苏军驻东宁司令官的同意,枪枝、弹药、服装、粮秣由日军仓库中拨给。
县保安大队,人员整齐(均系20岁左右的青年),武器都是由苏军在日军仓库中拿出的“三八”大盖枪,并配有一部分机枪、山炮等。
三、叛军组建
1945年底,自称国民党第二纵队第十六支队司令姜兴宇来老黑山壬枝林家 (王枝林是伪满把头与姜兴宇连襟) ,姜兴字委王枝林为东北挺进军第二纵队第十六支队牡东地区上校团长,负责东宁地区的建军;程玉祥为上校团长,负责绥阳、穆棱地区的建军;周武学 (王枝林的妹夫)为上校团长,负责绥芬河地区的建军。
姜兴宇走后,王枝林将伪满时从外地抓来无家可归的劳工召集起来,从Et军仓库中搜集来大量枪支、弹药、服装、粮秣,组织起四五百人,做为建军的基本队伍,然后联系上大肚川吴家三兄弟。
吴家三兄弟(后称“吴家三虎”),老大吴振山、老二吴振江、老三吴振海,伪满时系大肚川村小商人。光复后,吴振海当了治安维持会的治安队长,率部下在日军仓库中搜集到大量枪支弹药、服装、粮食,成为大肚川一带的强大势力。王枝林以国民党建军委任状为钓饵拉拢吴家兄弟入伙,委吴振山(大虎)为中校参谋长,吴振江(二虎)为中校副团长,吴振海(三虎)为少校营长。
汪清县大甸子治安队长安振友,曾被姜兴宇委任为第十六支队第二旅长和延边办事处处长,1946年初被汪清县民主联军击溃,率残部三四十人逃到老黑山,求王枝林庇护。
绥芬河公安局外勤巡官徐佩,被王枝林密拉入伙,委为少校营长。1946年 3月问,徐佩将绥芬河公安局40余名武装战士胁裹到老黑山。
王枝林打着中央挺进军的旗号,动员各村青年入伙,当时15伪新垮,人们都盼中央军快来接收,因此很多农村青年参加了他的队伍,队伍扩大到近千人,分布在老黑山、大肚川地区,等待时机进占东宁县城。
四、叛乱骚扰
1945年8月9日日伪垮台后,在苏军主持下,组织起东宁县治安维持会。为和中央取得联系,早日来人接收。维持会派行政科长高程九和教育会副会长王世祥去长春国民党东北行营联系。他 2人到哈尔滨听说国民党光复军师长杨楚平在哈,高程九与杨楚平系同学,便不去长春,直接找杨楚平联系。杨楚平听了他们述说的东宁情况后,委任王殿增 (又名王干臣,当时系东宁县维持会副会长总揽维持会大权) 为团长,王世祥为副团长,高程九为联络员。杨令王世祥返回东宁与王殿增组织力量等待接收。高程九留在哈尔滨负责联系。
1946年 1月,王世祥回到东宁后,东宁县国民党部巳被苏军遣散,从牡丹江接来杨森林,成立了民主政府。王世祥秘密与王殿增(实业科长)、孙忠魁 (王世祥表弟,当时任公安局副局长兼保安大队长) 、胡文彬(保安大队副大队长)、吴亚石(民政股长)等秘密串联,传达了杨楚平对东宁的指示,密谋联络骨干,积蓄力量,伺机推翻民主政府。
为挤走杨森林,王殿增等向苏军司令部诬报杨森林吸食鸦片,不做工作,农村土匪嚣张,无所作为等问题。 4月25日,苏军司令部将杨森林送去穆棱县,令孙忠魁接管东宁县全面工作。4月28曰,苏军全部撤离东宁县回国。
4月 29日,穆棱县长尚景波,率一排战士乘汽车送杨森林回县,按杨森林的意见带走了王殿增、张若奚、李谷贻等人,任孙忠魁、胡永忠为副县长。
4月中旬,王世祥接到高程九第三次来信,信中传达杨楚平的指令,大意是:苏军4月来以前全部撤出东北,保安总部已发布命令,苏军撒出后,国军将源源进驻各地,各地要相机策应国军;令王世祥作好准备,5月1日开始行动。得手后,要沿铁路向牡丹江推进,与八支队会师于牡丹江;并命令将已被破坏的飞机场尽快修复,以备飞机降落,飞机的联络信号,用国民党旗。
