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伪满时期的警察队

第三节 伪满时期的警察队




  伪大同2年(1933年)1月10日,日本军占领东宁县城。17日接收公安局,由商会募集经费组成一区(县城)警察署。

  没随救国军司令部撤走的三团二营营长孙福元以下51人,前保卫团总队长袁维消以下 101人投降后,被编入警察队。2月14日完成了全县警察的组编。全县警察编制和驻地如下:

  区 别  驻 地  警正 警佐 翻译 巡官 警长 警士  夫役  计

  县警务局  县 城  1   5   2   9  10  4   8  39

 一区警察署 县 城     1   1   4   7  54   3  70

 二区警察署 大乌蛇沟    1   1   3   4  16   1  26

 三区警察署 北河沿     1   1   2   3  14   1  22

 四区警察署 寒葱河     1   1   2   3  14   1  22

 五区警察署 阜宁镇     1   1   2   3  12   1  20

 六区警察署 小绥芬     1   1   2  3   12   1  20

 警察大队 县 城      3      1  2   12     18

 第一中队 县 城      1      3  11  101    116

 第二中队 县 城      1      3  11  101    116

 骑兵中队 县 城      1      3   8   68     80

   计        1    17   8   34  65  408  16  549

  日军占领东宁后,县境附近有以下山林队活动;

  首 领         人 数         活动地区

  李三侠        100多人         金厂附近

  双 胜         40多人        绥芬河一带

  爱 国         40多人         万鹿沟里

  鲍老五          45人        泉眼河一带

  武术营         60多人       白刀山子一带

  东 侠         50多人          榆树川

  仁 义        200多人    二十八道河子(今道河)

  东三好        500多人          梨树镇

  这些武装集团,伪大同元年(1932年)救国军组成后,曾收编为救国军。王德林过境(苏联)后,这些队伍又拉到山里。3月中旬救国军余部曾联合攻占三岔口街(3天),9月份二次攻占三岔口街(1天),退出后,各自活动。因缺乏统一领导,被日军守备队与东宁、绥芬河警察队各个击溃。

  伪康德5年(1938年)国境监视队与警察署合并,组成东宁县警察本队,各区没警察中队,各村屯设警察小队,提出“皇帝陛下的警察官”的口号,警察权限扩展到无所不管,成为各村人民的太上皇。

  伪康德6年(1939年)东宁县警察组织:

警察本队



  注:1.特务分室系牡丹江省保安局在东宁的基层机构。2.稍大的村屯,每屯都有一个警察小队。3.绥阳建县后,也建立了警察本队,组织和东宁同。除警察外,警察和特务机关雇用大批特务负责搜集苏联情报,密告通苏嫌疑分子,还监视政府官吏、工商各界及城乡人民的活动情况。据知情人讲,总人数达1 000多人,其中职业特务534人。

  伪康德6年(1939年)9月,设经济警察,不单设机构,在县警察本队,设经济保安股,各中队设经济警察。

  经济警察监督战时经济政策的执行,管理粮谷特产的收缴,加强对人民的敲诈勒索。发现人民吃大米,便以所谓的“经济犯罪”名乱捕乱罚,扰得人民群众不得安生。