王世祥原以为杨森林已被送走,孙忠魁接管了东宁县政府,已无问题,不料杨森林突子29日回县,距5月1日只剩 1天多的时间,公安局长李东升,保安大队副刘风山都是杨森林带来的人,恐城里力量不够,便派亲信宋明昌、李文选 2人去老黑山与王枝林联系,合力夺取东宁县城。王枝林正跃跃欲试,一拍即合,计议好配合方案,宋明昌、李文选当即返回县城汇报。 4月30日晚上,王世祥、孙忠魁等派亲信封锁了交通要遭,控制了与杨森林有联系的人员,王枝林派来的手枪队一到就开始行动。
5月1日晨,孙忠魁率骨干包围了保安大队部(第一小学),先由胡文彬(副大队长)缠住刘凤山,然后由张绍良(绰号张高丽)、王海山假借报告军情之机,开枪打死了副大队长刘风山、排长乔德林、栾福海和通讯员小王。李文选率一批人将公安局长李东升逮捕。
王世祥率李义廷和老黑山来的手枪队包围杨森林住宅(今医院门诊托儿所),缴了警卫队的枪。杨森林闭门不出,手枪队破门而入将其绑了出来,另派人把杨树林(杨森林之弟)抓来,同时逮捕了亲杨森林的胡永忠、孟昭庶、杨庆树和杨森林家属。
天刚放亮,王枝林率大队人马开进县城,自称是中央军来接收东宁。
叛乱得手后,各头目汇集一起,王世祥和王枝林都说自己与中央有联系,推翻民主政府有功,都想争当头目。争执中,王枝林的营长范兴山率手枪队闯入,认为王枝林联系早、势力大,应以王枝林为主。在手枪威胁下,最后达成协议,以王枝林为首,组成统一的东北挺进军东宁旅司令部,王世祥屈居第二。
叛军旅司令部的组织系统:旅长王枝林,副官长王世祥。旅司令部设八大处:参谋处长吴振山,军法处长侯玉良、副处长吴国先,书记处长殷德康、副处长张林东,军械处长曹国庆、副处长郎显和,军需处长周武学、副处长李树琪、王殿增,军医处长任成章、副处长金永益,粮秣处长王殿升,副官处长郑国文、副处长董桂久。
旅部暂编三个团:第一团团长吴振江、副团长王炳均,下辖孙忠魁营、吴振海营。防区为东宁、大肚川、老黑山地区。第二团团长范兴山、副团长陈世昌,下辖姜开山营,防区为绥阳、道河一带。第三团团长周武学,副团长邢介山,下辖徐佩营,防区为绥芬河。
旅司令部组成后,王世祥、吴亚石(国民党部代书记长)手里仅有孙忠魁一个营的武力,其余都是王枝林和吴氏兄弟的势力。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被王枝林吃掉,5月2日夜间,王世祥、吴亚石召集孙忠魁营中的骨干分子和自己亲信共18个人,在国民党部(今银行)以拜把子方式,捐枪为誓,誓死效忠党国,并集体参加国民党(后称“十八罗汉”)。
1946年初,姜兴宇委任的建军团长程玉祥和阁武学即在绥阳、绥芬河网罗骨干,开展秘密建军活动,派常海生以赶车拉脚为掩护,往来传递情报。
2 月间,常海生从东宁周武学处带来盖有东北挺进军第二纵队第十六支队长姜兴字颁发的空白委任状,在绥芬河孔令学家,由卢子政、刘仲林执笔填写了:少校团副邢介山、少校营长徐佩、少校书记官卢子政、少校军需官孔令学、上尉副官刘仲林等委任状,这批人就成为建军骨干。
3 月,程玉祥率绥芬河公安局巡官徐佩和其胁裹的40余名武装战士,带着武器叛逃到老黑山。由程玉祥委任了连、排干部,在老黑山与王枝林会合,等待时机。程玉祥再潜回绥芬河。4月下旬,苏军撤退前,得知程玉祥在搞秘密建军活动,便支持民主政府将程玉祥逮捕处决。
东宁叛乱后,王枝林命令邢介山、徐佩攻取绥芬河。5月3日,邢介山、徐佩率40多人开赴北寒葱河,派人与绥芬河公安局督察员解景繁和关永年联系,约定接头地点和联络暗号。 4日早晨 3时,邢介山、徐佩率队潜入建设村后,会见了在那等候的解景繁和关永年,透露了镇内口令和区政府、公安分硒、保安队领导人的集体宿舍和床位。在解景繁、关永年的指引下,先缴了门岗的枪,然后到宿舍楼上将正在睡觉的区长赵长华,公安分局长尚风云、保安队长孙景环、机枪射手赵庆林等当场枪杀,分别缴了公安分局,保安队的枪。然后召集群众集会,宣布他们是中央派来的,并撤销区政府,改组为维持会。
1946年初,建军头目程玉祥秘密在绥阳活动。绥阳民主政府成立后,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卢凤歧(伪警尉)被程玉祥拉过去等待时机叛乱。
5月4日挺进军占领绥芬河后,王枝林便积极准备进占绥阳,派田子元、佟志九去绥阳与卢凤歧联系,令其在进攻前将保安队分散开以削弱其战斗力。卢风歧按指令子5月7日将保安队仅有一门小炮调到北山,以试炮为名,把80多名队员分散到各地站岗。
5月8日晨,王枝林各部已将绥阳包围,黎明发起攻击。民主政府县长魏绍武率警卫班在南楼,公安局长于佑民率公安干警在北楼居高临下,迎头还击。分散各处的保安队也各据地势,进行阻击。卢凤歧见挺进军攻不进来,就令通讯员传令各保安队停止射击,然后到北楼谎骗子佑民说要集中兵力保护魏县长,全部转移到南楼。保安队停止射击后,王枝林各部从四面八方涌进绥阳县城。县城只有南楼一个据点,被挺进军层层包围,挺进军强攻不下,令保安队排长郭克胜上楼劝降。魏绍武坚贞不屈,斥退郭克胜继续抵抗。保卫班长张志刚战死后,警卫战士有的战死,有的逃散。魏绍武夫妻和于佑民等人因弹药打光,被挺进军攻入,于佑民战死在楼梯口,魏绍武夫妻和李福堂(总务科长)战死在楼上,大儿子也被打死,小儿子腿部被打中一枪,被其邻居林某要求收为义子才被救出 (解放后被送到哈尔滨烈士子弟学校,现在解放军某科研单位)。
挺进军攻陷绥阳后,大肆搜捕“通共”嫌疑分子,共逮捕50多人送到东宁,其中20多人被杀害。
1946年 5月上旬,王枝林攻占绥芬河、绥阳后,不久,又兵分两路,以吴振江团南攻大甸子;范团、周团西攻马桥河。
马桥河无驻军防守,系中东路上穆棱县属的镇,俗称八站。范兴山、周武学率队进攻时,地方武装转移,挺进军进占马桥河镇。
大甸子,位于吉林省汪清县北部,与东宁县接壤。安振友原系大甸子区保安队长,受姜兴宇委任叛变后,被延边民主联军击溃,逃到老黑山投靠王枝林。攻占绥芬河、绥阳后,安振友鼓动王枝林南下,帮助他恢复往日的势力范围,所以王枝林派吴团攻打大甸子。
大甸子驻军不多,得知挺进军大举进犯,驻军主动转移。安振友和吴团占领大甸子后,杀害了70余名当地干部、群众,抢掠了朝鲜族居民。吴团撤回东宁,将大甸子移交给安振友。
安振友武装不多,吴团撤回后,又被民主联军赶出大甸子。安振友逃到东宁,要求王枝林再次帮他收回大甸子。
5月下旬,王枝林率吴团、范团近2 000人,倾巢出动杀向大甸子。大甸子驻军闻讯后,主动转移,王枝林各部占领了大甸子及附近各村。王枝林下令到山里搜索大甸子保安队,搜索巾与大甸子保安队遭遇展开战斗,战斗中吴振海(即吴三虎)被击毙。
6 月初,民主联军驻延边主力部队配合珲春、延吉、汪清等县的保安队向大甸子反击。王枝林各部本系乌合之众,加之最强悍的吴三虎新被击毙,闻大军赶到,军心慌乱,急速撤回东宁。
五、清剿叛匪
5月17日,挺进军范兴山、周武学团占领马桥河镇。牡丹江军分区得信后,5月18日,由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分区副司令员刘贤权率二团4个连、一团2个连、十五团 3个连,带有两辆坦克,趁挺进军站脚未稳向马桥河进军。范兴山、周武学部都是乌合之众,听说大军压境,狼狈后撤。在溃退中,周武学的两个护兵被先后击毙,周武学脱下日本大马靴赤脚逃回。民主联军缴获平射炮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长短枪百余支。
民主联军收复马桥河镇后,稍事休整,沿铁路进击。驻绥阳和绥芬河的挺进军,自知无力抵抗,在民主联军接近时逃奔东宁。6月5日,民主联军分别收复绥阳县城和绥芬河镇。
6月6日,刘贤权副司令率队向东宁进军。进至通沟北沟,与挺进军阻击部队遭遇,展开激战。民主联军进占通沟后,探知挺进军集中兵力在万鹿沟、北河沿一带设防,便兵分三路进取东宁。以一团三营的2个连从通沟东进,造成从北河沿渡河的架势,牵制敌军主力;二团的4个连带炮兵和坦克进占碱场沟(今和平村)控制大桥,由河南东奔县城;以十五团的第三营从通沟渡河,控制河南高地,策应二团的进攻。坦克所到之处,挺进军纷纷溃退,守北河沿的姜开山营听说民主联军已在河南进逼县城,丧失斗志,被一团三营击溃逃到万鹿沟。
6月10日,王枝林率司令部和城内部队撤离县城。6月11日清晨,民主联军解放东宁县城。
民主联军进城后,王枝林纠集各路挺进军约千余人集结在东宁南山一带,准备进攻县城。民主联军派 2个连队分路出击,挺进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王枝林知大势已去,带着几名亲信逃往外地,挺进军参谋长吴振山后率部投降。
这次战役,缴获野炮1门、山炮6门、迫击炮5门、九二步兵炮2门、平射炮2门,重机枪7挺、轻机枪9挺、长短枪 1 500余支,各种炮弹3 000余发、各种子弹数万发、汽车20辆以及其它军用物资,并生俘挺进军骨干安振友等。被胁裹者纷纷投降,少数伪警特不敢投降,纠集残余隐匿边远山区,各成一帮(后名中央胡子)骚扰四乡群众。
民主联军收复绥阳、东宁后,留十五团驻守东宁、绥阳、绥芬河等地。挺进军残余逃往外地一部分,其余变成零星土匪。较大的两股是杨树林和战老两,他们各有百余人,出没大肚川、老黑山、道河等地。
1946年12月,外逃到穆棱一带的挺进军残匪又活动于寒葱河到万鹿沟一带,经常拦截汽车,抢劫行人。
12月下旬,十五团驻军派一个排的武装,保护满载旅客和物资的 5台汽车去牡丹江。车行至南北寒葱河之间拐弯处,突遭残匪包围,当即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我军大部战死, 5台汽车只跑回1台,其余车上物资和旅客携带的钱物被抢掠一空,并打死打伤旅客4名,最后将汽车烧毁。
鉴于残匪猖獗,1947年初,牡丹江军分区派副司令员田松率队来东宁、绥阳等地清剿土匪。他们在民运工作团和群众配合下,冒着严寒,爬山越呤,跟踪追击,在深山里活捉顽匪战老两。顽匪杨树林率百余人各处流窜,拒不投降,民主联军紧紧追击,最后在沙河子村将残匪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匪首张迫子率残部投降。至此,东宁县境内大股土匪基本肃清,零星漏网顽匪后来在土改中被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